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從目標到研發過程的全生命週期管理體驗

做者/PingCode研發PV孫敬雲
最近有客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今的工具功能都大同小異,PingCode有什麼特別之處?
那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可能要從」根「上提及。
 

1、首先,在產品的構建理念上PingCode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基礎

 
假如企業有一個目標,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員工們以一種資源的形式出如今那裏,承擔着機器作不了的工做。這種管理方式的理念是:全部管理者的工做,就是在員工身上汲取他們所須要的。這是從工業時代就已經成熟的管理方式,它把員工當成一種資源,而員工本身的定位就是」爲老闆打工「。
 
對於勞動密集行業來講,這種方式經久不衰由於這類員工的工做內容重複性高、易標準化,管理者能夠制定具體的行爲規範,經過細緻的考覈標準和明確的賞罰條款簡單直接的給予激勵。
 
可是對於知識密集行業來講,這種方式很難完成偉大的工做。 由於這類員工的工做一般是定製化的、具備必定創造性的,他們須要在一個小範圍內保持公開透明、充分溝通。若是這時員工的腦子裏都是」爲老闆打工「,那麼他有一百種方式玩忽職守。這毫不是危言聳聽,根據蓋普勒的統計,每10名員工中有7名是」不敬業的「,他們要麼自由散漫,要麼主動出手破壞組織的努力成果。
 
那麼這是員工的錯嗎?其實歸根究竟是員工們沒有」爲本身作事「,他們缺乏參與感,缺乏在工做中的那一份」樂趣「。
 
若是細化到IT行業-研發領域,我認爲應該弱化管理的」管「字,而更看重管理的」理「字。好比這樣的一個管理模型:
 
一、研發的基礎離不開工具的支撐,經過工具能夠最大化的釋放員工的雙,這對於效能的提高是很是明顯的,好比經過DevOps工具鏈搭建CI/CD,它不只加速了部署過程,更是提供了另外一種研發場景的可能性固然工具毫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會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不斷的向前演進,帶來新一代的效能革命。
 
二、基於相同的工具集,咱們能更容易的統一技術規範,好比編程規範、工程化方案、CI/CD、基礎架構和文檔標準等等。統一技術規範是爲了標準化研發過程,由於標準化的行爲更容易進行復制,從而產生規模化的經濟效應。
 
三、有了統一的技術規範,企業就能夠從新構建本身的研發工做流。工做流就像水流入管道同樣,順着定義好的規則從左到右的流動,咱們要儘早的發現管道中的瓶頸並予以解決,經過不斷的改進讓這條工做流愈來愈高效,可以提供更大的交付能力。
 
四、在必定的流程制度約束下,咱們能夠成立不少跨職能團隊,向他們賦能,容許他們自我管理,經過激活腦力工做者的創造力和內在動力,讓他們」爲本身作事「,享受工做中的」樂趣「,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五、組建高效能的敏捷團隊不是目的,實現企業目標纔是。所以在自組織團隊之上要有一套目標引導機制,目標管理主要就兩點:一是咱們的目標是什麼;二是如何知道咱們向着目標前進。
經過上述的管理模型示例咱們能夠發現,研發領域管理者的主要工做並非」鞭笞「着員工的幹活,而是營造一個」雙贏「的工做環境,將員工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讓他們在必定的自由空間下發揮最大的價值。
 
那麼PingCode的產品矩陣如何體現「研發領域的管理方式」?
  • 很簡單,PingCode自己就是工具集中重要的一個,同時PingCode還具備打通其餘工具的能力(經過REST API和應用市場)
  • 經過PingCode Wiki能夠沉澱企業內的技術規範和流程制度;
  • 經過PingCode Plan、PingCode Agile和PingCode Testhub能夠很是容易的搭建出一套標準化的研發工做流,打開即用;
  • 經過PingCode Agile可讓敏捷團隊(Scrum和Kanban)規劃本身的工做、顯現真實進度、回顧和不斷的改進本身
  • 經過PingCode Goals可讓全部的項目有共同的目標,在更高的視野上及時瞭解企業目標的進展。
 
 
 

2、其次,與其看單獨的功能點,不如連起來看PingCode的工做流

 
 
PingCode是根據場景來組織功能的,我先放一張場景圖:
(規模化敏捷)
 
在一個健康的IT企業中,一個明智的決策一般要通過充分的調研和評估,而後才能成爲各個研發部門的目標。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中的各個關鍵角色要進行目標對齊,全部人的步調要保持一致。關於如何使用PingCode Goals進行目標管理?請參考:「國內首款OKR SaaS廠商,是如何落地研發目標管理的
 
目標肯定後,一些關鍵工做項要有明確的落地計劃 ,這就須要經過PingCode Plan來進行規劃。在PingCode Plan中經過路線圖能夠清晰看到全部工做的時間節點,這個階段對應着」規模化敏捷「圖中的」特性「節點。
 
 
 
緊接着,在PingCode Plan中,將這些工做項安排到不一樣的敏捷團隊的」待辦工做事項「中,讓這些自組織團隊在必定的時間區間內安排開發工做
 
 
 
 
進入每個敏捷團隊的」待辦工做事項「(PingCode Agile的需求列表)中,自組織團隊就能夠看到按優先級排序的各種需求。
 
 
 
 
敏捷團隊會根據綜合因素(一般包含:優先級、工做量、依賴關係、非功能性需求的比例等等)安排每一個開發週期的工做,他們在每一個開發週期結束時都會產出一個能夠交付的程序增量。
 
隨後咱們將全部的Scrum團隊完成的服務進行集成,造成一個全局版本,部署到生產環境中,這個階段對應着」規模化敏捷「圖中的」PROD「節點
 
 
 
最後,各部門、業務負責人在企業的目標同步會議上,經過PingCode Goals對目標的完成進度進行復盤,一個理想的覆盤會議應該要基於必定的行爲記錄、數據分析進行後續決策。
最後,PingCode的功能比較全面,體驗也更天然
 
由於PingCode的功能點很是多,我在這裏只舉幾個例子:
 

1.用戶故事的360°的關聯

 
在PingCode中,一個用戶故事既承載着一個業務價值點,也是一個溝通的平臺。在一個用戶故事上能夠看到很是多的信息,好比一些基本信息,包括:狀態、負責人、關注人、開始結束時間、優先級、風險、故事點、需求來源、需求類型、發佈版本、標籤、描述、自定義字段等等;還有一些關聯信息,包括:子任務、缺陷、關聯工做項、關聯測試用例、關聯文檔、關聯附件等等;還有一些開發數據,包括:代碼提交記錄、評審記錄、構建記錄、部署記錄等等;還有一些交互數據,包括:評論、卡片的活動記錄、狀態流轉記錄等等。可謂是一張卡片,全緯度的數據。
 
2.規劃迭代(適用於Scrum團隊開計劃會議的時候,投大屏幕)
 
 
 
3.迭代回顧(適用於Scrum團隊開回顧會議的時候,投大屏幕)
 
 
 
更多的功能點,我仍是建議各位讀者們本身體驗,我就不自賣自詡了。但願經過這篇文章能夠說明PingCode的特別之處,也但願可以幫助您尋找到更合適的研發管理工具。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