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爲本人學習Redis的備忘錄,記錄了大部分經常使用命令redis
1.客戶端鏈接redis服務端:數據庫
2.全局命令(按TAB鍵可自動補齊命令,屢次按TAB可切換)全部命令名不區分大小寫服務器
SELECT dbindex 選擇當前Redis實例中指定編號的數據庫(不建議使用多數據庫,由於Redis爲單線程模型,多數據庫將使用的是同一個CPU,應該使用多個Redis實例),Redis的分佈式實現Redis Cluster只容許使用0號數據庫網絡
FLUSHDB 清除當前數據庫(鍵值對多時,會阻塞,且是危險的命令,可用rename-command配置來規避該危險)數據結構
FLUSHALL 清除全部數據庫app
3.遷移鍵:分佈式
在源Redis實例的客戶端上執行MIGRATE命令便可遷移,該命令是原子性的(組合了dump、restore、del命令),直接在源Redis實例和目標Redis實例直接傳輸,傳輸完成返回OK時,表示成功遷移,此時源Redis會根據MIGRATE指定的命令選項決定是否刪除自身對應的key學習
MIGRATE host port key|」」 destination-db timeout [COPY] [REPLACE] [KEYS key[key …]]編碼
如:MIGRATE 127.0.0.1 6380 "" 0 1000 copy keys 002 005 z2 set1spa
其它遷移鍵的方式(不建議使用)
move key db 在同一個Redis實例內部的不一樣數據庫之間遷移數據(僅爲了兼容舊版)
dump key 和 restore key ttl value 在不一樣Redis實例之間遷移數據(並不是原子性的)
4.遍歷鍵:
5.hash相關命令
6.list列表相關命令(list是有序的、元素可索引訪問、元素可重複)
5.無序集合set相關命令(set是無序的、元素不可索引訪問、元素不可重複)
6.有序集合zset的相關命令
zset按元素的score排序的、元素不可索引訪問、元素不可重複,但元素的score可重複;
其中的min、max支持開區間「(」和閉區間「[」,而-inf、+inf分別表明無限小、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