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正在毀掉 Android 嗎?

Oracle曾經公開表示「Android 是破壞開源的罪犯」,理由是 Android 對 Java 開放性的影響太大,並且這種影響幾乎沒法逆轉。甲骨文指控整個 Java 開發者社區由於 Android 的緣由已一分爲二,某些開發者轉向了 Android 平臺,致使了 Java 的開放性大大受限。甲骨文聯席 CEO 薩夫拉·卡茲(Safra Catz)即便在法庭上也絕不客氣地說:使用 Java,「他們只需一次編程就能夠在全部地方運行,但當你在 Android 平臺上開發時,在除 Android 之外的其餘地方都沒法運行。」 固然 Google 不是好欺負的,當時就反擊了回去,反駁說真正破壞開源的是Oracle,兩家公司這幾年就這麼爭爭吵吵過來的。 (這裏不得不補充一個笑話,Oracle 一直聲稱他們支持開源,是開源社區值得信任的好夥伴)
編程

圖片

昨天 ZDnet 發表署名文章表示「Being open source is killing Android」,小編把這篇文章作了全文翻譯,事實上小編不太認同這篇文章的觀點,不過咱們能夠看看原做者 Adrian Kingsley Hughes 是怎麼說的。架構

開源正在毀掉 Android,事情是什麼樣呢?咱們想一想 Android 面對的一些主要問題,解決了嗎?曾經廣泛認爲,Android 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碎片化,有太多不一樣的 Android 版本和不一樣尺寸的設備須要適配,致使用戶很難第一時間得到最新的更新。意識到問題很好,那麼新的問題來了,怎麼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下面這張圖就是使人眼花繚亂的 Android 碎片圖)ide

我敢打賭,關於這個問題,你也很難有什麼好的對策,由於 Google 早就嘗試過了。無論怎麼樣, Android 的立命之本就是開放,這就意味着一旦 Google 發佈了一個新版本,OEM 廠商們和電信運營商們能夠第一時間取得它,這一步必將致使分裂,OEM 廠商們會爲每個尺寸的設備加載相適應的代碼,這就帶來了差異。而更新也是一個大問題,Google 不能向每一臺 Android 設備直接推送更新,由於鬼才知道 OEM 廠商對它推出的 Android 設備作了哪些修改和定製,不少架構變化和大量的代碼修改更是致命。 更新確實是一個大症結,Apple 能夠在一年以內讓 85% 以上的 iOS 設備升級到新版本,造成鮮明對比讓 Google 痛苦不堪的是,一年以內每每只能有略略超過 10% 的 Android 設備更新到新版本,而過分到一個完整的新版本生態,則是四年以後的事情了。post

四年對於科技行業來講,真是太他媽悠久而冗長的一段時間了!spa

若是陶醉於能夠運行在數量紛雜衆多的 OEM 廠商硬件設備上,而且爲此沾沾自喜的話,那麼你就錯了,這必定是一個悲劇,你也必定會爲須要適配這麼多不一樣的硬件變得一團糟,Linux 已然這樣,而 Android 又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無論怎樣,你總須要作出一個決定,是要兼容更多平臺?仍是要利潤率或者市場佔有率?操作系統

Android  生態系統難道註定要成爲一個爛攤子嗎? 也許沒必要。翻譯

對於 Google 來講掙脫這個混沌狀態的一個可行出路就是,本身徹底掌控 Android,而且將之閉源變成一個私有項目。Wow,怎麼能這樣?Android 不正是由於開源纔得到今天的成功嗎?確實,曾經是的,可是我認爲,再也不是了。 在早些時候,毫無疑問, Google 須要 OEM 廠商們,正如 OEM 廠商們須要 Google 同樣,由於要打造一款高品質的智能手機可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須要像 HTC、三星、LG、摩托羅拉、索尼這樣的專業硬件廠商才能夠,可是如今,富士康也能夠很是容易的組裝出一臺高品質的智能手機,而且還比前面這些 OEM 大廠作得更便宜。blog

圖片

可是若是你認爲 Google 不能本身作?那就錯了,其實他們已經在作了,不少人也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新代碼和新特性沒有放到開源的 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項目中,而是放到了封閉的 Google Mobile Services。而前文提到的 Oracle 之間的官司促使 Google 不斷從開源走向封閉,若是 Google 要爲它這麼作找一個藉口的話。圖片

固然,Android 有它的私有版本並不意味着像三星、HTC 和 LG 這樣的大咖必需要讓路,Google 能夠給這些 OEM 廠商發放受權許可,使它們接受 Google 的條件來使用 Google Mobile Services。而 OEM 廠商們爲何願意接受 Google 的條件從 Android 切換到一個私有的平臺呢?OK,雖然犧牲了一些自由,可是能夠快速推送更新給用戶的好處也很明顯,OEM 廠商們不用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爲各個機型作新版本的 Android 適配,要知道這但是一個很是大的工做量,事實上,任何廠商也很緊張,若是競爭對手有 Android 的最新功能特性,而它沒有,那麼接受 Google 的條款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開發

廠商這邊能夠輕鬆搞定,運營商這邊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雖然咱們知道它們總喜歡搞點定製化的東西,喜歡把它們本身的品牌和 Logo 塞到 Android 裏面去,可是它們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對 Google 提出要求。並且 Google 也能夠提供一種機制,既不影響 Android 的升級更新,也給 OEM 廠商和電信運營商留一些個性化和定製化的空間。 況且這麼作還能給 Google 帶來一些切切實實地好處。

第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遏制像 Amazon 這種競爭對手試圖打造一個本身操做系統的居心。若是 Google 閉源的話,如此一來, Amazon 就只能靠本身了,這會大大增長它們開發的難度和花費。

二來,微軟大量的專利受權費將變得有懸念了, 要知道 Microsoft 每一年光從硬件製造商那裏訛來的專利受權費就高達數十億美金。  Google 能夠跟 Microsoft 達成某項協議,並且 Google 確定不會像過去的這些硬件製造商那麼容易被擺佈,這意味着微軟得到的受權費將會大大減小。 受權機制可讓 Google 得到更大的控制權,硬件設備只需運行純粹的 Android 系統,而沒必要捆綁其餘廠商的垃圾程序。還能夠解放更多的設備,讓許多運行多年的老設備不至於失去升級的但願。

簡單地說,Android 已經變成了一團糟,Google 沒有理由繼續打造這個開源操做系統,特別是當下 Android 有着很大的競爭優點能夠利用的狀況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