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以外的能力--當即行動

偶然

就在前幾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打開了朋友轉發的微信讀書,在上面看到了一些相關的技術書籍。

翻着翻着,翻到了一本《軟技能 代碼以外的生存指南》,有點好奇,仍是認真地讀起來。

我吸取着,思考着,反思着,確實做爲一個技術人,甚至對於非這行業的人來講,咱們是個「專家」,這個是咱們的「專業」,

咱們天天沉浸在技術的大海里,是啊,技術如大海廣闊無垠讓咱們望不到盡頭,甚至感覺不到方向。

新的技術如大浪同樣一個接着一個,咱們真的目不暇接,甚至有點疲憊,有時還有點惶恐:咱們是否是選錯了方向?

哎,已經入坑了,只能咬着牙往前走......

職業

翻到了第一章【職業】,有種悲哀,悲哀的是工做了這麼久,我都是沒有仔細思考過本身所在的職業,更別說分析他。

轉變思想

第一認識就是我須要轉變思想。

我是將本身包裝成一個產品,而後賣給公司,贏得回報。這理所應當。

可是這個公司裏面雖然有功能不一樣的產品,可是總有一些產品和我同樣,咱們在各個流水線上工做,爲公司創造價值。

只是,這些產品看上去年代不同。有的是老一代產品,可是看上去節奏和性能依舊很好。

有的是主打市場的中堅產品,性價比優越,看上去比較強勁,可是須要長時間運轉,須要一個穩定的節奏和輸出。

也有的是最新一代產品,擁有最新的功能,可是須要人去發現這些新功能並逐漸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個人優點

困惑

做爲一個產品,我怎樣在同類產品中出類拔萃?

我怎樣可以表明公司擊敗其餘競爭公司?

個人優點是什麼?我怎樣能在這樣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我又能怎樣在這一樣的產品中脫穎而出?

我在問我這個問題以前,我得清楚地明白,個人優點是什麼?

自學能力?抗壓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

可以大方喊出來的優秀

我在認真的思考了良久,我以爲個人優點是堅持、總結和溝通

我心中列舉了幾個例子:

1. 我能夠從12年開始入行,堅持寫博客,雖然產出不高,可是依然在堅持。

2. 我甚至天天都在10:00之後看書,實踐到12點左右。堅持學習,更新自我。這個習慣一直堅持至今。

3. 我善於總結,寫博客也是總結的一部分,我能夠將我學到的總結到的,提煉成本身的話,輸出。

4. 我會對以前的的代碼參照《代碼整潔之道》每一節,找出反例並進行更改,而後以筆記形式進行記錄。

5. 我也會思考當前系統的優缺點,後期怎樣設計,如何平衡資源和技術的投入佔比。我再也不是盲目追求新技術爲目標,我求穩爲主。

6. 我有時候也會"激進",我會把新的理念和想法,經過仔細分析和鋪墊以後,逐步推動。

7. 我友善他人,儘可能給更多人臺階,私下將本身的經驗進行交流。我不怕輸出,我不怕一乾二淨的輸出。我喜歡分享。

以前我以爲我挺很差意思將本身的優勢給表達出來,可是如今我以爲這是個人優勢,我認爲的優勢,我能夠提出他們,認識他們,甚至發揚他們,讓他們變得更強。

個人技能

個人優勢大言不慚地列舉了出來,並寫了出來,最後我還要發表出去。

這些我自認爲的優勢盤點完了以後,對於個人技能我都會點什麼?

盤點一下本身這些年小經歷。

我很菜,但我能夠直接面對

6年軟件行業工做經驗,主要技術棧 .NET,主要活躍在後端。

前期主要是在Windows體系下的工做,近期會偏向於跨平臺的學習。

C# 是主要語言,再說會點什麼就是會點PHP和Python。

.NET 相關的框架也基本都瞭解,也算是稍微深刻。

 Linux:會點及其簡單的命令

 數據結構與算法:研究並持續輸出過一段時間,比較系統一些,主要的算法和結構基本瞭解。比通常沒系統深刻過的強一些。還沒系統學完,可是不會放棄。

 網絡協議:曾經作過4年爬蟲,可能對幾個協議有點深刻,可是其餘協議都是走馬觀花,通常般。也是我打算再結合實際再深刻的一個領域。

 會點MSSQL:邏輯語句、存儲過程、CTE、遊標、觸發器 都寫過,不過如今基本也忘記了,可是拾起來相對容易。

 研究過Redis:寫過讀書筆記的系列博客,最近項目中也在使用,有高併發的狀況,最近正在深刻使用Redis。

 研究過Mysql、InnoDB:這個本身花費不少精力研究過,並實踐過,最近依然在持續,進度慢一點。

 研究過任務調度:主要是XXL-Job 這個主要是工做須要,才進行的。

 Git:曾經天天學習一點,能上手了,如今開發基本命令行+gitk。

 微服務:這個由於部門內主推微服務,薰陶着,多少了解。
                
     認證中心、註冊發現中心、配置中心、單體微服務、網關、監控中心、調用鏈、Docker、K8S、CICD等,可是不夠深刻和系統。


 設計原則:這個有深刻的體會,也拜讀過大神的書籍,總結過。設計中,我儘可能去遵循其中重要的設計原則。

 設計模式:一直在接觸,實踐反覆學習,現階段,能夠熟練使用幾個設計模式和應用場景。

 架構:架構上的設計也有更多的體會,從需求邊界,需求分解,系統拆分、模塊拆分、功能拆分、項目管理、風險管控、部署、運維、錢、資源

 分佈式:知道一些名詞和理論和問題,沒有研究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和積累,不夠系統,零散。

 中臺:公司戰略上也在施行中臺戰略,有一次在一個討論會上我激進地說:啥中臺,後臺,就是叫中央也就是一個名。

    其實否則,不少公司都在實行着這一套戰略,無非是阿里給提了出來,僅僅而已。國外與之對應哪一個的是:數字化戰略

    公司實行了中臺,咱們也參與中臺,從中確實對中臺這個詞理解更加具像了。感受到站在中臺下,咱們依舊如此眇小,如何使用咱們有限的力量來驅動中臺的運轉。

    有了一些對中臺的思考可是不夠成熟也不夠清晰。

個人目標

有了上面的優點和技能,優點我能夠持續發揚和強化,技能我會逐漸地補充和深刻。

我做爲一個產品,如何可以保持本身可以持續地輸出?

個人目標是什麼?

— 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測試?技術經理?架構師?資深技術?

何去何從?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曾問過我本身無數遍~無數遍

我懼怕我選擇了錯誤的行業而最後被淘汰,

我懼怕本身選擇錯誤的技術棧而被淘汰,

我懼怕本身選擇了錯誤的領域到後來失去了工做。

我到底須要的是什麼?我到底喜歡的是什麼?我從事這個事業是出於什麼目的?

我須要的是一份穩定的並未來能夠持續增加的事業,

我喜歡這種提升本身精益求精的成就感和知足感,

我從事這個事業是由於能夠看見本身的努力並得到回報,再就是錢。

關於事業目標

我應該選擇哪一個領域呢?

 1. 後端工程師 

 2. 架構師

 3. 專家 

 4. 技術經理 

  即使是像走專家的道路,那麼須要選擇一個領域,什麼領域呢?

  思考了良久,我以爲領域就是你到底對什麼感興趣,這個領域是否是更加能給你帶來一些保障。

  從工做經歷和從此的發展、從招聘、從本身的興趣點出發,確認本身的方向和領域~

  說實話,我如今仍是沒有一個很是具體的目標,有也是有幾個比較模糊的,我不知道本身在糾結一些什麼?

  多是又回到了那個開始的問題,我是否可以更加清楚本身想要什麼?

   我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給本身一個清晰而且能夠持續作到的目標。

關於健康目標

一個長遠的目標是,我但願本身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和身體

30歲的我,估計身高是不會長了,體重我想控制在132斤左右。

我將目標分解:我但願在2020年的7月,能夠減到132斤左右。

因此我最近開始打卡跑步,一週基本能夠保持3-5次,每次3千米以上。

以前145斤,如今141斤,我還會繼續保持,保持狀態和健康。

成爲專業人士

這個是前天剛剛讀到的《成爲專業人士》一章,讀完的第一感受裏面的思想和一本書不謀而合《高效能的7個習慣》

成爲專業人士是一種心態,咱們的目標都在是咱們可以成爲更加專業的人,而這個專業更加是事業上的專業。

如今所講的更加是心態和意識上的專業。

丟掉個人壞習慣

專業的修煉其實就在和本身的很差的習慣以及缺點做鬥爭。

既然專業是和本身的缺點壞習慣做鬥爭。

那我都作了什麼?

」時間規劃凌亂,主次不分「

—時間規劃凌亂,主次不分
    
    之前:沒有當天的計劃安排,事情也是來一件作一件
    
    如今:針對這個我下載了一個小黃條軟件,天天的工做記錄在案,排出優先級,逐一解決。

                最近,我也基本放棄了小黃條,我仍是有一個本子專門記錄當天的工做安排。

                若是有臨時插入的根據優先級安排,並答覆一個初步的解決時間。併到達約定點給予反饋。

                對於每個對接人反饋上來的問題和需求,我會問一下指望完成時間以及緊急程度。

                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將手頭都很是緊急的工做遇到的困難及時向上反饋。協調資源。

自律、避免誘惑

好比我以前是一個頭條的重度用戶,關注了不少技術號,天天都會刷。

如今我卸載了頭條,起初很是不適應,如今我以爲沒了這些app也沒什麼。

隨之,我也卸載了騰訊NBA,我相信我還會裝回來的(等待NBA開始),可是現階段我不想關注任何有關的交易新聞,我其實就是一個籃球愛好者。

還有不少沒用的視頻,由於我天天都會跟孩子還有媳婦看電視劇,這就把夠了,我不須要再去刷劇了。

如今跟着媳婦看《親愛的,熱愛的》,跟着孩子看《小豬佩奇》。偶爾看看《歡樂喜劇人》《嚮往的生活》等

以上是自律和避免誘惑。

堅守底線

再就是,咱們在開發過程當中是否是由於時間短而下降了咱們的標準?

好比直接複製一段,跑起來,驗收過沒問題就好了?

是否可以堅持本身的底線,這個讓我想起一個同事,女生,大我一些,我叫她霞姐。

以前的一個項目由於技術棧從C#轉到了JAVA,其實團隊遇到了很大的挑戰。

她強調過一句話依舊讓我印象深入,大意是:不會由於項目性質的改變而下降標準,從而妥協而後爲了趕進度推翻以前的架構設計和想法。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是很理解,至於麼?— 至於,這是對專業最好的解讀,確實咱們能在本身加把勁就能作到的時候爲何要偷懶一點而下降標準呢?

這樣,一旦咱們有一個點突破了咱們的底線,以後會有更多的點突破底線,而後咱們的專業能力隨之瓦解。很是可怕的一件事情。

因此,我想提醒我本身保持警戒和專一,不能由於不重要,不能由於無從下手,不能再由於時間而肆意下降標準。

我但願我最終是一個專業的人,我但願我能成爲專業的人,你呢?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

咱們怎麼去接近他們?就如今,付出行動,而後堅持下來,把你當前最想作而沒有作的事情立刻開啓吧。咱們一塊兒努力。


我也開始了個人公衆號的記錄,    可是主要輸出仍是博客園爲主,公衆號只是爲了讓他人監督,同時記錄本身的成長和收穫以及總結,謝謝關注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