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惡

此談對解決香港事件並沒有益處,只是藉此思考所謂的「惡」以及「惡之源」。也許,更清楚地認識惡,才能知道如何與惡相處。

事件

惡,恐怕大多數人日常都不會關注,只有在爆發了不可理解的事件,纔會關注到它。然而,惡,無時不刻不隱藏在陽光底下。思考

若你認爲別人惡,那只是說明,你比別人幸運罷了。這個觀點基於這樣的想法:給定相同的條件,大多數人將活出近似相同的結果。少數人可能爲修養所約束,勒緊褲帶過日子,但對於僅受過極少教育的大多數人來講,並不成立。閱讀

能夠給「惡」下個基本的定義:

惡,是觸犯了公衆利益,以及法律保護之下的我的利益的行爲。惡人,則是惡的附體。這裏的利益,指義普遍,能夠指一我的的財產、清白、名譽、生命等。

定義是不太可靠的。每下一個較爲精確的定義時,總有一種惡行,會刷新其邊界;而定義含糊的惡,於事無補。

即便是這個基本定義,也有不少含糊之處。何爲公衆利益 ?法律保護的是誰的利益 ?惡,是能夠超越和操縱法律的;而這種惡,每每藏匿於極深處,非衆人所能觀之。

惡存在於全部想要佔有、報復和毀滅的慾望中。

惡的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去閱讀下名目繁多的罪行就略知一二了。不妨討論惡之源。

惡的產生,並非平白無故的。所以,我不認同性本惡之說。我以爲,惡是後天而成。

惡源之一是放縱。不管是富有仍是貧窮,放縱都是惡的源頭之一。富有的家庭,孩子無人照看,不知糧米的難得,肆意揮霍中,逐漸造成對人、對生命的漠視,只覺他人它物皆爲己之玩物;貧窮的家庭,孩子無所事事,缺少管束,很容易爲外物所影響,作出不可容忍的事情。最嚴重的惡,產生於對生命的漠視,能夠無所不用其極。

惡源之二是陰影。也許出生時有快樂的時光,但是隨着年歲的增加,家庭的不和,外界的嘲笑,兒時的陰影,形成心裏的壓抑,沒法釋放。一旦壓抑超過某種限度,就會如火山噴發之勢,作出各類不可理解的事情來。

惡源之三是愚昧。作人最難得的一點,不是知道該作什麼,而是知道什麼不應作。愚昧的人,對不應爲之事缺少認知,盲從大流,每每容易超越邊界而不自知,莽撞行事,作出悔恨不已的事情來。

惡源之四是執念。 即便一我的受過很好的教育,也會受困於強烈的執念。執念會讓人喪失自制力,作出瘋狂的事情來。

惡源之五是不和。因爲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和背景,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着觀念、立場上的分歧,在利益和競爭的誘發因素下,摩擦不斷,矛盾激化,不擇手段,要置對方於死地。

惡源之六是習俗。大多數習俗是中性的,然而,有些習俗是含惡的。正如某句話所說:社會中的每一個正常人,都爲惡貢獻了一份力量。惡每每從陰暗處的壓抑中慢慢滋生、發芽、生長,—— 又是什麼致使了壓抑呢 ?正是社會裏的各類不合理的制度、輿論、孤立、無心識活動、競爭、經濟壓力等,共同爲惡培育了很好的土壤。善是如何生長的,惡亦將如何生長。

惡,是一種生命體,亦是一個孩子。 或許咱們孤身沒法對抗惡,希望至少有勇氣凝視惡的眼睛。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