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浦島(Yap)是位於太平洋西部的加羅林羣島中的一個小島,居住人口僅有數千人,島上風景如畫,人們過着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然而,這個島最出名的緣由倒是島上奇特的貨幣
。生活
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費(Fei)幣」構建了當地的貨幣體系,這些石輪的直徑從1到12英寸(1英寸=0.0254米)不等,中有孔洞。雅浦島上的居民進行的交易不少,但交易過程
通常只是債務互相抵消的過程,帳款一般留待之後的交易中進行轉結。即使到了最後的清算時刻,費幣也不多被搬動,當地人只是在上面作標記,以顯示全部權的易手,其全部者無
須持有它。當地人並不在乎本身對這塊石頭的全部權有沒有實物保證,甚至不須要爲交易作什麼記號,石幣仍是原封不動地留在原來的主人那裏。
威廉·亨利·福內斯[1]對雅浦島的貨幣體系進行描述時,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附近村子裏有一家人,他們的富裕程度毋庸置疑、人所周知,然而沒有一我的見過或接觸過這筆財富,這家人本身也不例外。他們家的財富就是一塊巨大的費幣,其尺寸只是在祖輩
的口中提到過,歷經兩三代人,這塊費幣一直躺在海底,直到如今!人們都認可,這塊費幣在運輸過程當中掉下海的事故自己無須多議,並且人們也認可,即使沉在數百英里(1英里
=1609.344米)以外的海里,這塊石幣的交易價值也不該受到影響……這塊石頭的購買力就如同把它明顯地擺在主人房外同樣,仍然有效。
這種奇特的貨幣制度其實並不難理解,雅浦島的貨幣不是費幣,而是其背後的一套由信用記錄以及信用記錄的清算構成的體系。費幣只是用來記帳的表徵[2]。凱恩斯在他的《貨幣
論》裏表示:「福內斯的書讓咱們瞭解到,有一個民族對貨幣的觀念可能比其餘國家的人聰明得多。」[3]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現代經濟學領域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被稱爲「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等。在經濟學界,「
凱恩斯學派」衍生了數個支系,其影響力持續至今。
1991年,79歲的米爾頓·弗裏德曼一樣對雅浦島有很高的評價,認爲雅浦島擺脫了商品硬幣這套傳統但不健康的制度[4]。該島對公認的實體通貨明顯不聞不問,這說明了貨幣不是 一種商品,而是信用與清算構成的一套體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