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dpkg包後設定語系linux
#apt-getinstall dpkgvim
#dpkg-reconfigure locales服務器
//選擇:en_US.UTF-8 UTF-8 確認OK,便可添加英語語言包網絡
//遠程控制檯中文顯示正常設置,須要加入:session
[*]zh_CN GB2312 [*]zh_CN.GB18030 GB18030 [*]zh_CN.GBK GBK [*]zh_CN.UTF-8 UTF-8 ide
(2)#vim /etc/locale.gen工具
//查看語言信息,如果英文,配置信息:this
LANG="en_US.UTF-8" //把全部的.UTF-8前都改爲en_US編碼
//如果中文,配置信息:spa
LANG="zh_CN.UTF-8"
# locale-gen //生成須要的locale文件
#echo $LANG //查看
# locale-gen --purge 從新生成locale支持文件
(3)系統默認語系
#vim /etc/default/locale
#LANG="en_US.UTF-8"
LANGUAGE="en_US:en"
### 能夠修改爲:
LANG="zh_CN.UTF-8"
LANGUAGE="POSIX"
(4)系統用戶環境擴展
#vim /etc/profile # 末尾追加:
export.UTF-8
export LANGUAGE=POSIX
export LC_CTYPE=zh_CN.UTF-8
# locale
(5)SecureCRT字符集設置
### 操做系統配置:
$ LANG爲:/etc/profile
# echo $LANG
en_US.UTF-8 或 :zh_CN.UTF-8 # 能夠在/etc/profile中擴展exportLANG=zh_CN.UTF-8
# grep -Ev '^$|^#' /etc/locale.gen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 SecureCRT配置:
選項 --- 會話選項 --- 外觀 --- 字符集:UTF-8
(6)關於工具SccureFX中文亂碼處理
平時你們都喜歡複製一個session而後修改,這樣會出現SecureFX建立的中文目錄或文件linux系統沒法識別,Linux系統下建立的中文名字目錄或文件SecureFX沒法識別。因爲SecureFX對FTP服務器的字符編碼檢測不是很好,須要在Session配置文件中強制指定UTF8編碼格式,並且這個設置在GUI界面上找不到配置的地方,因此只能手工修改Session文件中的配置,以下解決:
"Filenames Always UseUTF8"=00000000 修改成:"Filenames Always Use UTF8"=00000001
可是手動建立的新的鏈接session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7)locale語言環境說明
# locale
LANG=en_US.UTF-8
LANGUAGE=
LC_CTYPE="en_US.UTF-8"
LC_NUMERIC="en_US.UTF-8"
LC_TIME="en_US.UTF-8"
LC_COLLATE="en_US.UTF-8"
LC_MONETARY="en_US.UTF-8"
LC_MESSAGES="en_US.UTF-8"
LC_PAPER="en_US.UTF-8"
LC_NAME="en_US.UTF-8"
LC_ADDRESS="en_US.UTF-8"
LC_TELEPHONE="en_US.UTF-8"
LC_MEASUREMENT="en_US.UTF-8"
LC_IDENTIFICATION="en_US.UTF-8"
LC_ALL=
###說明: locale把按照所涉及到的文化傳統的各個方面分紅12個大類,這12個大類分別是:
1、語言符號及其分類(LC_CTYPE)
2、數字(LC_NUMERIC)
3、比較和排序習慣(LC_COLLATE)
4、時間顯示格式(LC_TIME)
5、貨幣單位(LC_MONETARY)
6、信息主要是提示信息,錯誤信息,狀態信息,標題,標籤,按鈕和菜單等(LC_MESSAGES)
7、姓名書寫方式(LC_NAME)
8、地址書寫方式(LC_ADDRESS)
9、電話號碼書寫方式(LC_TELEPHONE)
10、度量衡表達方式 (LC_MEASUREMENT)
11、默認紙張尺寸大小(LC_PAPER)
12、對locale自身包含信息的概述(LC_IDENTIFICATION)。
### 舉例詳解:
zh_CN.GB2312究竟是在說什麼? Locale是軟件在運行時的語言環境, 它包括語言(Language), 地域 (Territory) 和字符集(Codeset)。一個locale的書寫格式爲: 語言[_地域[.字符集]]。因此說呢,locale老是和必定的字符集相聯繫的。下面舉幾個例子:
我說中文,身處×××,使用國標2312字符集來表達字符。zh_CN.GB2312=中文_×××+國標2312字符集。
其中,與中文輸入關係最密切的就是LC_CTYPE,LC_CTYPE規定了系統內有效的字符以及這些字符的分類,諸如什麼是大寫字母,小寫字母,大小寫轉換,標點符號、可打印字符和其餘的字符屬性等方面。而locale定 義zh_CN中最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定義了漢字(Class「hanzi」)這一個大類,固然也是用Unicode描述的,這就讓中文字符在Linux系統中成爲合法的有效字符,並且不論它們是用什麼字符集編碼的。
### 怎樣設定locale呢?
設定locale就是設定12大類的locale分類屬性,即12個LC_*。除了這12個變量能夠設定之外,爲了簡便起見,還有兩個變量:LC_ALL和LANG。它們之間有一個優先級的關係:LC_ALL > LC_* >LANG。能夠這麼說,LC_ALL是最上級設定或者強制設定,而LANG是默認設定值。
1、若是你設定了LC_ALL=zh_CN.UTF-8,那麼無論LC_*和LANG設定成什麼值,它們都會被強制服從LC_ALL的設定,成爲 zh_CN.UTF-8。
2、假如你設定了LANG=zh_CN.UTF-8,而其餘的LC_*=en_US.UTF-8,而且沒有設定LC_ALL的話,那麼系統的locale設定以LC_*=en_US.UTF-8。
3、假如你設定了LANG=zh_CN.UTF-8,而其餘的LC_*,和LC_ALL均未設定的話,系統會將LC_*設定成默認值,也就是LANG的值zh_CN.UTF-8。
4、假如你設定了LANG=zh_CN.UTF-8,而其餘的LC_CTYPE=en_US.UTF-8,其餘的LC_*,和LC_ALL均未設定的話,那麼系統的locale設定將是:LC_CTYPE=en_US.UTF-8,其他的 LC_COLLATE,LC_MESSAGES等等均會採用默認值,也就是 LANG的值,也就是LC_COLLATE=LC_MESSAGES=……= LC_PAPER=LANG=zh_CN.UTF-8。
### 因此,locale是這樣設定的:
1、若是你須要一個純中文的系統的話,設定LC_ALL=zh_CN.XXXX,或者LANG=zh_CN.XXXX均可以,固然你能夠兩個都設定,但正如上面所講,LC_ALL的值將覆蓋全部其餘的locale設定,不要做無用功。
2、若是你只想要一個能夠輸入中文的環境,而保持菜單、標題,系統信息等等爲英文界面,那麼只須要設定 LC_CTYPE=zh_CN.XXXX,LANG=en_US.XXXX就能夠了。這樣LC_CTYPE=zh_CN.XXXX,而LC_COLLATE=LC_MESSAGES=……= LC_PAPER=LANG=en_US.XXXX。
3、假如你高興的話,能夠把12個LC_*一一設定成你須要的值,打造一個古靈精怪的系統:LC_CTYPE=zh_CN.GBK/GBK(使用中文編碼內碼GBK字符集); LC_NUMERIC=en_GB.ISO-8859-1(使用大不列顛的數字系統) LC_MEASUREMEN=de_DE@euro.ISO-8859-15(德國的度量衡使用ISO-8859-15字符集) 羅馬的地址書寫方式,美國的紙張設定……。估計沒人這麼幹吧。
4、假如你什麼也不作的話,也就是LC_ALL,LANG和LC_*均不指定特定值的話,系統將採用POSIX做爲lcoale,也就是C locale。
### LANG和LANGUAGE有什麼區別呢?
LANG - Specifies the default locale for allunset locale variables
LANGUAGE - Most programs use this for the languageof its interface
LANGUAGE是設置應用程序的界面語言。而LANG是優先級很低的一個變量,它指定全部與locale有關的變量的默認值,
### 部分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