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光照度(Illuminance)」?

光照度是光度學的概念,瞭解光照度,要從人眼的特性提及。spa

人眼的光譜響應

傳統的輻射度學的概念(如「功率」,單位爲「瓦」)能夠客觀描述「能量」,但當其用來描述「光照」時倒是不合適的,緣由在於:人眼對不一樣波長的光的感覺不一樣。好比,人眼僅對波長約380~780nm的光有感受,而對其餘波長的光是幾乎沒有感受的;一樣輻射功率的綠光LED和藍光LED,給人眼帶來的視覺亮暗程度也徹底不一樣。爲了充分描述人對光的亮暗感覺,才引入了光度學的概念。blog

可是,「亮」和「暗」畢竟是種主觀的感覺,又與眼睛所處的環境、人的個性有關。人眼的亮度感來源於視網膜上無數的光敏細胞,分爲兩種:桿狀細胞和錐狀細胞。桿狀細胞能夠感覺較強的光,但靈敏度較低;錐狀細胞能夠感覺微弱的光,但靈敏度極高。若是把光敏細胞比做一把測量亮度的尺子的話,前者(桿狀細胞)量程大,但分辨力低一點,後者(錐狀細胞)量程小,但但是測出很小的變化——兩種尺子搭配使用,讓人感嘆造物主的精妙。flux

在光照較強的環境中,主要是桿狀細胞起做用,引發「明視覺(photopic vision)」;而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中,主要是錐狀細胞起做用,引發「暗視覺(scotopic vision)」。人們經過大量的實驗,分別測量了兩種細胞對不一樣波長光照的相對靈敏度:ip

對於桿狀細胞(對應明視覺),人眼最敏感的波長是555nm,顏色爲綠中偏黃;對於錐狀細胞(對應暗視覺),人眼最敏感的波長是507nm,顏色爲藍綠(青)色。get

光通量(Luminous flux)

如前所述,當描述「可見光光源在單位時間所發出的光能」時,僅僅用「功率」來衡量是不合適的,必須引入人眼對不一樣波長光的光譜響應。「光通量」的引入就剛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國際照明委員會(CIE)選擇了明視覺下人眼最敏感的555nm做爲「功率」向「光通量」轉換的參考波長,並規定,功率爲1W的555nm波長單色光,對應的光通量爲683流明。流明爲光通量的單位,英文縮寫爲lumen或lm。至於爲何是「683」,這與早期以蠟燭燭光來描述光照的歷史有關,此處不表。it

對於其餘的波長光的光通量,則用555nm時對應的光通量乘以明視覺光譜效率獲得。寬光譜光源的光通量,還須要考慮光源自己的光譜分佈。CIE還定義了暗視覺下的光通量,但並不經常使用。io

光照度(Illuminance)

理解了光通量,光照度就很簡單了。光照度是單位面積上的光通量,度量單位爲流明每立方米(lm/m2),也叫勒克斯(lux, lx)。參考維基百科,一些平常的表明性光照度有:table

環境 光照度(單位:lux)
烈日 100,000
陰天         8,000
繪圖    600
閱讀 500
夜間棒球場   400
辦公室/教室 300
路燈 5
滿月 0.2
星光 0.0003

 

光照度有時也簡稱爲「照度」。pdf

發光強度(Luminous itensity)、光亮度(Luminance)

這兩個概念很容易與光照度混淆。效率

發光強度是單位立體角內的光通量,度量單位爲流明每立體弧度(lm/sr),也叫坎德拉(candela, cd)。發光強度有時簡稱「光強」。

光亮度是單位面積上、單位立體角內的光通量,度量單位爲流明每平方米每立體弧度(lm/m2/sr),或者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光亮度有時簡稱爲「亮度」。

在口語上,人們每每喜歡用「光強」或「亮度」描述光照的狀況,而不深究其中的區別,所以常常出現一些「約定俗成」的錯誤。好比BH1750FVI這顆環境光傳感IC,輸出量應該是光通量,而很多資料上籠統的說成光強或亮度,這是不許確的。

其餘

光照度、發光強度、光亮度這三個光度學的概念,在輻射度學中分別有輻射照度(Irradiance)、輻射強度(Radiant intensity)、輻射亮度(Radiance)相對應。「光照度」與「輻射照度」、「發光強度」與「輻射強度」、「光亮度」與「輻射亮度」之間的關係,與「功率」和「光通量」的關係相似。只要理清了功率和光通量概念的區別和聯繫,理解其餘幾個概念應該不難。下表羅列出了光度學和輻射度學的幾個經常使用物理量。

 

 

參考資料

Illumination Fundamentals - Lighting Research Center

流明 - 維基百科

照度 - 維基百科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