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也是一種競爭力

個性也是一種競爭力

做者: 阮一峯api

一、微信

2016年3月,有一條新聞,一個網名叫作「papi 醬」的姑娘,獲得了1200萬元風險投資。工具

新聞稿這樣說:性能

「真格基金、羅輯思惟、光源資本和星圖資本宣佈對papi醬投資1200萬元,佔股12%;papi醬團隊持股88%,估值1億元。」spa

據報道,papi 醬今年29歲,是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在讀研究生。她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網上發佈各類二三分鐘的短視頻而走紅。在視頻裏面,她以獨白秀的形式,經過誇張的表情,以及變音器、對口型、方言等形式,大講男女關係、社會現象等等。設計

光看視頻的標題,就不難想象她談論的內容:《當女人說「沒事」的時候,到底在說些什麼?》、《像個臺灣人同樣說東北話》、《美女的痛苦大家根本就不懂啊》……視頻

「咱們統計了一下主流平臺的數據,papi 醬的視頻總播放量超過 2.9 億次,每集平均播放量 753 萬。其中,點擊最高的一集視頻《有些人一談戀愛就招人討厭》,全網播放量達 2093 萬次。這還只是 papi 醬我的帳號的數據,不包括其餘帳號轉發的狀況。」產品

二、基礎

我周圍的朋友對這件事情很關注,倒不是由於愛好她的視頻,而是很驚奇,難道如今風險投資的門檻已經這麼低了?軟件

之前,在咱們的觀念裏面,你只有技術領先、作出了一個優秀產品,才能拿到風險投資。papi醬讓你們發現,人人均可以得到風險投資,只要拿起手機,拍攝幾分鐘,上傳到網上,有一大羣粉絲追捧,就會有人願意投資你。

這件事標誌着,風險投資再也不是技術創業者的專享了,人人均可以拿風投,人人均可以創業,只要你有足夠的粉絲。

三、

技術的演進,彷佛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使用門檻極低,任何人均可以輕易掌握使用方法。

之前,你必須具有專門知識,才能使用技術工具;而如今,只要會用手機,就能生產出無窮無盡的內容。我有一個朋友,天天對着手機錄音一分鐘,有時讀一段詩,有時說一些感想,發在微信上,也有上萬個訂閱者。

咱們正在進入一個「後技術時代」,特徵就是技術無所不在,成爲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再也不具備使用門檻,一我的就能夠運做一家企業或者一家媒體。之前創業是比技術、比功能,從此創業可能就是比特點、比個性。

四、

手機行業就是技術泛化的一個例子。之前的手機行業,比的是誰的功能強,如今比的是各家的特點,好比配置、拍照、外觀等等。由於現在的手機從外形到功能高度雷同,全部廠商都掌握基本技術,功能你們都同樣。

從此,產品競爭的重點,極可能就不是技術了(由於你們的基本技術都差很少),而是產品的服務、外觀設計、文化等非技術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產品的個性。由於其餘方面都容易複製,但個性最難複製。若是一個產品充斥着很是濃郁的個性,這樣的產品最難被取代。

蘋果公司就是一個例子,創始人喬布斯個性張揚,把控一切方面,從產品設計到軟件功能,甚至蘋果商店的櫃檯佈置,無不體現他的個性和審美。結果使得蘋果的產品有一種獨特的人格和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消費者。惋惜喬布斯死後,蘋果的這種個性特點正在逐漸喪失。

papi醬也是這樣的例子。她之前拍過寫真,當過女主角,由於沒有個性,結果都沒走紅。反而是素顏出鏡,本色演出,對着攝像頭惡搞,卻開始全國出名。更極端的還有Lady Gaga,原來只是一個紐約酒吧的小歌手,就是由於穿着個性化的奇裝異服,而變成世界巨星。

當個性變成了產品的一部分,就成了一種競爭力。之後,你須要兩樣東西,幫助你成功。同樣是你的能力,還有同樣是你的個性。它們互相配合,造就出獨一無二的產品,令其難以被其餘產品或技術取代。考慮到人的能力很難大幅超出其餘人,那麼個性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

五、

個性是一種稀缺品。個性普通的人處處都是,個性獨特的人很是少見。若是你很是有個性,並且這種個性還能獲得普遍歡迎,你本人就是一種稀缺品。

經濟學告訴咱們,物品的價格由其供給的稀缺決定。好比,水和鑽石,前者是生命的必需,但處處都是,所以價格很低,5元一立方;後者只是一塊漂亮的小礦石,無關緊要,但由於供給少,價格就奇高。

若是你把本身當作一種商品,市場對該種商品的需求,要是隻有你一我的供給,那你就能要到高價。

除了功能,產品也具備本身的個性。並且,個性可以造就產品的獨特性,在咱們這個社會尤爲如此。緣由是中國社會強調集體和服從,不鼓勵每一個人發展本身的個性。因此,真正具備本身個性的人或產品,都很少。這種環境中,個性的超額回報就更高。這就比如,其餘人都不會唱歌,只有你一我的會唱歌,即便歌聲再差,聽衆也會趨之若鶩。

六、

個性變成競爭力,還有一個緣由是技術形成的。技術發展的一大結果就是差別消失。凡是技術主導的領域,生產出來的每每都是標準化產品。當你和其餘人用的都是同樣的產品時,你就開始懷念差別和個性了。舉例來講,不少女孩子喜歡購買各類各樣的手機套,若是沒有這個套子,每一個人的手機看上去就都同樣了。總之,技術在消滅差別、拉近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在加大消費者對個性的重視。

papi 醬得到投資,本質上就是個性商品化、個性企業化。這樣的事情,從此將會愈來愈多。更深層次來講,技術是冰冷和沒有人性的,技術越是主導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就越須要人性做爲平衡和糾正。技術正在不少方面賽過人類,而人性做爲一種競爭優點,於是變得更明顯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