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信息化30年發展簡史

中國的企業信息化發展了30餘年,呂建偉老師爲咱們梳理了從最先的用友、金蝶到最近的有贊、微盟等企業信息化服務提供商,同時不斷引起咱們的思考。程序員

80年代:國產企業信息化起步
1、財務軟件數據庫

用友1988年成立,金蝶1993年成立。金蝶出了國內第一款Windows財務軟件。微信

1993年也是很重要一個年份:新會計制度實施。ide

2、進銷存軟件工具

我用過合力商霸、管家婆佈局

3、研發設計軟件開發工具

一、1992年北航華正軟件工程研究所成立,研發國產CAD。1998年海爾投資,更名北航海爾。2001年改爲數碼大方優化

二、中望成立於1998年,2010年併購美國VX 3D CAD技術,得到了一席之地雲計算

4、生產製造管理軟件設計

一、1981年,瀋陽機牀廠從德國引入中國第一套MRP

二、1982年,利瑪與寧江機牀廠簽定第一個合同,於1987年開發出一套完整的計算機輔助生產管理系統

三、1982年,鼎新軟件在臺北成立,1997年進入大陸爲臺資合資企業服務,2001年與神舟數碼成立合資公司鼎捷軟件

這樣來看,中國大陸的生產製造管理軟件最弱。

從世界整個範圍來去看,工業軟件、工業研發設計軟件、MES軟件、MRP軟件,都是特別有Know-How的含金量東西。但也很奇怪的是,這麼有價值的東西,不論是在國內仍是在國際,營收都不高,你看PTC、Autodesk、AnSYS等等,都是這樣。只有那些設備廠商,如西門子、GE、博世、戴姆勒、ABB、施耐德、霍尼韋爾,他們把這些工業軟件做爲他們的增值高利潤服務和護城河,而不是主營收。

90年代初:快速開發工具
90年代初,中國尚未像樣的行業軟件公司。一個實業企業若是急須要本身的業務應用,只能本身開發,於是也催生了開發工具的需求。要知道,當時實業企業是本身養萬金油程序員的,又會組裝電腦,又會修打印機,又會開發代碼。因此生產工具不大幅簡化,中國660座城市的萬金油IT人員們就無法再生產,畢竟中國IT發達的城市不超過15個。

第一波潮是:DbaseIII/Foxbase引入中國,大連雅奇出品雅奇MIS

第二波潮是:PB/Delphi和SQLSERVER的出現,拉個UI控件,創建個DataWindows,用SQL進行增刪改查就好,既能夠輸入和輸出,還能夠打印。

固然,這些工具,如今都死了。如今又開始流行無代碼開發平臺、低代碼開發平臺、快速開發平臺,不過看起來他們都是大廠的收購標的,若是不能被大廠收購,那就是很慘的命運。

90年代中期:外企ERP進入
一、1989年,SAP實施了中國的第一個客戶:上海機牀廠(爲啥全是機牀廠)。1995年,SAP正式進入中國。

二、1996年,Oracle拼掉SAP,奪得華爲這個客戶。今後之後,中國高科技、IT、互聯網、電子商務,一水的Oracle ERP。SAP這個痛啊。因此說啊,作大型企業,拼着成本也得樹立標杆客戶啊。

三、1999年,SAP實施聯想。聯想當時要拆分爲我的消費IT(聯想電腦)和企業IT(神州數碼),聯想要國際化。

90年代中期:本土管理諮詢公司崛起
本土管理諮詢公司的崛起,我我的認爲是和SAP、Oracle進入中國作ERP業務有很大的關係。

一、1996年,漢得信息在上海成立,專門作Oracle ERP的定製開發服務。

二、1997年,漢普管理諮詢公司成立,是中國最先作管理諮詢+IT ERP實施的公司。當年聯想電腦做爲消費IT公司卻吃進漢普管理諮詢公司就有意經過管理+IT來改進本身內部管理。

三、1998年,AMT諮詢成立,專門爲要上市的企業進行流程正規化、合規化梳理與優化。固然,90年代,哈默和錢皮的《流程再造》很是流行。

四、2000年,和君諮詢成立。和君諮詢人馬來自於和君證券。和君證券作上市,和君諮詢搞上市前的合規化治理諮詢,讓你的企業儘快整改爲爲能夠經過上市條件的企業。

其實你看中國本土管理諮詢公司,要麼是作IT ERP實施,要麼是作上市前合規化輔導。不過從這四家公司的現狀來去看,做爲20多年的老企業,都活的不能算特別好。按說他們的卡位已經卡的很是精準很是精準了。

90年代後期:行業軟件起步
行業軟件公司大多在1997年以後產生,甚至在2001年以後產生。行業軟件公司都是肥肉行業,如:

一、政務(久其)、法院(華宇)、稅務(長城)

二、金融(恆生)、電信(亞信)

三、鋼鐵(寶信)

四、石化(石化盈科)、石油(中油瑞飛)、電力(遠光)

五、民航(中航信)、汽車(一汽啓明)、高速(易華錄)、地鐵(和利時)

六、衛生(衛寧)

七、建築(廣聯達)、地產(明源)

這些行業軟件公司,如今都成爲了BAT作雲計算業務的投資標的(爲何?爲何?)。爲何BAT都不去投資ERP廠商?

2003年: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和外包開發
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商和外包開發商,他們倆其實和行業軟件商是一對雙生。行業軟件商在作行業產品+定製開發,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商和外包開發商是在通用技術平臺之上作行業客戶定製開發。

對外外包開發這些公司近些年也轉型作國內外包開發、甚至搞企業應用軟件實施。好比文思、海輝、東軟、華信、博彥、軟通動力、中軟國際、浙大網新等等。

還有一些早期跟着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和中間件喝湯的系統集成公司,也逐步涉足到了企業應用軟件實施和定製開發,異曲同工。因此我把這兩夥人都放在了一塊兒。

而中國軟件百強,大量這些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這個中國特點,值得深思爲何。

2004年:第一波SaaS
1999年,Salesforce創業,中國也流行過應用託管服務,而後幻滅。畢竟當時Web企業軟件尚未呢,畢竟當時網速是56K Modem撥號上網。

2004年,美國Salesforce上市,本土以xtools、800CRM爲表明的企業創立。但也多年蹉跎過來了,成了小老頭公司。他們到底作錯了什麼,爲何2014年捲起的企業服務投資熱,他們卻沒有受惠呢?他們到底作錯了什麼?

咱們回顧歷史,事情都是成對出現的:如國產企業軟件和快速開發工具、外企ERP進入和本土管理諮詢公司崛起、行業軟件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商,都是成對出現的。就是這個時期出現SaaS特別尷尬,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孤。

2006:集團化ERP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2002年,中國開始迅猛製造出口。

90年代後期第一波ERP應用,是外資在華企業、合資企業使用ERP。2002年初第二波ERP應用,是要出口到外國的、要接受外國公司發包的企業使用ERP。到了2005年以後,中國本土企業也成長了起來,開始走出本地在全國佈局發展,開始走出本業在全行業投資佈局發展,因而第三波ERP應用熱潮到來:集團化ERP,就是統一集團財務管控、統一集團人力管控、統一集團流程管理、統一集團數據管控。

因此你會發現,中國看似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不是世界製造強),但中國的ERP中,歷來沒有生產製造信息化強需求。

2010年:收購
中國企業信息化行業不多發生併購(這是爲何呢?你們本身想)

用友和金蝶在這一年都不約而同宣佈行業化戰略。畢竟ERP都是通用職能領域應用,如財務、人事、採購等,想涉入到各個行業的業務應用,深度黏住一個行業,必需要有行業業務應用。因此這兩家都經過自建自營行業軟件公司,或者收購行業軟件公司,來推動行業化戰略。

但在雲的時代,兩家ERP公司彷佛又不約而同走上了一條路,那就是平臺+雲ERP+行業生態。

收與放,此一時彼一時,時代須要。

2014年:VC投資熱
一、2014年5月,今目標得到老虎基金1000萬美金,拉開了中國企業軟件風險投資大潮

二、緊接着,銷售易和紛享在CRM賽道連續得到多筆大融資

回過頭來看,VC並無催熟什麼,中國的企業應用成熟度和中國企業需求成熟度,仍然不緊不慢。因此VC們也都在反思,中國本土到底須要什麼樣的企業軟件。

2015年:中國互聯網***企業軟件
一、一件事是阿里釘釘和企業微信發佈,***OA地盤,不少作移動OA協同的創業公司關閉。這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砸錢、產品作到極致、免費的威力。

二、第二件事是美團經過低價、補貼、免費的形式,給本身的產業鏈推行餐飲行業IT,以便打通營銷-交易-支付-配送-生產-供應鏈採購全流程,讓全流程質量、效率可見、可控、可優化。

我如今看到很多如今還沉在媒體之下的B2B電子商務公司,他們雖然GMV也比較高了,並且他們得到的VC投資也比較高了,但因爲他們既不是to C互聯網也不是to B企業軟件,因此如今尚未媒體報道他們。他們不像to C電子商務廠商一開始砸大錢作流量、作營銷,而是他們一開始作SaaS平臺系統,作產業主數據,而後再花錢去作BD線下合做,把雙邊供求雙方拉上來。他們的作法很是像企業軟件公司,可是他們是業務+IT一體化的。這些公司都在垂直行業潛伏着,將來他們會都相似美團。

從去年開始,B2B電子商務熱又興起來了。我懷疑一堆VC還會進坑。由於這一代B2B電子商務已是第三代了。第一代是相似阿里巴巴作黃頁廣告營銷,第二代是相似找X網原材料大宗交易。第三代倒是從平常消耗品的供應鏈採購、定貨、分銷的S2小b,直接到門店級的電子商務,是能夠直接在網上採購下單、直接進行網上支付的。

2018年:新企業服務公司快速上市
一、作私域零售SaaS的有贊,2014年開始作有贊,2016年開始商業化銷售,2018年上市。營收有SaaS收入、支付收入、分銷收入、營銷收入

二、作私域營銷SaaS的微盟,2015年創立,2018年上市。營收主要是營銷收入和SaaS收入。

也就是說:第一,純企業IT的公司是沒有的,別鄙視他們的不單純,可能中國企業須要的就是這樣(你不要給我錘子和釘子這些工具,你給我直接搞定事)。第二,企業服務公司也不是慢牛,也能很快營收增加和上市。

因此我總在說:如今熱的是企業服務,不是企業軟件。走對路,會發展很快,路走不對,就會成爲小老頭。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時代須要什麼樣的企業,就會讓什麼樣的企業成功。

並且你發現沒,新創立的垂直行業B2B電子商務公司,和新創立的企業SaaS公司,好似愈來愈像了,你們都往中間一個業態模式走。說明這個模式就是中國企業服務將來真正的模式,它們纔是真正的一對雙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