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關於Deepin一些見解

週末修改一下標題的動態和字體大小
這篇文章是唱反調的,可能會不舒服的能夠離席了。


最先長微博寫了一半(好吧我弄了一個真·@openSUSE娘),以爲一個喧囂的場合不太合適搞技術的(好吧我又給本身臉上貼金了)坐下來互相交流(噴),因而就發在這裏,也特地選擇 DAU 大會這個話題冷下來的時候說,避免給他們形成負面的影響。深度團隊要以爲我是個倒竈的就無視掉好了。

先說兩點:python

某些 Deepin 的粉絲可能會以爲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第一,我沒有直觀感覺過 Deepin 做爲一個發行版有多少用戶(不是 Deepin Music 這些應用軟件),這不像 Ubuntu 那麼明顯,因此從用戶基數的角度來看,我沒有概念,也就沒有說酸的基礎。程序員

第二,我這裏說的是他們的戰略大方向,他們擁抱了哪些技術,營銷的定位,這些東西,而不是去像黑 Ubuntu 那樣,「哈 U 的用戶用 U 都是爲了讓別人知道它在用 Linux 而不是爲了解決本身的需求」。編程

深度團隊是 Linux 中文圈裏比較靠譜的團隊。另外一個比較靠譜的我認爲是安同。而優麒麟處在第二梯隊,遺產流的那種。後面若是還記得優麒麟的話,可能會拉它出來作反例。唉,我也勉強算 Linux 中文圈的大前輩了,這種褒貶傾向真不應輕易流露,會給別人形成負擔的。
首先深度團隊的人比較 nice。我記得有一個陳祥幫吧,曾經在 openSUSE 中文論壇給我發私信說兩個社區合做的事情,當時正好生活上有一些變更,後來就不了了之了(歡迎重啓)。但整體印象較好。如今的「國產操做系統」的人有一點很差,爲了吸引用戶而愈來愈沒下限了,有些時候以爲跟百度 Linux 吧的人差很少。深度算是有一些水準的,相對於一樣沒有經歷過大發行版社區培養的人來講。ubuntu

其次深度的人相對比較可以出活兒。他們有 30 多我的,武漢有深之度公司,連中文圈比較稀缺的畫師孃都招了,像「深談」這樣的應用程序仍是很驚豔的。固然激情上面應該比安同(騷年強則中國強)要差一些,畢竟是領錢幹活的我的有個回報率和職業發展的考量,但比起優麒麟眉毛鬍子一把抓,開發者很多,成果稀少(估計是瞄準高端定製市場和政府採購去了),仍是要好一些。安全

第三他們有想法,而且必定程度上比較可以遵照規則,雖然對上游的貢獻不是不少,可是對本身的成果的態度仍是很開放的。服務器

因此真心但願他們可以出彩。網絡

鋪墊完了,下面開黑:模塊化

Deepin 2014 發佈和主要的三個演講(Gitcafe,Crossover,Seafile)沒什麼好黑的。甚至還有點小豔羨,好比那一大堆贊助夥伴和合做媒體,有公司實體,咱們這些愛好者羣體和國外機構在華分支在本地化上確實比不了。工具

主要黑兩點:學習

默認搭載 Crossover,哈,這不是我黑的,Qian Hong 還有點面子的嘛,再說你在中國作發行版都不搭載商業/免費軟件,未免逼格過高。
我要黑的是,彷佛 Deepin 要入 Mono 這個坑?(微博上是這麼感受的)

首先說明,我我的對於任何鋪平 Windows 到 Linux 之路的舉動都是支持的,但我更認爲這種事情應該由「使用者教育」好比建設 Wiki 和社區來實現,而不是由技術手段去抹平差別來實現,由於之因此有差別就證實抹不平。這不是「我餓了,因而吃飯」的邏輯,而是「我餓了,吃了米飯,又去吃饅頭」,不可能有米飯味兒的饅頭,那是飯糰。

先介紹下什麼是 Mono,它是在 Linux 上搞 .NET 開發的一個東西,是 SUSE 建立的,後來以爲這個腦洞太大,把整個 mono 團隊都開革了。

我以爲他們不會成功,主要是由於目標和操做性都出現了問題。操做性比較簡單,先來談操做性:

第一,我不認爲能看到 Windows 源代碼的 SUSE 作不到的事情,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可以作到,雨林木風可能能夠,笑。

第二,我不以爲深度目前的團隊可以承擔搞這個的代價。30 人的團隊在 Linux中文圈算很大隻了,但這裏面有多少是後勤、司機、老闆,有多少是美工、市場、銷售,又有多少是 python 專精的主程呢(我假設大部分 python 爲第一開發語言的人甚至對 Linux 底層都不是很瞭解,畢竟快餐語言的後果就是這樣),這種短平快的團隊搞一搞應用軟件層還算能夠,真搞底層研發必需要招人,而兼容層就更是不用想了(須要底蘊,能夠說你能搞出兼容層,你就能搞個 Windows 再搞個 Linux)。若是他們把龍井收了還有點可能。這也是爲何國外那麼多更大隻的開源序員好比 KDE 的 Araon 本身搞公司寧肯搞 Linux 應用軟件,並且內核開發者鮮有出來搞公司的,的緣由。

並且,若是搞兼容層,尤爲是 .NET,確定須要一些對 Windows 比對 Linux 還要拎得清的人。這種投入對於一個 Linux 發行版製造商來講實際上是一種資源浪費。

這是 Mono 這個項目決定的。首先,SUSE 並無推它過久,它的成熟度不是很高,須要大力度研發才能達到深度所憧憬的效果。其次,Mono 是在 Linux 上覆刻 .NET,Wine 項目歷時經年才復刻出一個時行時不行的過期版本,逆向工程的苦逼就在於此,看看 pidgin-lwqq 就知道了。這不是我軍復刻 T54 爲 59 式坦克,T54 已經定型了,你逆向百分之幾你的進度就是百分之幾,而 .NET 不同,這是微軟比較核心的東西,只要微軟還作操做系統,它就一直會上新特性,除非微軟不作了,但微軟不作操做系統了你還復刻 .NET 有意思嗎?MSN 都沒有了你還開發 AMSN 有意思嗎?

這裏面存在一個競速問題。你的復刻必須比微軟開發得快,纔有機會齊頭並進,即便你只須要一些很是基本的功能,看看 GNOME 那十分銷魂的 API 變更吧,針對 glib 2.40 寫的東西在 2.39 上都跑不動,你能看到的「代碼質量較高」的開源項目尚且如此,微軟全是猴子主程我以爲都有幾分可信度。因此,問題來了,哪一個中小企業能在微軟的主場裏開發速度超過微軟?我以爲除非像幾十年前咱們爲了造潛射導彈,舉國之力搞小型化大會戰同樣,全民移植 .NET,來它幾千個研究所,來它個國家財政支持。

但沒有這樣的條件。SUSE 沒有這樣的人力,Deepin 也沒有,惟一有的就是微軟本身。與其說等 Mono 成氣候,不如推進微軟主動開源來得靠譜。並且也沒有這樣的氛圍。搞小型化的氛圍是冷戰,你不搞,核彈就落你頭上,全民都有動力。國內用 Linux 的都不見得有幾千個研究所好嗎。

下面再來講目標:

個人一向觀點是,搞 Linux 的,不能把活兒都替用戶幹了。用戶要什麼給什麼的話,跟用戶說說就行了,他們要 Windows,直接把研發組辭退,老闆把股金買正版 Windows 散財不是更好?

明正德後,太后定的輔政大臣叫楊廷和,這位在新皇帝還在苦逼的趕路的時候就把謀反的錦衣衛大頭頭江斌給宰了,問題是,皇上如今該幹嗎?告訴你這位皇帝是誰,是嘉靖。這位死宅 70 年不出宮,惟一的樂趣就是磕了藥唆使大臣互相鬥。嘉靖爺要是沒有楊廷和絕對能中興,到時候女真人八國聯軍都沒他們什麼事了,中華帝國一下就視線了。因此說不能把活兒都幹了。用戶會長大的,每個 Linux 用戶都有成爲終極 BOSS 的潛質,指不定你就把將來的美國總統給碾死了。

的確,如今生活節奏快,大部分用戶使用操做系統就是爲了科技改變生活的。但科技更應該改變人的思惟。我以爲不少人都領會錯了計算機的用途。計算機是爲了讓人變得更聰明而不是更懶的。有了計算機,你至少不用量角器畫核彈圖紙了,不用算盤計算股票指數了,但省下的時間是給你更深刻思考的,而不是農奴翻身作主人後驕奢淫逸的,與天鬥其樂無窮嘛。因此我以爲 Linux 彷佛被賦予了一些它不該該承擔的責任。

好比最先 Linux 就是計算工具,就是基礎設施,如今以 Ubuntu 爲首的說咱們要把它推到桌面去,幹掉微軟,讓普通用戶都來用。其實如今仍然如此,那麼多搞桌面的,其實只是 Linux 裏面的一個分支,最重要的好比搞 Highavailability 這種服務器應用的,搞安全的,依然是另外一個世界(Linux 裏其實有好幾個世界,桌面只能算外野,連主城都不算)。另外根據需求的知足來講,放到更宏觀的層面,微軟對普通用戶知足得最好就讓微軟來知足,Linux 服務器作得最好就讓 Linux 作服務器,這是否是也符合 Unix 模塊化作到最好的哲學?(有些人可能說收費不收費,開源不開源的,但收費和開源自己就是一種需求,Linux 桌面可以知足的只是這一部分很是細分的需求)我以爲把 Linux 推廣到桌面反而是大國沙文主義的表現啊。KDE/GNOME 包括全部的桌面環境的產生,都不是爲了去推進 Linux 桌面走向全部用戶的,惟一一個這麼想的是 Unity,而後你看看評價。無意插柳柳成蔭,真的,Linux 桌面漂亮、Linux 桌面可定製性強,Linux 桌面相對沒有什麼封裝比較貼近操做系統本源方便學習,這都是 Linux 桌面的優勢,因此它存在了。

恕我妄言,就算把 Linux 桌面定義成「學編程的操做系統」,它依然會火,模特都知道學 python 下美劇了,縱觀形勢,我以爲就算不推 Linux 桌面,隨着計算機的普及,人們都知道學點編程能方便生活的時候,它本身就火了。強扭的瓜不甜,就跟 Ubuntu 的天字第一號 Bug 同樣,你真以爲是 Ubuntu 的不斷努力把它「修復」的?快別扯了,人家 Google 無意插的柳產生了蝴蝶效應。人生就是這麼光怪陸離。沒有 GFW,誰知道 VPS 是個啥?什麼都放在雲上,局域網建成那天你就知道本地硬盤和 RAID 有多好了。

針對一個必然事件所作的努力,不是不能夠,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識時事者爲人傑:重點是守不守得起,而不是攻不攻得下。簡單地想這麼個問題:你以爲,如今選擇入 Linux 這大坑的,有幾個用戶是由於受到 Ubuntu 或者 Deepin 的蠱惑,以爲它們相對 Windows 更易用的?真要那麼樣,家長早給孩子買新的學習機了。咱們都是唱高山流水的,你非要追求老嫗能解,雅的看不上你,俗的也沒以爲你有啥用。如今要作的刷存在感,omgubuntu 的作法是對的,屁大點事我都大張旗鼓的說,我也知道說了多數都沒用,但我就是要說。Ubuntu 之因此再也不豎起大旗反微軟了,就是看穿了這麼個道理。我也來雅的,掙了錢直接學陳光標。開個網店,裝 Deepin,一年返 100 元現金,而後平臺廣告,你就是下一個微軟,由於按照金融學的計算方法,引入利率,100 元現金至關於 3077 塊錢的一年定存,你的一份操做系統副本的估值(一年使用權,我沒算永續,那樣價值更大)就是這些(由於至關於你讓百姓每一年都有額外的 3077 塊錢花),加上平臺廣告,總市值遠遠高於微軟(營銷得好,你的一年比微軟的永續都要高)。(這招可別讓別人學去了 233)

因此我不以爲深度作出的接手 Mono,強力推動 Windows 兼容是一件在如今條件下能夠操做的事情。固然若是是我理解錯誤,這種工做由合做夥伴,好比 Crossover 來作主力,深度作桌面來充當現金牛,那深度真的可以稱得上偉大,可是這種合做夥伴關係也勢必不能持久,仍是前面說的,瘦馬拉大車,帶不動。

雲帳戶。
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Linux 下惟一值得作的就是 OpenID。而除了 OpenID,深度惟一應該作的就是深談 IM 網絡。把包推到全部發行版,讓全部 Linux 中文用戶都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你(好比把 Google 帳戶的 talk 功能與深談等效,這裏還涉及一個 IM 客戶端要很是碉堡,至少要超過 Pidgin 的問題)。

由於不管是 Google/Facebook/Twitter,它都是公司。把開源系統的命脈給公司把持是否是「太阿倒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國內深度若是這麼作了,是絕對逃不過百度帳戶、微博帳戶、騰訊帳戶這三家的,剛開始可能沒有,多是又拍帳戶、CSDN 帳戶,但最終怎麼都逃不過這三家。由於雲帳戶作與不作的決定權在你,而作誰不作誰的決定權在人家的用戶基數。除非走的是「賣給 Google」相似的戰略,否則可能淪爲附庸的事情不要作。

我以爲深度之因此有這樣的想法,可能跟與 Seafile/又拍雲它們的合做走到了一個瓶頸期,想要更深刻推進有關係。但我的以爲這是容易遭雷的事情。「配置在雲」是很是好的想法,可是,且不說真的可以配置在雲(沒有 fstab 你能啓動?作時光膠囊這種備份工具是沒法盈利的,這不該該是一個遠景目標),雲廠家作和操做系統作的差異很大,不少人均可能在看 Google,但 Google 自己是一家「網絡」公司,它是正推,而 Ubuntu One 那種是逆推。Google 作的話會在設備上盤活它全部的服務,而 Ubuntu 作就是糟蹋錢。因此深度能夠和 Seafile/又拍合做去實現深度整合,但這件事的推手絕對不該該是深度。由於暫時來講,服務器應用和桌面應用的推廣對象不同。

並且,絕不留情地說,80% 的用戶使用雲就是爲了下 A 片,而 20% 的雲用戶裏使用量在 1G 如下的又有 80%,而剩下的 20%x20% 挑撿得厲害,而全部這 100% 裏,是沒有人會把 root 密碼(好比工資卡密碼)放在雲上的。所謂的大數據,所謂的數據在雲,在我看來就是程序員的空中樓閣,典型的以程序員思惟揣測用戶行爲,由結果反推緣由,對普通用戶來講雲就是省去本地硬盤無用/臨時數據所佔空間的一種方式。並且就國內用戶目前的操守來看,90% 以上不會願意付費。誠然,雲對於 IT 產業是很是重要的一種企業應用,並且除了企業應用暫時它沒有其它成熟的免費盈利模式(好比遊戲,免費玩家是人肉 NPC;聊天軟件,免費用戶是廣告受衆,但網盤不同,你作客戶端就影響廣告收入,由於功能太單一作厚客戶端會流失用戶,薄客戶端又上不了廣告),但深度是一個企業版嗎?準備出企業版嗎?若是把優麒麟的政府資源、財力,深度的想法,安同的熱情放在一家,或者能夠勉強一試,真的,紅帽不是鬧着玩的,你費了老大力氣才能搏出一個紅頂商人,人家洋大人天生就高人一等。笑。

挺晚的了,就先寫這麼多吧。哎,沒黑成優麒麟,其實他們兩家的營銷戰略也蠻值得一談的,好比以政府和企業爲核心的操做系統跟以最終用戶爲核心的操做系統誰更有前景這種話題,就跟是搞定聯合國五常就能進聯合國、仍是讓黑兄弟給擡轎子擡進聯合國哪一個更容易同樣好玩。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