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事產品經理的咱們都在說若是不考慮需求的意義,咱們就是一個只會畫原型的人。框架
那剛好有一個職位交互設計師是隻須要畫原型便可,天天沉迷於原型稿不能自拔。佈局
轉行到產品新人的同窗都會有一個疑問,我是否是應該能夠選擇作交互設計師?再作產品經理?測試
或者我討厭作產品經理,是能夠選擇作交互設計師會更輕鬆嗎?優化
咱們在平常作菜中,假設咱們想作一個川菜(肥鍋肉炒肉片)。咱們來看看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會怎麼作?設計
產品經理:3d
首先肯定咱們這道菜所須要的什麼樣的食材。好比青椒、蒜苗、油、鹽、味精、切好的五花肉、5分鐘的時間翻炒,若是這道菜客人有要求須要少放點辣椒,那麼就放點糖避免太辣。最終這個菜成功的送到客人嘴裏,能不能獲得五星好評還不必定,由於可能這是一個蒼蠅館子。orm
交互設計師:cdn
交互設計師首先在拿到了食材和須要的作法後。考慮究竟是先切蒜苗、仍是先切青椒、仍是先切五花肉。blog
而後根據客人的習慣,咱們少放了辣椒而且還給了一個漂亮的盤子來裝菜。客戶還沒吃以前,就點贊。但能不能獲得5分的好評,還要等味道。項目管理
交互設計師是在互聯網產品研發中,逐漸精細化後產生的職位。在國內,創業型團隊、中小型團隊你很難發現產品經理須要把交互工做拆開。由於產品須要快速迭代上線、開發資源、設計資源都是有限的成本致使了上線版本儘量的以功能、需求爲優先迭代知足,至於用戶體驗、更好的流暢度都是後期考慮的。
上圖就是一個交互稿,產品經理定下來了當前需求的框架層(按鈕佈局)、信息層(信息流範圍)、範圍層(功能模塊數),交互設計師就要經過已經肯定的需求落地第二版本原型圖,咱們叫作低保真。
但實際工做中,由於需求不少時候交互設計師會有本身的想法與建議,致使需求的爭論最多的多是與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在有交互設計師團隊中,並非僅僅和開發溝通需求,交互設計師也很是須要深刻需求溝通的一個環節。
產品經理在隨着工做時間愈來愈長,從單一的某個頁面、某個功能到某個版本規劃,最終一個產品線的規劃。都是產品經理的線框圖開始,功能、頁面。
「好的藝術家照抄做品,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感」。如今不少產品經理都變成了產品設計師,即只負責將產品設計出來,而缺乏思考。缺乏對產品將來的思考,缺乏對行業的思考,缺乏對目標用戶的思考,缺乏對運營的思考,缺乏對營銷的思考,缺乏對產品細節的思考......等等
不得不認同,產品經理經過靈感來落地的產品成爲爆款已經愈來愈難。最靠譜的仍是借鑑一些好產品,滿滿摸索與他們不一樣的路或許是最靠譜的。
平常的項目管理、產品驗收、產品上線後致使業務問題如何解決,都是產品經理須要關注的。所以產品經理核心本質仍是要肩負產品一切的問題。
跟朋友們聊到最後,有個朋友甚至開了一個很是有意思的玩笑:「不加班的時候,我是產品經理。加班的時候,我是交互設計師」
在產品經理圈子,產品人可能所處的團隊有各式各樣。所以你們都不能把本身的工做環境想像成晚上所分享的理論型。
無論你是隻畫圖的、只作項目管理、仍是要作測試的人,都是產品經理。屬於非典型產品經理。
每一個需求是否合理,應該用數據漏斗模型優化?仍是直接幹掉某個模塊,突出業務模式等,纔是合格產品經理人要注意的2點。
好,今天的原創就在這裏,我會每週更新2兩篇工做案例
推薦閱讀:
個人原創課程,產品經理8次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