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FlatBuffers是由於Facebook寫的這篇Android的技術博客文章。它主要介紹了FlatBuffers對比JSON的優點,以及Facebook Android App應用了FlatBuffers後,衍生的數據和界面更新的工做流轉模式。建議去讀一讀,做者仍是一箇中國人哦。android
下面開始介紹了一下FlatBuffers,首先看看它和JSON的對比。git
先引用GitHub frogermcs/FlatBuffs上的兩張Gif效果圖.github
那個Loading菊花是幹什麼的呢?點擊上下兩個按鈕開始數據解析,而數據解析是故意放在主線程上執行,而Loading菊花能直觀的辨別解析過程有沒有致使UI卡頓。json
左圖,點擊"PARSE JSON"按鈕是用的Gson解析了一個468KB的Json文件,耗時200-300ms。數組
右圖,點擊"USE FLATBUFFERS",是「解析」一樣的Json數據可是用FlatBuffers特有的數據格式文件repos_flat.bin。耗時是<10ms。FlatBuffers「解析」的過程,Loading菊花一直保持着流暢的轉動。緩存
FlatBuffers到底有什麼樣的魔術,能比JSON快這麼多呢?安全
其實FlatBuffers實際並無作數據的解析,repos_flat.bin是按照FlatBuffers數據組織格式生成的Byte數組。post
FlatBuffer的數據解析是靠一層層的offset偏移量的組合計算定位到數據在Byte數組的位置,進而獲取目標數據的值 。因此FlatBuffer是須要什麼數據,才解析什麼數據,並不須要全量解析。性能
簡單說,FlatBuffers分爲vtable區和數據區。vtable區保存的是數據的偏移值,數據區保存的是具體的數據值。google
FlatBuffers的優勢和缺點
優勢:
1. 數據都是從Byte數組中獲取,減小解析過程的內存佔用,減低了GC發生機率。
Memory Efficient Serialization Library,FlatBuffers是這麼描述本身的。
2. 無需全量解析,用到的數據才須要解析。
想象一個很長的ListView,並不須要在初始狀態就把全部的數據都解析出來。滾動到可見狀態的item的數據,才須要被解析。
缺點:
1. 數據獲取都是偏移量計算的解析過程,嵌套層級深的數據,可能帶來性能問題。
2. 不自行作數據緩存的話,每次獲取一樣的數據會有重複計算。
3. Byte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有顧慮。也有人專門寫博客代表不會用FlatBuffer哈哈。
FlatBuffers的應用
FlatBuffers還能夠「解析」JSON,實際是把JSON數據生成FlatBuffers格式的Byte數組。
如上圖,中間的按鈕「PARSE JSON(FLATBUFFERS)」點擊執行後解析468KB一樣的JSON文件,比Gson節省了約40%的耗時。
做爲應用FlatBuffers的切入點,參考着的frogermsc GitHub Demo,我嘗試把FlatBuffer解析JSON應用到工做項目中。
步驟:
1. 使用FlatBuffers須要引入2個SO和一個JAR,合計1MB;
2. 根據待解析的數據,要寫一個schema文件以下,相似於protocolBuffer的.proto文件的做用;
namespace RankDetail;
table RankDetail {
code : int;
msg : string;
}
root_type RankDetail;
3. 經過命令行,根據schema生成相關解析後數據讀取的Java類,這個步驟也相似protocolBuffer;
遇到的問題:
1. schema文件的Key-value對的Key不能數字開頭,以下的123key是不符合要求的;
緣由是由於,FlatBuffers是直接獲取schema文件內的這種key-value的key的值做爲方法名字和變量名字,阿拉伯數字開頭的變量名和方法名是不合法的。
namespace RankDetail;
table RankDetail {
code : int;
msg : string;
123key : string;
}
root_type RankDetail;
2. 解析是在SO的native代碼,遇到失敗就會native crash,缺乏有用的解析失敗的日誌信息,增長開發調試的難度和時間。
FlatBuffers最大的威力是解析他自家格式的Byte數組(參考文章開頭的GIF對比),應用到正式環境的功能,須要後臺請求返回的數據是FlatBuffers格式的Bytes數組。另外,FlatBuffers解析的容錯性目前還有待完善提高。但之後,FlatBuffers會是減小內存佔用、提高用戶體驗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