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用安全認識初步

1、安全技術目標

  •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確保數據僅可以被合法的用戶訪問。算法

  • 完整性(Integrity)

確保數據只能由受權的方式進行修改,即數據在傳播過程當中不能被未受權方修改。安全

  • 可用性(Availability)

確保全部數據僅在適當的時候能夠由受權方訪問。網絡

  • 可靠性(Reliability)

確保系統能在規定的條件下、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時具備穩定的機率。ide

  • 抗否定性(Non-Repudiation)

確保發送方與接收方在執行各自操做後,對所作的操做不能否認。大數據

2、OSI安全體系結構

1. 五類安全服務

  • 認證(鑑別)服務

在網絡交互過程當中,對收發雙方的身份及數據來源進行驗證。加密

  • 訪問控制服務

防止未受權用戶非法訪問資源,包括用戶身份認證和用戶權限確認。接口

  • 數據保密性服務

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當中被破解、泄露。資源

  • 數據完整性服務

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當中被篡改。路由

  • 抗否定性服務

防止發送方與接收方雙方在執行各自操做後,否定各自所作的操做。it

2. 八類安全機制

  • 加密機制

經過對數據進行加密,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當中被竊取。

  • 數字簽名機制

利用數字簽名技術能夠試試用戶身份認證和消息認證。

  • 訪問控制機制

經過預約設定的規則對用戶所訪問的數據進行限制。

  • 數據完整性機制

避免數據在傳輸過程當中受到干擾,同事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當中被篡改,以提升數據傳輸完整性。

  • 認證機制

在於驗證接收方所接收到的數據是否來源於所指望的發送方,一般可使用數字簽名來進行認證。

  • 業務流填充機制

經過在數據傳輸過程當中傳送隨機數的方式,混淆真實的數據,加大數據破解的難度,提升數據的保密性。

  • 路由控制機制

路由控制機制爲數據發送方選擇安全網絡通信路徑,避免發送方使用不安全路徑發送數據,提升數據的安全性。

  • 公認機制

公認機制用於解決收發雙發的糾紛問題,確保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

3. 服務-機制對應關係

  • 認證(鑑別)服務 -> 認證機制、數字簽名機制
  • 訪問控制服務 -> 訪問控制機制、路由控制機制
  • 數據保密性服務 -> 加密機制、業務流填充機制
  • 數據完整性服務 -> 數據完整性機制
  • 抗否定性服務 -> 公認機制

3、TCP/IP安全體系結構

1. 網絡接口層安全

指的是鏈路層的安全,能夠經過加密方式來確保數據不被竊聽,一般依靠物理層加密實現。通常經過在鏈路兩段架設加密機

2. 網絡層安全

負責數據包的路由選擇,網絡層安全就是要確保數據可以順利到達指定的目的地。通常經過路由器硬件提升響應的安全性。

3. 傳輸層安全

可以解決端到端的數據傳輸問題,傳輸層提供TCP/UDP兩種服務;TCP提供可靠的、面向鏈接的服務,UDP是無鏈接的數據包服務。確保傳輸層安全的協議通常是:SSL(Security Socket Layer)與TSL(Transport Lanyer Security)。

4. 應用層安全

負責與應用交互,以實現不一樣系統的應用之間的相互通訊,完成各類業務處理,提供相應服務。

4、密碼學在加密算法上分類

1. 單向加密算法

單向加密算法是數據完整性驗證的重要算法,主要以MD五、SHA算法爲典型表明。

2. 對稱加密算法

對稱加密算法是數據存儲加密的經常使用算法,主要以DES算法爲典型表明。

3. 非對稱加密算法

非對稱加密算法是數據傳輸加密的經常使用算法,主要以RSA算法爲典型表明。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