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1.2 硬件規範——硬件/Lenovo

DP的規範好難找呀,本來想看最新的,只找到了1.2.不過硬件上差距應該不大,而且需要用到其他版本的時候,再看就比較容易了。
DP版本應該是到了1.4了,在維基上找了一個版本的比較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接口

接口是最直觀的部分了,是我們直接能看見的部分:有正常的DP接口和mini DP,我們還是主要說正常的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DP接口有20個引腳,4路差分信號線(傳視頻/音頻數據,一般是單向的,大概就是筆記本往外接的顯示器上傳,但是顯示器不給筆記本傳),1路低速差分信號(輔助通道,用於顯示器向PC顯卡彙報自己的情況(自我介紹),讓PC認識自己!也可以用於攝像頭和觸屏的數據回傳),還有供電、熱插拔(HPD)、地線。如下表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引腳按功能分分爲三大塊:Main Link 和AUX CH(輔助通道) 和熱插拔檢測(HPD);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Main Link

幾個特點:
1)The Main Link consists of one, two or four AC-coupled, doubly terminated differential pairs (called lanes).
2)支持不同的速率。版本不同應該速率不同;
3)The number of lanes of Main Link is 1, 2, or 4 lanes. 意思應該是可以只用一個通道,或者2或者4;
4)All lanes carry data. There is no dedicated clock channel. 沒有單獨的同步時鐘信號。
速率不同,通道不同,帶寬不同(懂我意思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那麼怎麼個電路呢?電容得取值範圍;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AUX CH

解釋解釋什麼TMD叫TMD輔助通道-。-
AUX CH consists of an AC-coupled, doubly-terminated differential pair. Manchester-II coding is used as the channel coding for the AUX CH. As is the case with main link, the clock is extracted from the data stream. (交流耦合、差分對、Manchester-II編碼、時鐘信號來自數據流???大概醬紫)

不應用只看規範真的有點懵。

AUX CH is half-duplex, bidirectional. (半雙工、雙向)
AUX CH provides a data rate of 1Mbps over the supported cable lengths of up to 15m and longer.

那麼這個通道怎麼檢測呢連接呢?我真的好關心這個,可以總是在規範中藏得很深,好氣啊,硬件什麼時候能得到重視,氣抖冷!大概是這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DisplayPort主機設備必須將AUX+線路弱拉至GND,並將AUX-線路弱拉至DP UPWR,每個線路在交流耦合電容器和上游設備連接器之間各有一個10kΩ-105kΩ範圍內的電阻,以協助從機檢測DisplayPort上游設備和受電DisplayPort主機設備設備。建議使用標稱100kΩ電阻值。

所有從機設備都必須具有交流耦合電容器,無論它們是否實現DisplayPort上游設備檢測功能。 從機設備必須非常弱地上拉AUX +線路,並非常弱地下拉AUX-線路,並在從機設備連接器和AC耦合電容器之間使用1MΩ(+/- 5%)電阻。 當AUX +線路DC電壓爲L電平時,表示已連接DisplayPort主機設備。 當AUX-line直流電壓爲H電平時,表示已連接有源DisplayPort主機設備。

3.HPD

Upon Hot Plug detection, the Source device configures the link through link training. The correct number of lanes is enabled at the correct link rate with the correct drive current and equalization level through the handshake between DisplayPort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via AUX CH.(懂了嗎?我覺得有點類似一個開關的亞子,你們覺得呢?)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following link training, the Sink device may notify a link status change by toggling the HPD signal, this causes interrupt request. The Source device then checks the link status via the AUX CH and takes corrective action. This closed-loop link operation enhances the robustness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source and Sink devices.
總的來說:
1.檢測設備,給一個開關信號;
2.檢測到異常就搞箇中斷,提升傳輸魯棒性;
那麼怎麼檢測呢?多少電壓算是接上了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整體的物理層結構

(這種結構我是真的不稀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看到Sink Device端了嘛?看到了嘛?看到了嗎?看到那個DPCD了嗎?看到那個DPCD了嗎?看到那個DPCD了嗎?

DisplayPort配置數據(DPCD)寄存器讀寫實現主機和設備的信息傳送。設備把自我介紹(性能)寫在裏面,主機讀取。在建立數據link,即link訓練期間,source對DPCD進行寫操作,以指明目標link的配置,另外sink也將各個link訓練階段的結果寫到此處.
看到那個EDID了嗎?看到那個EDID了嗎?看到那個EDID了嗎?
擴展顯示標識數據(EDID)是一個結構化數據塊,定義了DP接收裝置的構造、型號名稱、屏幕尺寸和顏色格式。在連接到sink之後,source首先要執行的操作之一就是讀取sink的EDID數據。EDID定義了sink以及sink支持的視頻模式的原始分辨率、顏色格式、音頻格式等。

平時用擴展屏的時候是不是有個自動調整????一個良好設計的主機在讀取設備的性能後,可以嘗試優化link的使用,以達到將功耗降至最低等目的。

往下面看,那個Stream Policy Maker,名字好奇怪啊,爲什麼要用Policy!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還有一個Link Policy Maker!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電纜

先掛一個接口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cable就和USB很像了,大概就是阻抗、壓降、插入損耗、回波損耗、串擾延時,emmmmm之類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三、工作流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上到下走;熱插拔檢測到了——》讀EDID——》讀DPCD——》開始馴服設備——》可以數據交流了
流程流程,只看規範不實操真的有點紙上談兵內味,最終是一知半解叭;
把規範給的一個流程搞了一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