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則《人人網,謝幕開始》的新聞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轟動,該新聞源於人人網宣佈關閉站內信系統,網友引起傷感而做。後來陳一舟迴應並宣佈將調整站內信升級方案,將暫停站內信功能升級,並承諾永久保留站內信內容。甚至面對一直支持的人人用戶,陳一舟表示:只要您的青春持續閃光,咱們的奮鬥就不會中止!算法
然而人人公司仍是把人人網給賣了,價格2000萬美圓。微信
創辦於2005年底的校內網,自從改爲「人人網」以後,迎來了最輝煌的幾年,但隨着新型社交平臺的衝擊,以校園關係爲主導的人人網開始走下坡路。網絡
2013年8月,開心農場正式從人人網開放平臺下線。2015年,站內信迎來最後的時光。2018年,人人網正式被賣。用時13年,曾經被稱爲「中國版的Facebook」並無延續Facebook的好命和成功。工具
2015年的那場轟動只是謝幕的開始,雖然人人網極力否定。同年八月,陳一舟出任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如下簡稱:多牛傳媒)董事,時隔三年,將人人網賣給了多牛傳媒。也許2015年已經開始再爲人人網找出路,今天被賣並不偶然。佈局
人人網13年,從輝煌到崩潰,好似一場青春大夢。從三年前的虛驚一場到今天的謝幕成真,從表示奮鬥不止到很高興爲人人網找到一個新的歸宿,使人唏噓不已。大數據
人人網謝幕,可惜之餘也讓旁觀者思考將來社交平臺如何走。網站
社交平臺發展史,是一部互聯網傳播信息變革史搜索引擎
經歷了BBS的荒蠻時代及各種博客的圈地運動,以六度空間理論爲基礎的社會化網絡SNS獲得全面爆發。cdn
可以獲得全面爆發,主要是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改變。BBS和博客時代的內容生產沒有門檻,缺少內容梳理和傳播機制,大量信息被淹沒。同時,PC時代,主流網站之內容爲中心,而熟人關係卻在網絡中沒法滲透。社會化網絡SNS的出現,以關係鏈做爲過濾機制,用信息流進行內容分發,人們的上網體驗及信息傳播獲得了很大改善。視頻
校內網改名爲人人網,中國SNS網絡達到鼎盛時期。但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方式仍然在不斷突破及創新。
彼時,在即時通信領域一騎絕塵的QQ,上線QQ校友。QQ空間應用迅速崛起,QQ空間在用戶體量上迅速得到壓制性勝利。QQ龐大的關係網絡,讓人人網可望不可即。
社交平臺的格局並無由於一時的SNS大戰結束而鞏固。在人人網、QQ空間爭奪SNS誰是第一時,創辦了校內網的王興又在微博客領域打響了第一槍。隨後崛起的微博燃起了圈地之熱。SNS領域的表明人人網,左有QQ空間蠶食市場份額,右受微博崛起的夾擊。
此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信的橫空出世,加速了SNS平臺的衰落。
從2011年微信上線,歷時433天,馬化騰宣佈突破1億用戶。雖然在微博之戰錯失先發優點,可是在2012年,朋友圈上線,微信完成了通訊工具向社交平臺的升級,基於手機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現,微博、人人網受到重創。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微信變奠基了社交領域霸主地位。
QQ及微信兩大社交護法利器,讓騰訊社交帝國之位無人撼動。
在社交領域,玩家如過江之卿。回首看社交平臺的發展變遷,是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演變。用戶做爲網絡中的一個個節點,社交平臺用不一樣的方式將節點創建聯繫。平臺賦予了用戶能夠分享能夠傳播信息的價值,用戶填充了平臺的內容。
從BBS到SNS,從微博到微信,全部的平臺都在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如何鏈接用戶;二是,如何提升用戶使用效率,三是,如何提升用戶使用時長。這三個問題的探索,一直貫穿整個社交平臺發展週期。
即便坐上社交頭把交椅的微信,也在焦慮得面對不斷興起的社交之秀引起的用戶流失問題。因此社交平臺不管大小,都將不斷探索將用戶如何繼續圈在本身的領地內。
算法推薦驅動社交媒體變革
雖然擁有多億用戶的騰訊已經成爲社交領域的寡頭,可是社交創業的浪潮並無結束。想分食社交這塊大蛋糕的一直不缺後來者。自微信朋友圈上線後,僅隔4個月,基於數據挖掘的智能推薦,自稱「不作新聞生產者,只作新聞搬運工」的今日頭條橫空出世。
從上線到2015年,今日頭條完成了產品的規模化,產品功能不斷豐富。依靠算法推薦,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今日頭條已成爲僅次於騰訊新聞的第二大客戶端。
2015年下半年開始推出頭條號,今日頭條開始從內容分發延伸到內容創做環節,今日頭條已再也不掩飾他的社交野心。截至今年2月,頭條系全球用戶總數約10.5億,去重後用戶總數約9億。其中,今日頭條DAU約1.2億,用戶日均在線時長54分鐘,是僅次於微信的第二大國民App。
乘着移動互聯網的東風,頭條快速擴張,從頭條體系分裂出來了短視頻業務,甚至經過投資或者自建的形式,不斷在海外攻城略地。截至今年2月,今日頭條App已在北美、巴西、日本、東南亞等地區擁有超過1000萬海外用戶。
微信在社交領域根深蒂固,一家獨大,有模仿者,也有另闢蹊徑者。今日頭條靠算法推薦起家,引入社會關係,在發展過程當中摸索出來的方法論,不斷被整個頭條系所複用,並引領了一種新的信息分發的主流模式。頭條的崛起,不只使得微信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脅,也一樣讓微博領域的佼佼者新浪微博和搜索引擎的老大哥百度受到威脅。各大公司紛紛掀起「頭條化」的熱潮。
頭條系的成功表明了一種模式上的優點,也再次驗證了社交平臺的變革就是互聯網信息傳播的變革。
當之內容爲中心,熟人關係沒法滲透時,即時通信出現,提升了點對點的溝通效率。想要人們長久留在社交工具裏,必須提供足夠多的內容吸引用戶留下。因此出現了微博、微信公衆號等工具。信息流讓人們自由分享內容,當信息內容過多時,人們沒法篩選信息時,便出現了靠算法驅動的信息流,經過大數據分析人們的喜愛和興趣,讓人們能夠得到個性化的信息。
隨着各大社交平臺和新聞客戶端加碼上線算法推薦時,這也會引起新的矛盾,被社交平臺支配的用戶沒有自主選擇信息的權利,被動的接受平臺安排好的喜愛內容。總有一天,算法推薦帶來的無關內容,會被用戶所詬病。但社交產品將會不斷探索新機制以彌合這種矛盾。
社交領域創新還是主旋律
社交軟件給用戶帶來了不同的移動社交體驗盛宴。像微信這樣強大的社交應用仍然有着沒法觸及到的用戶。除了今日頭條這匹黑馬,正面與騰訊交戰,也有很多新的玩家在社交領域高調亮相。
不管是西方最主流的新經濟自由主義,仍是傳統的凱恩斯經濟學,都沒有尋找到解決「贏者通吃」的良方。因此社交軟件的不斷消亡和產生,也說明了社交領域的吸引力。就在今年上線的子彈短信,一度熱度超過微信。
你們紛紛議論子彈短信可否顛覆微信。之因此你們對子彈短信抱有如此大但願,主要「天下苦微信久矣」,還有子彈短信最大亮點莫過於準確率極高的語音輸入,經過語音將其轉換成文字,使得收發信息都能更加直觀高效。
得益於軟件自己的優勢和創始人老羅的自帶媒體屬性,子彈短信發佈後第十天總激活用戶量超過400 萬,而自亮相以來短短三天時間時間已經完成了1.5 億融資,成爲了「史上融資過億最快項目」。子彈短信如同煙花通常,在放出耀眼的光芒以後,變快速轉涼。
社交領域的終點永遠不是顛覆微信,由於微信本身也有瓶頸。微信,生於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典型的硬件設施的平臺級顛覆。經歷了7年的發展,微信創建的生態已不是一個社交平臺能輕易顛覆的,可是用戶對於平臺也有「七年之癢」,從原來瘋狂的加微信好友變成了刪減通信錄裏的陌生人,微信公衆號活躍度也在不斷下降。一路狂飆7年以後,也遇流量天花板。
熟人間的關係鏈一旦造成就很難轉移,但新一代的互聯網網民成長起來,他們有本身的圈子和社交話術,面對多變、表達活潑的新生人羣,一代巨頭也顯露出疲憊。從騰訊瘋狂押注短視頻,也能看出騰訊對於將來的焦慮。
互聯網造就了Facebook、Twitter、微信等大型社交平臺,這些由中心化組織控制的平臺經過彙集數以億計的用戶,管理着平臺內容的生產、傳播和分享規則,有用戶就有流量,創造生態圈自我供血,產生源源不斷的利潤。
正因如此,全世界的科技巨頭幾乎都有着一個社交夢,社交是進行其餘業務的基礎,巨頭們在社交領域的佈局前仆後繼,旁觀者垂涎欲滴。
社交領域的戰火會一直此起彼伏,有顛覆就有新生。將來的社交產品會是什麼樣子,將來的微信是否會被顛覆,不得而知。可是主旋律必定是不斷的創新。每一個時代都有本身的特徵,惟有創新,才能不在時代的潮流中掉隊。
科技自媒體「翟菜花」,訂閱號:翟菜花,我的微信號zhaicaihua002,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