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嗎?CTO 比普通程序員強在哪?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讓無數的程序員身價水漲船高,都變成了「香餑餑」,更有了很多「創業」,「當上 CTO,迎娶白富美的傳說」。都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以爲這件事見仁見智,但提高本身的價值,讓本身變得更優秀更有競爭力,必定是一線城市的大部分 IT 人心裏的追求。html

誠然,並非全部程序員都會變成 CTO,程序員——>CTO 的路徑像是一個漏斗,極少數人沉澱下來,在業界掀起一陣陣颶風。這些 CTO 比起普通的程序員,強在哪?豐富的技術知識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戰略眼光,管理把控能力。那麼 CTO 所思所想,和普通程序員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程序員

普通的程序員每每只負責模塊的開發,代碼的優化,和新技術的鑽研,哦對我說的是普通程序員,而不是隻會 fork 的小白程序員;而走向管理領域的高級程序員也許已經開始負責團隊,揹負團隊進度和效率。而 CTO,每每不只要考慮優化團隊的開發工具、流程,肩負起把控總體技術方向的重任,要具備前瞻性,同時還要對企業績效負責。尤爲是技術驅動型公司,你問這樣的公司 CTO 好招麼,答案一般是「很難招」。技術選型實際上是創業公司最糾結的問題,不少團隊每每一上來基於已有的程序員的我的習慣和愛好,選擇了一個技術方案,而後到某一天一看,我靠,全是坑(固然,也可能與執行者的能力有關)。數據庫

圖爲一般來講程序員的發展路線: 服務器

影響企業績效的因素在方方面面,核心因素卻每每集中在產品上。不誇張地說,應用程序的性能對於企業績效有着很是巨大的影響。互聯網產品遍地開花,SDK 層出不窮,用戶對於一種新產品的嘗試時間與互聯網產品更新的速度成反比。用戶體驗這個已經被講爛的概念依然仍是提高產品價值的關鍵按鈕,不管是 2C 仍是 2B。網絡

一旦用戶未在你所負責的產品中得到最佳體驗,或者直接解決痛點,他們會絕不猶豫的選擇其餘平臺。架構

這個問題普通程序員一般解決不了,而一名優秀的 CTO 就須要下點功夫了。如何成爲一名優秀的 CTO,這是一個問題,而一個問題每每是另外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爲何一個團隊須要優秀的 CTO?是由於須要有人來帶領技術團隊優化應用性能——解決用戶體驗的難題,提高開發、運維,把控技術團隊的戰略方向。那麼,優化應用性能,得到好的用戶體驗,提高開發、運維效率,又該怎麼作呢?運維

爲了確保應用程序可以達到甚至超越用戶的高指望,須要不斷優化底層 IT 基礎設施的性能。然而,隨着基礎設施變得愈來愈動態化,混合化和複雜化,一波波新的挑戰隨之而生,讓很多 CTO 多了幾根白頭髮。工具

可是一個問題的產生,每每意味着相應的解決方法正在路上。爲了優化應用程序的性能,優秀的 CTO 須要足夠主動和敏捷。性能

主動優化包括物理和虛擬服務器,網絡,存儲設備,數據庫,終端用戶服務,雲,和大數據環境在內的全部基礎設施。須要將 IT 團隊帶領成爲不只可以迅速識別和解決問題,同時具備強大的反脆弱性,在問題對用戶體驗產生不利影響以前,先發制人的組織。如下五大關鍵措施或許能夠幫助咱們實現一點。開發工具

###1. 捕捉和報告性能指標

鑑於良好性能的重要性,對於 IT 團隊來講只在基礎設施組件出現問題時產生告警是不足夠的。CTO 須要讓團隊可以提早發現潛在的性能問題,並主動解決。例如,經過免費或付費的第三方工具及一些開源工具,配置告警,在問題出現以前解決。不一樣的團隊,每每有最爲適合本身的基礎設施監控手段,優秀的 CTO 須要可以綜合衡量團隊大小,開發、運維水平,與人力和資金成本,選擇最符合公司當下狀況的監控方式。對於變更型較大或者高速發展的公司,盲目增長人力和花費時間去進行自主開發系統監控解決方案每每形成時間的浪費,得不償失。

###2. 統一視圖和工具來增長可視性,並加快問題解決

因爲開源工具與第三方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很多 IT 團隊也敢於嘗試新工具、新方法。雖然有不少新的工具,解決不一樣方面的問題,但當問題出現時,團隊成員仍然花費許多時間開會討論,不斷地開會浪費了許多時間。而與此同時,用戶卻經歷着槽糕的體驗。爲何明明有許多工具卻依然採起本辦法溝通呢?緣由有兩個,一個是不少 IT 團隊內部在使用不一樣的協做、監控等工具,另外一個是其實團隊內部並無養成利用監控平臺或者協做工具的習慣。這種時候 CTO 就須要發揮做用,採用一個統一且功能強大的視圖和架構來監測關鍵的 IT 服務,不管是虛擬機,物理主機,雲主機,或者其餘組件,同時採起深入理解 DevOps,掌握提高協做、溝通效率,優化開發流程,節省運維成本,提早發現問題的方法。

###3. 跟蹤用戶體驗

IT 團隊可能擁有大量的性能指標,可是若是不知道用戶的真實體驗,就仍是沒法真正瞭解性能表現。什麼是真實的體驗?就是用戶在實際操做中,是如何使用咱們的產品的,在某個界面停留多久,對哪一個環節不滿意,諸如此類。IT 團隊須要分析端到端的基礎設施的響應時間,並藉助虛擬交易功能,持續跟蹤交易響應時間,即便在用戶不使用應用程序的狀況下。

###4. 採用嚴格的 SLA 管理

一旦企業的全面監測到位, IT 團隊針對服務水平協議(SLAs)跟蹤性能和體驗是相當重要的。IT 團隊須要可以跟蹤 SLA 合規性,當潛在問題出現時,當即識別和解決。經過跟蹤 SLAs,IT 企業能夠評估他們在管理用戶體驗和基礎設施性能上的有效性。 這一評估對於準確計量團隊績效,設定目標和跟蹤進展也是相當重要的。

###5. 將 IT 和非 IT 數據相關聯,進行高效的容量規劃

知足用戶不斷提升的指望,並不只僅是跟蹤 IT 數據。經過關聯 IT 和業務數據,團隊能夠主動識別瓶頸,提升終端用戶體驗。好比,將服務器 CPU 利用率指標和簡單的歷史數據相關聯;好比,將用戶登陸或交易的數量與 IT 數據一塊兒進行展現,能夠爲適應將來發展的容量規劃,提供有意義的看法。下圖爲某團隊將 PHP 請求、響應時間等數據和系統性能數據一塊兒導入 Cloud Insight 儀表盤進行展現的例子。

插播一個好玩的,下圖爲某團隊成員別出心裁將鍵盤使用記錄導入儀表盤進行展現,也許鍵盤記錄只是一種出於好玩的別出心裁,但同理,也能夠將運營數據、業務數據、系統性能數據一塊兒導入儀表盤進行展現,這對一個快速增加的 IT 團隊來講,就頗有價值了。

###總結 數據驅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技術團隊 Leader 除了技術過硬,眼光獨到,還要將緊跟 DevOps 的步伐,放眼國內外,快速、敏捷、儘量多的優化團隊開發手段和流程,減小開發、運維、運營之間的溝通壁壘,將數據化融入到技術推動的方方面面。而當你在這些方面有了核心競爭力,就再也不只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員了。

本文轉自 OneAPM 官方博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