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子
不知不覺,以每個月最少一篇、每週一篇到兩篇的頻率開始寫博客已經差很少堅持了一年,也算是我的一個小小的進步吧,雖然離那些一直在進步的朋友們差距愈來愈大,但我以爲長期堅持下去至少會比之前的本身更優秀,這就已是一種進步了。 工具
2、寫博客的好處、壞處
寫博客是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有成長的過程,既能夠用來總結方法,又能夠總結經驗教訓,也可以實現我的表達能力和文筆的提高,寫博客也是在強迫本身輸出,若是沒有穩定的輸入,如何可以穩定的輸出,因此也一樣是在逼本身輸入。 學習
寫博客能真正有機會認識行業內的專家,可是這僅僅是入門的第一步,認識他們並非你的人脈,沒有持續的成長,其實不過是個陌路人而已。 spa
偶爾寫幾篇博客被人欣賞,這不必定是在欣賞你,而是文章中的一點點亮點,他們看到了,點個贊而已。只有長期輸出,才或許有機會真正可以得到別人的承認,成爲專家們的圈中人。 cdn
寫博客也能把社區拉起來。可是,這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社區,大機率只是小圈子、一羣人、有話聊而已,像中生代技術社區那樣,纔算一個真正的社區。有時看似打造了一個個圈子,建了幾個羣,搞了幾回所謂社區活動,就容易孤芳自賞,覺得得到了一點點資源,打造了一點點人脈,其實並不是如此。那麼多羣,究竟有幾個搞正事的羣?到底是哪些人熱衷於所謂的羣聊。羣聊又能有多少高質量的內容呢?blog
真正有自己的人都在不停的學習。 羣只是分享他們學習收穫的媒介而已。 隊列
張愛玲是這麼說的:資源
下大雨,有人打着傘,有人沒帶傘。沒傘的挨着有傘的,鑽到傘底下去躲雨,多少有點掩蔽,但是傘的邊緣滔滔流下水來,反而比外面的雨更來得兇。擠在傘沿下的人,頭上游得稀溼。
固然,這句話是說窮人結交富人,每每會得不償失,實際上經過所謂即時通信工具認識一些大佬,大致上也是同樣的。跟別人共傘,他人的傘短時間能讓你避雨。你看似能得到許多收穫,其實那大機率只是虛幻,這是別人的,不是本身的。 get
基於即時通信打造的羣,容易讓人沉迷,而事實上沉迷於所謂羣聊,不過是新時代的菜市場扯淡,你覺得你在鬧中求靜,實際上是在自我安慰。 博客
資源看似頗有價值,若是不是資源運做的大佬,幾乎不可能依託這樣的資源創造價值。因此那些所謂資源,不過是萍水相逢的網友,有時試圖靠認識大佬來提高本身,其實不過是美好的幻想。 消息隊列
也不用覺得認識個別大佬就自覺得是,覺得本身成爲了世人矚目的焦點,那也是幻想而已。別總幻想靠別人來證實本身的價值,靠別人遲早無人可靠。人生漫漫長路,只有靠本身積極進取,才能真正脫離危機。在這個時代,看起來充滿了機遇、挑戰、失敗和未知,有人成功,有人沉淪,每一個人都不同凡響,其實每一個人都在打造本身的品牌,每一個人都是獨有的品牌。
3、寫哪些內容
當你打算寫某個方向的博客時,可能會遇到阻塞,這剛好說明你對這個方向還不夠熟悉;就如當你遇到問題一籌莫展時,正說明了你還不夠專業。若是熟悉或專業,作事情其實都會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每個你認爲很普通的點,其實都有着充分的意義,均可以成爲一個專業方向。例如需求工程、人際溝通、技術語言、消息隊列、數據存儲,都一樣如此,惟有認真去學習、去總結,才能真正把握真諦,真正成爲專家。
敢不敢在一個最簡單的事情,如擼一段簡單代碼上天天練習五分鐘,堅持五年?毋庸置疑,事實上無需五年,哪怕一週都會有巨大收穫,這樣必定都能更大程度上促進你的代碼領悟力。而那些專家們,他們正是這樣培養出來的思惟方式和方法,他們堅持了十幾年,才帶來了今天的收穫。
每一個人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許多成長,遇到未知的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就是在成長,可是若是沒有總結,也許問題就會這麼錯過,直到下一次再出現,可是,中年人的每一次問題解決都充滿意義,下一次再犯同類錯誤就應該打板子了。經過博客來總結這些問題,其實是在記錄錯題本,讓本身的經驗教訓庫更加完善。
4、結論
天天都是一個小進步,每個月都有進步,每一年均可以有大進步,明年再來看看,這一年成長了多少?
沒必要苛求一天成長,沒必要總想着別人怎麼怎麼厲害,那些標杆都是一個個一樣平凡的個體,經歷了多年的積累才能成就今天的優秀,天賦當然重要,可是後天的積累才更有價值。
劉未鵬從18歲開始寫博客,天天堅持寫,有了後來的《暗時間》;熊節從20幾歲開始穩定輸出,靠着普通的學歷,成就今天的不凡。他們今天的優秀,難道是上天的眷顧麼?歷來不是,都是本身後天的努力,纔有今天的收穫。
努力使本身有進步,只需比以前的本身更努力,更優秀,就是一種成長。
天天總結三遍,我今天收穫了什麼?我今天收穫了什麼?我今天收穫了什麼?
讓本身的成長像豬肉通常實體化,價值才真正的隨時隨地能夠體現出來。
不要焦慮,不要雞湯。最適合開始提升本身的時間,是昨天, 是去年,是十年前。其次是今天。
【版權聲明】
做品來自於長沙.NET技術社區成員【鄒溪源】,有興趣瞭解長沙.NET技術社區詳情,請關注公衆號【DotNET技術圈】,做品版權歸做者和博客園共有,做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關注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