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不少領域都產生了深入影響。互聯網技術更是融入到生活的各方各面,早已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同時,網絡攻擊也在日益增長,安全防禦始終是網絡安全防禦的一個痛點。近年來,網絡攻擊亦成爲最火爆的網絡安全話題之一。html
那WEB滲透與IOT滲透的區別又有那些呢?後端
常規WEB滲透測試主要分爲四個階段,即信息收集、漏洞分析、 漏洞挖掘和報告造成。 安全
一、 信息收集 網絡
信息收集是初始階段但尤其關鍵的環節,滲透測試是否可以成功執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從其所依賴三層結構中探測到的可用信息。 架構
二、 漏洞分析 app
基於已獲知的信息,肯定測試執行目標及計劃,分析並 識別出可行的攻擊途徑,考慮如何取得目標系統的訪問權。 測試
三、 漏洞挖掘 加密
根據以前已識別出的攻擊路徑和目標,實施對漏洞的挖 掘與驗證。 架構設計
四、 報告造成 設計
報告是滲透測試過程當中最爲重要的因素,以報告文檔展 現滲透測試過程所發現的安全漏洞和弱點,爲漏洞修復提供 依據指引,是滲透測試工做真正價值的體現。
物聯網滲透測試威脅攻擊研究
威脅建模是一種深刻分析應用程序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它經過提供上下文和風險分析來識別、量化、定位和捕捉應用相關安全風險。幾維安全小編告知,當評估物聯網安全性問題時,每每創建威脅模型是極有必要的,它還可以幫助指引滲透測試的執行過程,有助於消除物聯網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威脅建模一般分爲 3個步驟,即應用分解、威脅肯定和對策解讀。從攻擊面角度分解物聯網系統,從而提供可被識別的潛在安全威脅攻擊面,旨在爲後續肯定對策和緩解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以攻擊者視角將物聯網,按照攻擊面分解各應用組件,可分爲生態系統、設備內存、設備物理接口、設備Web 界面、 設備固件、網絡服務、管理界面、本地數據存儲、雲Web 界面、第三方後端APIs、更新機制、移動應用程序、供應商後端 APD、生態系統通訊、網絡流量、認證與受權、隱私和硬件。
幾維安全IOT滲透測試是一項基於STRIDE模型對功能業務進行威脅發現的安全檢測服務。經過對智能終端應用系統的架構設計分析着手,而後對其架構設計中的業務功能實現進行威脅分析,獲得業務可能面臨的威脅點,最後再以此爲基礎進行全面的滲透測試,檢測智能終端設備以及其整個生態系統中存在的漏洞問題,並制定整改措施。目前滲透業務和虛擬機加密產品,都已經在航空航天等國防領域實現突破和型號應用。
幾維安全IOT滲透測試功能特色
一、業務風險梳理
根據應用系統架構,對業務進行拆分,並針對每一個業務進行威脅建模,梳理全部可能遇到的潛在安全風險。
二、漏洞校驗與複檢
對梳理的潛在安全風險進行一一驗證,並提供詳細的漏洞驗證方法,以便確認風險,提供複檢服務,確保漏洞徹底修復。
三、支持漏洞修復
根據不一樣的業務漏洞場景,提供針對性的修復建議,幫助研發人員快速及時修復漏洞。
四、專業安全報告
從多個維度和層次關係,詳細闡述漏洞影響,風險級別,漏洞位置,風險詳情,以及修復建議。
相關閱讀:IOT安全滲透測試服務:https://www.kiwisec.com/product/iot-test.html
APP滲透測試:https://www.kiwisec.com/product/app-pene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