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10000小時定律

轉載自:http://www.vzton.com/Infomation/chuangye/chuangyezhidao/2011/0707/93769.htmlcss

摘要: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成就越大的人,彷佛越勤奮,鑽研業務的時間也越長「10000小時規則」背後的思想:真正決定一我的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嚴格的自律和高強度的付出。html

1985年,芝加哥大學的Benjamin Bloom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着做《如何培養天才》(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他研究的是,如何在青少年中發現將來的天才?編程

他調查了120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包括音樂家、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卻獲得了一個有點使人尷尬的結論:天才沒法在青少年時期發現。ide

你找不到任何一個廣泛適用的指標,暗示這個孩子未來會成才。智商測試與未來的成就,根本就沒有相關性。可是,有一個變量除外。它與我的成就的大小,呈現強烈的正相關關係。Benjamin Bloom教授發現,全部被調查的精英人物,無一不是投入大量時間,刻苦練習。成就越大的人,彷佛越勤奮,鑽研業務的時間也越長。測試

他最後的觀點就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訓練出來的。ui

這個觀點引發了很大反響,不少學者跟進,從過後續研究。若是愛因斯坦不是天生的,那麼咱們可以訓練出更多的愛因斯坦嗎?orm

1993年,邁阿密大學的Anders Ericsson教授,來到柏林音樂學院(Berlin Academy of Music),將那裏的學生分紅三組:普通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卓越的學生。他想了解,最好的音樂家有什麼共同點?htm

結果,惟一發現的共同點,仍是練習時間的長短。get

普通的學生,練習彈琴的時間,總計在4000小時左右;優秀的學生,大約在8000小時左右;卓越的學生,沒有一我的低於10000小時。it

他將這個發現寫成論文發表,題目叫作《有目的的訓練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做用》(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網上能夠下載到PDF文件。

2008年,暢銷書做家Malcolm Gladwell,將這篇論文寫進了他的新書《異類:成功人士的故事》(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他概念化了原始論文的結論,宣稱存在一個「10000小時規則」(10000 hour rule),即成功至少須要10000個小時的投入。

走紅以前,甲殼蟲樂隊在酒吧中演出過10000個小時。

創立微軟公司以前,比爾?蓋茨編程超過10000個小時。

畫家畢加索、音樂家莫扎特、籃球運動員喬丹,都有超過10000小時的訓練。

這本書出版後,成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

他調查了120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包括音樂家、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卻獲得了一個有點使人尷尬的結論:天才沒法在青少年時期發現。

2009年,一位名叫Dan McLaughlin的人,讀到了這本書。他是一位商業攝影師,可是對本身的工做,愈來愈沒有興趣。他想要改變人生。這本書啓發了他。30歲生日的那一天,2009年6月27日,Dan決定辭職,開始爲變成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手而努力。

在此以前,他幾乎沒有打太高爾夫球,甚至對這項運動都沒有太大興趣。他的計劃是,辭職之後,天天練習6個小時,一週練習6天,堅持6年,總計超過10000個小時,而後成爲職業選手。他把這稱爲「Dan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