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定義數據中心在國家電網的應用實踐

【編者按】伴隨着國家電網的IT架構演變歷程,做爲國家電網直屬單位的南瑞信息系統集成公司(如下簡稱「南瑞集成」)在虛擬化和雲計算領域進行了深刻的探索,歷經了傳統架構到虛擬化再到軟件定義數據中心(SDDC)的演變。在本文中,南瑞集成CTO徐戟深度介紹了國家電網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應用實踐。算法

數據中心變革的動力是什麼?數據庫

縱覽中國信息化時代的整個過程,數據中心變革的動力究竟是什麼?其實能夠分爲三個階段來看。首先是90年代初期,當時的應用都是TS結構,也就是終端服務器結構的,依靠一個強而有力的服務器拖起不少終端,全部的計算都在服務器端進行。這種終端/服務器模式推進了中型機、大型機的發展;接下來,隨着技術發展逐漸開始有了C/S架構,服務器客戶端架構開始流行,後來出來了BS架構、BSS架構等等。這種架構的出現,解放了服務器的計算能力,大力推進了小型機的發展;如今,隨着互聯網應用逐漸普遍,分佈式的架構也在迅速發展。所以,數據中心變革很重要的推進力是應用架構的變革,應用架構推進了數據中心的變化。安全

傳統數據中心存在哪些問題?服務器

傳統的架構是90年代中後期造成的,以IOE爲核心,以大型數據庫、集中式存儲加上高性能的服務器組成架構,這種架構雖然在當時能夠知足業務的迅速擴張,可是隨着業務到了必定規模的時候,傳統數據中心存在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網絡

  • 以IOE 爲核心,受制於人;架構

  • 擴展能力不足,性價比不高;框架

  • 煙囪式建設,離散式管理;運維

  • 設備種類繁多,運維難度大;分佈式

  • 個體差別大,沒法制定統一維護策略;oop

  • 部署週期長,嚴重影響系統上線進度;

  • 資源調度不靈活,大量系統等待擴容,同時大量系統資源利用率嚴重不足;

  • 浪費嚴重,機房空間難覺得繼。

若是繼續不作改變的話,企業的IT成本就過高了,因而企業開始寄但願於分佈式的架構,有了一個很火的詞——去IOE。其實去IOE本質是分佈式架構替代傳統架構的IT架構的變革,互聯網企業在這裏面作的很好,這方面傳統行業必須向互聯網企業學習,可是傳統行業的應用特色和互聯網行業的應用特色是不同的,簡簡單單的用分佈式架構來替換傳統架構是不現實的,須要根據本身實際狀況去考慮應對的策略。

因此南瑞集成的策略是「按需定製、深度集成」,經過對服務器、交換機、存儲、高性能IO等IT基礎設備,以及操做系統、數據庫等軟件進行深度集成(進行碎片化處理),並對相關參數配置以最佳實踐數值,定製真正契合企業須要的深度集成軟硬件一體的解決方案。

國家電網IT架構發展路線

圖片 1.png

如上圖所示,國家電網的發展路線是逐漸把小而散的系統整合成一個大的系統,甚至到國家電網總部進行部署。可是咱們後來發現這些系統的資源使用率很低,咱們在機房裏作過調研,一千多臺服務器中CPU小於1%的服務器佔了70%。因此5、六年前國家電網開始進行虛擬化資源池的建設,這個建設仍是頗有成效的,經過虛擬化建設使IT資源獲得了很好的利用,不用繼續投資去擴充機房與服務器,節約的資金量是每一年是以幾十個億來計的。

隨着資源池的建設使用,咱們發現光創建一個資源池是不夠的,沒有解決資源調度需求的敏捷性,雖然對資源整合、資源使用率提升了,可是運維和其餘方面仍是有不少問題,因此咱們開始着手搭建下一代數據中心——經過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其中有四點是咱們的硬性要求:

  • 全整合。整個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應該把全部的IT基礎架構都歸入起來,剛開始可能作不到,可是隨着整個建設不斷的進行,必須將所有的IT架構歸入進來;

  • 敏捷。例如,在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內心想要去建設一個平臺,我能夠經過固有的模板很快生成總體的架構出來,好比說創建一個環境,須要2臺數據庫服務器,須要5個T的存儲,須要20臺應用服務器等等,這些東西能夠在快速的完成部署、交付使用。

  • 安全。咱們對於安全的見解有不少已通過時,好比說物理隔離概念是什麼?當年推動資源池建設的時候,不少應用部門和咱們談,咱們須要物理隔離,就是網絡硬件不能在一塊兒,那咱們還怎麼作資源池?隨着後來對整個物理隔離的概念從新的定義,這個壁壘逐漸的消失。

  • 高可用。整個IT平臺提供了跟業務應用連續性相關的全部因素,而不須要在應用系統再去獨立的設計。

圖片 3.png
圖片 2.png

上圖是咱們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架構圖,物理資源層包括分佈式存儲、分佈式系統、傳統的網絡和設備,上一層資源管理層次進行管理。最終平臺服務層對外提供相應的服務,數據管理層進行全部的數據的備份和容災等,運維管理層來實現自動化的運維和監控、分析。

目前此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目前在國網的應用場景主要有如下幾個:

  • 國網測試雲平臺

  • 一體化售電平臺(企業公有云)

  • 智能電網綜合IT平臺(企業公有云)

  • 電力調度雲平臺

對於將來咱們也有一些願景,咱們但願軟件定義數據中心能夠實現如下幾點:第一,是構建兼容化的;第二,技術自主化;第三,能力服務服務化;第四,供應快速化;第五,資源彈性化;第六,管理自動化;第七,管控集中化。

傳統行業數據中心如何擁抱私有云平臺?

接下來談談傳統行業數據中心如何去擁抱私有云平臺,主要有四個問題。

第一,咱們是採用選擇一站式仍是開放式的架構?

其實這跟企業策略有關。首先,開放式要有足夠的研發能力;其次,有沒有作好持續投入的準備,在這個平臺上隨着業務愈來愈多,隨着需求愈來愈大,研發費用須要不斷的投入,開放式的架構才能支撐這樣一個項目。

固然咱們還有其餘的選擇,就是在一個超融合架構上進行二次開發,這樣要求超融合架構具備足夠的開放性,可以開放幾乎全部的API給這些用戶,這樣能夠在上面作很深度的二次開發,投入會更小一些。

第二,如何融合之前的存量的設備?

我看過青雲的資料,發現他們能夠經過系統集成的方式來整合。將來他們還會開放相應的API接口來對接傳統的軟硬件平臺,這點很是重要。我認爲整個數據中心最後全要歸入到軟件定義框架中來,纔算是完整。

第三,如何聚合計算能力?

全部的雲平臺都是將基礎資源虛擬化,整個資源打散給你們用,這解決了計算能力過剩的問題,如何解決計算能力強制性的要求?目前咱們看到的公有云、私有云的解決方案裏並無很好的答案,這並不只僅是說在IaaS層面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是要靠集羣的技術,包括分佈式數據庫,Hadoop等分佈式算法這樣的技術實現聚合。

第四,如何規避政策壁壘。

IT政策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政策是90年代創建起來的,咱們有必要對IT政策進行修正,這是領導層面對的問題。同時對物理隔離的概念須要打破,若是抱着物理隔離來擁抱雲是不可能的。

創建屬於本身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

在數據庫方面基於開源技術開發了四款解決方案,NBase數據庫是由南京南瑞集成公司自主研製的數據庫系列產品,其數據庫產品包括高可用數據庫集羣(NBase-E)產品、分佈式數據庫集羣(NBase-D)產品、分析型數據庫集羣(NBase-C)產品、NoSQL平臺(NBase-H)產品。

圖片 4.png

另外還有瑞騰(Return)高性能計算平臺,它是爲國網核心業務系統量身打造的一個高性能、可擴展的計算平臺,利用目前前沿的高性能計算組件,使用自主的定製化服務器、IB交換機、分佈式存儲系統整合。如上圖,瑞騰高性能計算平臺,上面是計算的節點,咱們可使用四路的PC服務器,插上SSD的卡,SSD容量是有限的,咱們後面有一個層,是分佈式存儲,標準配置是9060的存儲,隨着須要能夠進行擴展。

寫在最後

文章最後分享兩句話,第一句1984年 John Gage說的:「網絡就是計算機」,第二句呂健院士說的:「應用場景就是計算機」,1984年說出網絡就是計算機的時候大部分人都不明白,由於當時大部分人不知道網絡是什麼。第二句話應用場景就切合了「按需定製,深度集成」,我以爲後續其餘的傳統企業按照這8個字來作文章,應該是一個比較正確的道路。

做者簡介: 徐戟,南瑞信息系統集成公司CTO,網名白鱔,《DBA的思想天空:感悟Oracle數據庫本質》、《Oracle優化日記》、《Oracle Rac日記》等暢銷書做者。1992年開始從事系統集成行業,曾供職於DEC、賽格計算機、長天集團、聯想金融事業部等,擔任過技術總監、應用體系總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