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過iso建立可引導的U盤系統。linux
1.0,格式化U盤爲FAT32格式後端
linux下可以使用命令:網絡
mkfs.vfat U盤的設備路徑工具
好比:oop
mkfs.vfat /dev/sdbspa
當中U盤的路徑可以經過命令df來查看(df -h)操作系統
擴展:mkfs命令使用方法:以特定文件系統格式化分區,文件系統經過直接在命令後面加點和文件系統名來指定(命令行下可以經過雙擊Tab鍵來查看當前系統都支持建立那些類型的文件系統).net
mkfs.vfat ->建立fat32分區命令行
mkfs.ntfs ->建立ntfs分區blog
mkfs.ext2 ->建立ext2分區
mkfs.ext4 ->建立ext4分區
1.1,最簡單的方法(但有些狀況會失敗,而且U盤不能再放其它文件,需要格式化後才幹再使用):
dd if=ISO的路徑 of=U盤的設備路徑
好比:
dd if=CentOS-6.5-LiveDVD.iso of=/dev/sdb4
1.2,使用工具
很是多工具都可以完畢這個工做,Windows下的UltraISO就可以,感謝王濤,你懂的。
這裏推薦UNetBootin,它是一個跨平臺的開源小工具,界面很是友好,這裏不贅述了。(2014年6月11日公佈的「深度啓動盤製做工具」的後端使用的就是UNetBootin)
http://unetbootin.sourceforge.net/
1.3,經過iso引導或安裝系統
從新啓動機器,選擇使用USB設備引導。
假設寫入的是一個Live形式的Linux系統(相似WinPE),那麼就可以引導一個光盤/U盤系統。
2,建立與恢復磁盤鏡像
有時候需要大規模安裝同樣的系統(如安裝hadoop機羣),一個機器一個機器的安裝配置明顯不現實,可以在一臺機器上裝好配置好,而後建立鏡像,在其它機器上直接導出鏡像就可以了。
可以使用第三方工具Ghost4Linux,但是它功能很是受限制,有時候會失效,這裏介紹怎樣使用linux內置命令dd來完畢這個任務。
2.0,使用U盤/光盤啓動一個系統
理論上可以不這樣作,而直接使用硬盤系統製做鏡像,但是這樣的使用方法僅侷限於備份非關鍵位置分區。詳細來講:(1)假設要建立一個關於操做系統的鏡像,在建立鏡像的時候假設系統的某個重要文件正優勢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你建立出來的鏡像在其它機器上可能啓動不了。(2)還有一種常見的問題是,需要建立的鏡像是針對整個磁盤的而不是對某個分區的,那麼顯然不能讓輸出的鏡像文件位於正在被備份的本地磁盤上。
因此理論上還可以選擇將要操做(備份/還原)的磁盤掛載再還有一臺機器上,做爲從盤來操做。
2.1,建立鏡像
建立鏡像並寫入U盤上的某個文件
sudo dd bs=BYTES if=輸入磁盤 of=輸出文件
好比:
sudo dd bs=128K if=/dev/sda1 of=ghost.img
當中bs參數表示一次操做多少個字節,默認是512字節,適當大一點可以提升效率,但是需要注意最好是512的倍數,因爲磁盤讀寫的最小單位是扇區,而一個扇區是512字節。詳細參數可以使用命令dd --help來查看,我的以爲最重要的就是「K=1024,KB=1000」
2.1.1,壓縮鏡像
假設鏡像很是大,可以考慮壓縮,可以建立後使用tar壓縮,也可以建立時壓縮。
sudo dd bs=128K if=/dev/sda1 | gzip > ghost.img.gz
或
sudo dd bs=128K if=/dev/sda1 | bzip2 > ghost.img.bz2
gzip快,bzip2小,看需求決定。
博主實測代表:不壓縮建立的鏡像大小爲磁盤大小。。。。。必須壓縮。
不壓縮時bs=128K的速度約爲284M/s,採用gzip bs=128K的速度約爲113M/s,採用gzip bs=512K的速度約爲120M/s,採用gzip bs=1M的速度約爲130M/s,採用gzip bs=10M的速度約爲128M/s。
這裏的博主詳細數據可能不具備太大的參考價值,博主僅僅是想以此簡單說明一下壓縮和bs值對於速度的影響狀況。
因此:建議採用1M或2M做爲bs值,過小速度慢,太大沒意義。
2.2,恢復鏡像
用U盤/光盤啓動其它機器,將鏡像寫入。
sudo dd bs=128K if=ghost.img of=/dev/sda1
2.2.1,恢復壓縮鏡像
固然可以現解壓再依照上面的方法來作,還可以一遍解壓一遍寫入:
gzip -dc ghost.img.gz | dd bs=128K of=/dev/sda1
或
bzcat ghost.img.bz2 | dd bs=128K of=/dev/sda1
原載於http://blog.csdn.net/yanxiangtianji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下面來自:http://blog.csdn.net/shendl/article/details/7384755
提醒: 假設你把鏡像恢復到還有一臺計算機上,你可能會發現你的網卡是eth1,而不是eth0。這是因爲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文件把你作鏡像的計算機的網卡做爲eth0登記了。 假設你的網絡腳本對eth0進行了處理,而沒有對eth1進行處理,那麼不改動網絡腳本,你可能就沒法上網了。 或許你會但願在作鏡像以前,先刪除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文件(博主注:這個文件記錄pci設備標示與顯示的設備名稱的關係,啓動時本身主動檢測,若不存在會本身主動依據當前設備鏈接狀況生成新的相應文件,可以放心大膽刪除)。這樣你恢復鏡像時,網卡的名字就是eth0(博主注:假設你的設備有不單單一塊網卡,那麼對於某些狀況仍是需要手動調整)。就不會形成你在恢復後的計算機上沒法上網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