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linux必要掌握的命令

Linux系統中有三種基本的文件類型:普通文件 一、ASCII文件(直接可查看) 二、二進制文件(可執行文件) 目錄文件 設備文件 白色:普通ASCII文件 綠色:可執行文件(命令) 淺藍色:聯接文件 棕色:設備文件 深藍:目錄文件 /bin 存放最經常使用命令 /boot 存放啓動LINUX的核心文件 /dev 存放設備文件 /etc 存放各類配置文件 /var 存放日誌文件 /home 普通用戶主目錄 /root 超級用戶ROOT的主目錄 /mnt 用來掛載其餘的文件系統 /sbin 存放系統管理員使用的命令 /usr 最大的目錄,存放應用程序和文件 /tmp 存放臨時文件 經常使用命令 1、複製移動和刪除 cp 複製文件  經常使用參數:-i 覆蓋文件前詢問用戶   -r 遞歸複製   -v 詳細過程 #cp install.log file1 #cp -vr /mnt ~ 將整個mnt目錄及目錄下的全部東西拷貝到ROOT用戶主目錄下 mv 移動或更名 #mv /root/install.log /tmp/file1 移動 #mv /root/install.log /root/install 更名 rm 刪除文件或目錄  經常使用參數:-i 詢問   -f 強迫刪除   -r 遞歸刪除 #rm file2 刪除文件 #rm -rf /root/mnt 強制刪除整個mnt目錄及目錄下的全部內容 2、目錄的建立、刪除改變 mkdir 建立目錄 #mkdir /mnt/usb   #mkdir -p /tmp/a/b/c a,b,c目錄均不存在,先建立a,再建立b,再建立c rmdir 刪除一個空目錄 #rmdir /mnt/usb cd 改變目錄 #cd .. 進入當前目錄的上一級目錄 #cd / 進入根目錄 #cd ~ 進入當前登錄用戶的主目錄 pwd 顯示當前的工做目錄 ls 列出 #ls -a 列出目錄下全部文件,包括隱藏文件(以.開頭的文件) #ls -l 以長格式列出 #ls -lh 以適當的單位長格式顯示 3、文本處理命令 touch 建立一個空文件 #touch file1 sort 排序 #sort /etc/grub.conf 將此文件按升序排序 #sort -r /etc/grub.conf 降序排序 uniq 取惟1、重複值 #uniq -d 只顯示重複行 #nuiq -u 顯示不重複的行 more less cat head tail 查看文件內容 #more /root/install.log 可分屏查看 #less /root/install.log 可分屏回滾查看 #cat /root/install.log 不分屏 #head /root/install.log 查看文件的頭10行 #tail /root/install.log 查看文件的尾10行 4、打包、備份、壓縮 tar 打包  經常使用參數:-c 建立   -x 釋放   -v 詳細報告   -f 檔案文件(必須帶的選項)   -t 列出檔案文件的內容   -r 向已存在檔案文件插入內容   -z 使用gzip壓縮/解壓縮 #tar -cvf in.tar in* 文件打包 #tar -tf in.tar 查看包內容 #tar -cvf ins.tar in* an* 多個文件打包 #tar -xvf in.tar 釋放打包文件 #tar -czvf in.tar.gz in* 打包同時壓縮 #tar -tzf in.tar.gz 查看壓縮包的內容 #tar -xzvf in.tar.gz 釋放打包文件並解壓縮 gzip 壓縮 #gzip in* 壓縮文件 #gzip -l in*.gz 查看壓縮文件詳細內容 gunzip 解壓縮 #gunzip in*.gz 解壓縮 zip 壓縮,與windows下的winzip通用 #zip z.zip in* 文件壓縮 #zip -r m.zip /mnt 對整個目錄進行壓縮 unzip 解壓縮,與windows下的winzip通用 #unzip z.zip 對文件解壓縮 #unzip z.zip -d /tmp 解壓縮到指定目錄 #unzip -v z.zip 查看壓縮文件內容 文件管理 1、文件權限 drwxr-xr-x 2 root root 1024 NOV 5 05:54 aa   1 2 3 4 5 6 一、權限 二、全部者 三、屬組 四、文件大小 五、建立時間 六、文件名 d rwx r-x r-x   1 2 3 d 文件類型 d目錄 -普通文件 剩餘的9位每3位位一段,表明一類用戶的權限 r 讀 = 4 w 寫 = 2 x 執行 = 1 第1段表示的全部者的權限 第2段表示的屬組的權限 第3段表示的其餘人的權限 某一個文件的權限能夠徹底用數字來表示 ,上例中的權限可表示爲755 X權限 一、針對目錄來講表示有進入這個目錄的權限 二、針對可執行文件來講表示有執行權限 ROOT用戶建立目錄默認權限爲755,建立文件默認權限爲644 三、針對普通文件無心義 2、更改權限 使用chmod命令 一、#chmod 777 aa 777表示更改的權限 aa被更改權限的文件名 二、#chmod o+w aa   #chmod o-w aa u 全部者 g 屬組 o 其餘人 a 全部人 能夠針對特定的對象賦予或刪除特定的權限 3、更改文件全部者,屬組 使用chown命令 #chown 用戶名:組名 文件名 4、用戶和組管理 一、添加用戶 #useradd 用戶名 只有ROOT用戶可建立用戶 建立完用戶後 (1)系統自動將此用戶添加到/etc/passwd文件中,該文件是存儲用戶信息的文件 mike:x:500:500::/home/mike:/bin/bash mike 用戶名 : 分隔符 x 密碼位 500 用戶ID(UID) 500 組ID(GID) /home/mike 用戶的家目錄 /bin/bash 該用戶的SHELL  (2)系統自動爲該用戶在/home目錄下建立一個與用戶名同名的目錄作爲該用戶的家目錄 (3)系統自動建立一個與該用戶同名的組,並將此組信息存放到/etc/group文件中 二、更改用戶口令 #passwd 用戶名 ROOT用戶可更改全部用戶的口令,普通用戶只能更改本身口令 建立完用戶後必須爲該用戶建立口令,不然用戶不能登錄系統。口令信息以加密形式存放在/etc/shadow文件中 #passwd -d 用戶名 設置用戶的密碼爲空 三、刪除用戶 #userdel -r 用戶名 刪除該用戶及全部與該用戶相關的信息 四、 創建一個組 #groupadd 組名 刪除一個組 #groupdel 組名 把新建的用戶添加到組當中 #useradd –g 初始組 –G 附屬組 用戶名 5、進程管理 #ps -aux 靜態顯示全部進程包括沒有控制檯的進程並顯示進程的全部者 #kill -9 進程ID 殺死特定進程 #top 動態顯示進程 前臺的進程可用「Ctrl-z」轉入後臺 bg命令能夠使後臺中止的用戶進程轉入執行狀態 fg命令能夠把後臺的用戶進程轉入到前臺來執行 jobs命令能夠查看後臺的用戶進程和進程編號 6、RPM rpm 1. 查詢與顯示 # rpm -qa<Enter> 當前安裝的全部套件 # rpm -q setup<Enter> 查詢套件是否安裝或版本號 # rpm -qi setup<Enter> 查詢套件完整信息 # rpm -ql setup<Enter> 查詢套件包含文件 # rpm -qf /etc/named.conf<Enter> 查詢文件來源套件  安裝 # rpm -ivh apache*<Enter> 安裝  刪除 # rpm -e apache<Enter> 刪除包 2. 編譯 # tar -xzvf setup.tar.gz<Enter> 解包 # cd setup<Enter> 進入目錄 # ./configure<Enter> 生成腳本 # make<Enter> 編譯 # make install<Enter> 安裝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