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棵樹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如今前端
騰訊官方微博昨天凌晨發佈了微信10年前在微信後臺第一天提交的代碼,這個在今天看來略顯簡陋的代碼,最終孕育了龐大的微信。張小龍這個「產品經理」,也用十年時間,打磨出了一款「國民級」應用。
10年前的今天,你在幹什麼?
python
你可能在吃飯、在睡覺、在QQ上聊天,但你絕對不多是在刷微信朋友圈。程序員
由於那時候的微信,纔剛剛誕生於程序員敲寫的代碼中。web
2010年11月23日的凌晨,廣州,一羣年輕人在小黑屋裏敲下了一行行代碼。面試
這是微信後臺第一天提交的代碼。小程序
今後,人們的溝通方式變了。微信小程序
現在,微信已經有超過12億的用戶,是一款真正的「國民級」應用。微信
微信的功能也愈來愈豐富,朋友圈、公衆號、小遊戲、小程序、微信紅包、視頻號……網絡
微信已經成爲一個龐大的生態,而這一切的開始,就是那一行行在今天看來略顯簡陋的代碼。app
不得不說,程序員們,再一次改變了世界。
張小龍的一封郵件和微信的誕生
「想到那封郵件,我時不時會以爲有點後怕,若是那個晚上我沒有發這封郵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沒有微信這個產品了,或者是公司另外一個團隊作的另外一個微信。」
在去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首次公開了微信誕生的真相。
在某個深夜,張小龍寫了一封郵件給Pony,開啓了微信這個項目。
而在此前,坊間流傳着更爲「傳奇」的故事:張小龍因技術難題,心情煩悶,遂前往北京龍泉寺小住,其間得一掃地高僧指點,纔有了微信的誕生。
這個故事固然只是人們的臆測和媒體的加工,世上如有掃地僧,那這個掃地僧就是張小龍本身。
在作微信以前,張小龍負責騰訊的QQ郵箱項目,並把QQ郵箱作到了國內第一名,並且在郵箱裏面又作了不少嘗試,包括漂流瓶、閱讀空間等。
也正是在QQ郵箱的閱讀空間裏,張小龍看到了一個讓叫作kik的產品,這讓他產生了靈感。
Kik在當時是一款剛上線,基於手機通信錄的的社交軟件,15天內吸引了超100萬用戶。它能夠實現免費短信聊天,但不能發照片也不能發文件,是一款很是簡單的即時通訊軟件。
張小龍連夜給馬化騰寫了封郵件,建議作一個相似kik的產品,馬化騰立即贊成。
不久以後,初版的微信,就這樣誕生了。
雖說龍泉寺的故事有點扯,可是張小龍也不否定偉大產品的誕生確實是須要靈感的,並非死想就能夠想出來。他表示:
「我發現不少想法是突如其來的,或者說,是上帝編好程序,在合適的時候放到你的腦殼中的。」
不斷迭代更新,從一行代碼到12億用戶
可是剛剛上線的微信,並無帶來太大的反響。
由於這個時候的微信,更像是一種短信的替代品,對用戶並無太大的吸引力。
轉變發生在一次功能的更新以後。2011年5月,微信更新了語音聊天功能,用戶獲得了井噴式增加。
張小龍繼續帶領團隊,開發出「搖一搖」和「漂流瓶」功能,持續的迭代讓人驚喜連連,用戶使用軟件的興趣被大大提高。
2011年8月,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再次迎來爆發式增加。日增用戶數一舉達到了10萬以上,用戶達到1500萬 ,到2011年末,微信用戶已超過5000萬。
2012年4月,微信第一次有了「朋友圈」,人們開始習慣在這裏記錄生活,朋友圈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人們交友的方式。
2012年7月,微信上線了「視頻通話」功能,使得人們在語音和文字以外,開啓了一種遠程「面對面」的聊天方式。
2014年3月, 微信開放了微信支付功能,並公佈了以微信支付爲重要支撐的「微信智慧生活」全行業解決方案。
2015年1月,微信新版增長了「附件欄發微信紅包」「更換手機時,自定義表情不會丟失」「能夠搜索朋友圈的內容和附近的餐館」三大功能。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序低調上線,再次引領微信生態的重大變革。
2017年12月,微信更新的6.6.1版本忽然開放了小遊戲,微信啓動頁面還重點推薦了小遊戲「跳一跳」,風靡一時。
2018年,微信「時刻視頻」上線,能夠用「時刻」記錄眼前的世界。
微信背後,最成功的「產品經理」張小龍
在騰訊內部,張小龍有「地成佛」的稱號。
這個稱呼源於他在微信「跳一跳」小遊戲上的「無敵」。
張小龍在微信小遊戲跳一跳中達到的最高分數是 6000 分,而在這個遊戲中分數超過 3000 分的,只有 20 我的。
這或許能夠看出張小龍在一件事情上的專一和不斷嘗試。
和一些程序員出身的管理者不一樣,張小龍在注重技術的同時更注重用戶體驗。
而微信之因此可以一步步的發展到今天,也與張小龍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去不斷打磨一款舒服的產品有關。
「不少產品不把本身當產品看待,不把用戶當用戶看待。而微信,作到了這兩點。」張小龍曾在公開課上表示。
若是說騰訊的前半場是QQ撐下來的,那麼下半場無疑是微信讓騰訊再次煥發了活力。
現在,微信穩坐中國乃至全球社交軟件頭把交椅,豐富實用的功能深入的影響了10多億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這一切,皆源於10年前的那一行行簡陋的代碼,以及敲下代碼的程序員們。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全部。除非沒法確認,咱們都會標明做者及出處,若有侵權煩請告知,咱們會當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親,須要你的「分享」和「在看」
IT入門 感謝關注 |
|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IT入門(learncode)。
若有侵權,請聯繫 support@oschina.cn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