很多人對windows2000的boot.ini文件很感興趣,由於它關係到咱們的系統引導。儘管boot.ini文件內容很少,可是包含的知識點卻很多,筆者在此作一個詳細的分析。這裏舉個例子,以筆者本身使用的PC爲例。linux
boot.ini文件具體內容:windows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NT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NT="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multi(0)disk(0)rdisk(1)partition(1)\WINNT="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ver" /fastdetect C:\="Microsoft Windows" C:\bootsect.bin="linux"
這裏,你們能夠看到boot.ini文件分爲兩部分,[boot loader]和[operating systems]。工具
1、首先介紹[boot loader]:
timeout=?? 這個等號後面的數字表示在出現多操做系統引導時。選擇菜單滯留的時間。默認爲30秒。
這個只有三個取值範圍,有、無、無效。若修改成1-999之間的一個整數,則多操做系統選擇菜單會滯留相應的時間。若修改成0。則不會出現多操做系統選擇菜單。默認進入第一個操做系統(即[operating systems]下面的第一個操做系統)。若是修改成一個負整數或一個大於等於1000的正整數。系統認爲此值無效,多操做系統選擇菜單滯留時間將爲無窮。
default=*** 這個等號後面的爲默認進入的操做系統的路徑,格式爲[operating systems]下面等號以前的部分。大概有兩種狀況:win9x系列(9五、9八、ME)和NT系列(NT4.0、WIN2000、WINXP)。前一種,因爲Active區的問題,基本上爲C:\ 後一種,聽從ARC命名規則(詳見下文)。
2、接下來就進入了[operating systems]部分:
這部分的每一行都表明引導一個操做系統,每一行可分四部分:等號以前、等號、等號以後、/???
等號以後表示多操做系統選擇菜單的display。隨便你在英文雙引號裏添什麼均可以。若是要填中文,好比"個人最愛!"。若是是中文的操做系統是沒問題的,若是是英文的操做系統,你必須拷一個bootfont.bin文件到C盤根目錄下。不然你填中文會顯示亂碼。有的時候,後面還會出現 /??? ,具體的有/fastdetect,表示快速引導。/console 表示虛擬控制檯。等號前面的就聽從ARC命名規則了,ARC命名規則是boot.ini文件的核心。
ARC命名規則:
Multi(x)disk(y)rdisk(z)patition(a)
或Scsi(x)disk(y)rdisk(z)patition(a)
1)首先,如今的磁盤分爲IDE的和Scsi的兩種。咱們平時家用臺式機使用的都是IDE的。
若使用IDE的磁盤控制器,也使用Scsi的磁盤控制器,且主板Scsi磁盤控制器設爲Enable。則使用Multi(x)disk(y)rdisk(z)patition(a)的命名格式。另外,若只有IDE的磁盤控制器,也使用Multi(x)disk(y)rdisk(z)patition(a)的命名格式。若只有Scsi的磁盤控制器,則使用Scsi(x)disk(y)rdisk(z)patition(a)的命名格式。
這裏,x的值爲:操做系統的boot分區所在磁盤所在的磁盤控制器,在同一類磁盤控制器下的順序號。x從零開始計數。也就是時說當你肯定磁盤控制器的順序號之後,減去1就是x的值了。(boot分區爲操做系統安裝的分區。)
2)若前面使用Multi(x),則disk(y)無心義,永遠爲零。
若前面使用Scsi(x),則disk(y)有意義。y值標識操做系統的boot分區所在磁盤所在的磁盤控制器下,磁盤的順序號,y值從0開始計數。
3)若前面使用Scsi(x),則rdisk(z)無心義,永遠爲零。
若前面使用Multi(x),則rdisk(z)有意義。z值標識操做系統的boot分區所在磁盤所在的磁盤控制器下,磁盤的順序號,z值從0開始計數。
4)patition(a)中a從1開始計數。a值標識操做系統的boot分區在其所在磁盤中的位置。具體的,首先一個磁盤最多分爲4個基本的分區,基本的分區包括primary zone(基本區)和extend zone(擴展區)。extend zone能夠分出若干邏輯區。這裏必須區分「基本的分區」和「基本區」。
就以咱們平時使用win98啓動盤中的fdisk.exe工具的分區結果舉例。因爲功能所限,fdisk最多隻能分出一個primary zone和一個extend zone。而後再在extend zone中分出若干邏輯區。這裏邏輯區的數目爲直到把英文大寫字母數用完爲止。這裏primary zone爲C盤,邏輯區依次爲D-Z共23個。若是使用另外的工具分出多於一個primary zone,那麼,一次邏輯區就要少分一個,由於大寫字母數有限。擴展區最多隻有一個。
言歸正傳,a值標識操做系統的boot分區在其所在磁盤中的位置。那麼這個位置怎麼肯定呢?總的原則是:先數基本區,數完以後再數邏輯區。具個例子,你的一個硬盤分了四個基本的分區,第一個、第二個是基本區,標識爲C區、D區。第三個基本的分區爲擴展區,裏面分了四個邏輯區,依次標識爲E區、F區、G區、H區。第四個也是基本區,標識爲I區。你的boot區若爲I區,則a值爲3;若爲D區,則a值爲2;若爲F區,則a值爲5;若爲H區,則a值爲7。
5) \??? 反斜槓後面的表示你的操做系統的根目錄在這個分區下的相對路徑和文件夾名。multi(0)disk(0)rdisk(1)partition(1)\WINNT表示個人操做系統的根文件夾名爲WINNT,在第二塊IDE硬盤的第一個區下的WINNT文件夾。實際上,有的同志的硬盤只有一個分區。若是還想安裝雙系統,好比WIN2K和WINZP。那麼若是他把兩個操做系統都裝在C盤根目錄下,就會形成兩個操做系統共用Documents and Settings和Program Files文件夾的情形,若是想刪除一個操做系統,很不方便。這個時候你就能夠在安裝第二個操做系統以前在C盤根目錄下建一個文件夾,例如叫NEWOS,而後再安裝的時候就選擇安裝新的操做系統在NEWOS文件夾下,那麼你這個新的WINXP的 \???就爲\NEWOS\WINDOWS。spa
6) /??? 斜槓後面的表示各類系統引導參數。 boot.ini在引導多系統啓動時提供了不少的參數命令,這些啓動參數能夠獲得不一樣的啓動效果. 下面介紹經常使用引導參數:操作系統
/fastdetect參數,表示啓動時不檢查串行口和並行口日誌
/NOGUIBOOT: 不加載VGA驅動程序,也就不會顯示啓動過程和失敗時的藍屏信息。code
/BOOTLOG:將日誌寫入Nnbtlog.txt文件。 htm
/BASEVIDEO:使用標準VGA方式啓動,這種方式主要用於顯示驅動程序失效時。
/SOS:在調入驅動程序名時顯示它的名稱,因驅動問題而沒法啓動時使用比較好。get
PS:
1. boot.ini在缺省狀態下被設定爲隱含和系統文件屬性, 而且被標識爲只讀文件。 it
2.右鍵單擊「個人電腦」,選擇「屬性」,在系統屬性對話框中單擊「高級」選項,隨後在下面的「啓動和故障恢復」項中選擇「設置」按鈕,彈出一個「啓動和故障恢復」對話框,單擊「系統啓動」項中的默認操做系統下拉菜單,選擇一個須要的系統,單擊「肯定」便可
3.丟失了boot.ini怎麼辦?方法有兩個,或者本身按照上述所介紹的用法從新建一個新的boot.ini, 或者採用C:\Windows\pss下的boot.ini.back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