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安裝

archlinux安裝

最近迷上了arch跟i3,因而把本身電腦從新安裝了arch,下面是安裝arch的步驟,i3桌面還在美化中,等美化完成第一時間分享.linux

安裝使用的鏡像文件版本:5.3.13
電腦爲臺式主機vim

若有須要改進的地方請留言評論網絡

安裝前準備

製做啓動u盤
推薦使用深度啓動盤製做工具架構

本人使用linux系統dd命令製做dom

dd if=鏡像名稱 of=u盤位置 bs=4M編輯器

u盤製做好後以uefi模式啓動工具

由於是整機安裝沒法截圖,按照步驟安裝基本都能成功測試

設置網絡

  • 查看網絡鏈接狀態
ip link

列出網卡信息和網絡狀態code

  • 無線網絡鏈接
  1. 啓動無線網卡
ip link set wlan0 up
  • wlan0:更改成本身網絡設備名稱
  1. 掃描當前可以使用的wifi
iwlist wlan0 scan | grep ESSID
  1. 生成鏈接wifie配置文件
wpa_passphrase wifie名稱 密碼 > internet.conf
  1. 鏈接wifie
wpa_supplicant -c internet.conf -i vlan0 &
  1. 啓動動態分配ip地址工具
dhcpcd &
  1. 測試網絡狀態
ping www.baidu.com
  • 有線網絡鏈接
  1. 先測試網絡狀態
  2. 網絡可用跳過
  3. 網絡不可用啓動動態分配ip地址工具

同步系統時間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磁盤分區

  1. 查看系統硬盤信息
fdisk -l
  1. 磁盤分區
  • **/dev/sda*更改成本身的分區**
fdisk /dev/sda
  • /dev/sda:跟改成本身要安裝系統的的磁盤
  • 若是是雙系統,磁盤後面加入分區號(/dev/sda1)
  1. 進入fdisk分區工具,建立分區
  • n 建立新分區
  • w 保存分區信息,並退出fdiskserver

    • 單系統用戶分區
    • efi分區:512M左右
    • 系統分區:自定
    • swap分區:跟據內存大小而定
    物理內存 swap分區
    <=4G 4G
    4~16G 8G
    16~64G 16G
    64~256G 32G

    雙系統用戶只用建立系統分區跟swap分區,建立分區時加上本身的分區號

    好比我爲arch準備的分區是/dev/sda4,進入fdisk時按照下面寫
    ~~~
    fidsk /dev/sda4
    ~~~

  • 分區建立完成,保存分區,退出分區工具

  1. 格式化分區

    a. 單系統用戶
    • efi分區
    mkfs.fat -F32 /dev/sda1
    • arch系統分區
    mkfs.ext4 /dev/sda2
    • swap分區
    mkfswap /dev/sda3
    swapon /dev/sda3

    雙系統用戶格式化系統分區跟swap分區

  • **/dev/sda*更改成本身的分區**

配置軟件源

下面兩種方法任選一種

  1. 方法一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 查找標記爲China的源,剪切到文件最上面
  1. 方法二
wget -O /etc/pacman.d/mirrorlist "https://www.archlinux.org/mirrorlist/?country=CN&protocol=http&protocol=https&ip_version=4"
  • 查看軟件源文件是否下載成功
cat /etc/pacman.d/mirrorlist
  • 去除軟件源地址Server前面的#號
sed -i "s/#server/Server/g" /etc/pacman.d/mirrorlist

掛載分區

  • 掛載系統分區
mount /dev/sda2 /mnt

/dev/sda2更改成本身要安裝的系統分區

  • 掛載引導分區

    a. 建立arch系統引導目錄
    ~~~
    mkdir /mnt/boot
    ~~~

    b. 掛載引導分區
    ~~~
    mount /dev/sda1 /mnt/boot
    ~~~
    /dev/sda1更改成本身設置的引導分區或者是win10的引導分區

安裝archlinux

pacstrap /mnt base linux linux-firmwar

base-devel選擇安裝,之後須要可使用pacman -S 安裝

配置系統

  1. 生成fstab文件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1. 進入安裝好的系統
arch-chroot /mnt
  1. 設置時區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1. 生成adjtime
hwclock --systohc
  1. 本地化設置

    a. 安裝vim
    ~~~
    pacman -S vim
    ~~~
    系統改版後不自帶編輯器

    b. 設置本地化文件
    ~~~
    vim /etc/locale.gen
    ~~~
    去除en_US.UTF-8 UTF-8和zh_CN.UTF-8 UTF-8前面的#號

    生成本地化文件
    ~~~
    locale.gen
    ~~~

    c. 設置語言
    編輯locale.conf文件,添加語言
    ~~~
    vim /etc/locale.conf
    -----------------------
    LANG=en_US.UTF-8
    ~~~

    建議使用英語,設置成中文會致使亂碼

    d. 設置網絡

    編輯hostname文件添加本身的主機名
    ~~~
    vim /etc/hostname
    -----------------
    BestShi
    ~~~

    添加hosts信息
    ~~~
    vim /etc/hosts
    --------------
    127.0.0.1 localhost
    ::1 localhost
    127.0.0.1 BestShi.localdomain BestShi
    ~~~
    BestShi改成本身喜歡的主機名

    安裝網絡鏈接工具
    ~~~
    pacman -S dhcpcd wpa_supplicant
    ~~~

    臺式主機使用有限鏈接,不使用wifie的狀況下能夠不裝wpa_supplicant

    臺式主機有線
    配置dhcpcd
    ~~~
    vim /etc/rc.conf
    ----------------
    interface = eth0
    ~~~
    設置dhcpcd自動運行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

    wifi鏈接,可參考文章開頭設置網絡

    e. 設置root密碼
    ~~~
    passwd
    ~~~

安裝引導程序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intel-ucode os-prober

AMD CPU安裝adm-ucode

  • 生成grub配置文件
mkdir /boot/grub
grub-mkconfig /boot/grub/grub.cfg
  • 安裝grub引導程序

    查看系統架構

    uname -m

    安裝引導
    ~~~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

至此係統已經安裝完成
退出系統重啓電腦
~~~
exit
reboot
~~~

過段時間更新arch安裝i3桌面及i3的美化

文章有錯的地方或者須要改進的地發但願各位大神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