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了這行必定時間,就會對設計、對用戶、對行業經驗有必定了解,平時記錄的一些經驗、見解,不必定對,不過遵循着,會讓本身工做效率更加高而已。優化
1.不要當本身是用戶
能夠代入到用戶角色,可是不能替代用戶。每次聽到那句「我就是用戶,個人需求就這樣」,都想抽那人一面。不管toC仍是toB,其實都to用戶,用戶經過抽象化創建起一個個模型,每一個用戶畫像、模型都有本身不一樣的需求,絕對不是簡單的,我就是用戶,個人需求就這樣能夠說。並且需求也區分是共性,仍是個性需求。高頻,仍是低頻需求。spa
當時記得是弄個培訓,而後有我的說,要加個分類什麼的,緣由就是要區分下。可是聊了兩下,發現根本不是爲了區分,並且深刻需求並非區分。只是看到界面有什麼,就直接說什麼,說出來的,解決不了核心需求。設計
2.堅持去一線,一線才能知道真正需求
通過別人的,或多或少帶上其餘內容,只會干擾設計。大部分需求都是領導說要這麼作、業務部門說要這麼作、客服說要這麼作,而後不少時候,他們說的時候其實已經通過他們思惟的過濾,而後設計出一套他以爲合理的東西,而後告訴給本身的時候,已是具體要作什麼。可是真正作這個事情,要解決什麼問題?一個問題,我能夠提供十幾種解決方案出來,甚至有更優秀的解決方案。因此調研重點,不是要調研作什麼,是調研人家爲啥要作,解決什麼事情?不到一線,很難知道這些。產品
3.尊重真實而不是扭曲真實
初始的分析須要記錄真實,而後纔去優化或者調整。產品經理僅僅是調整,利用,而不是強迫改變原來業務。效率
4.加需求是最傻的處理辦法
你問每一個人對這個的建議、想法、意見,他們都會提出很大量設計、功能、想法,而恰恰這些都是有毒!每一個人的設計角度都不同,水平不同,提出的需求、設計、想法,是否真正解決這產品最核心的問題?經驗
5.用戶不知道想要什麼,可是用戶得意見很是重要
直接聽用戶說要啥,作啥,那確定不行。可是又不能不聽,關鍵是要了解用戶說法背後的緣由,或者背後緣由的緣由。這事情是當時老闆提了個需求,須要對某個功能日期加個最長時間限制,一聽就以爲是傻逼,而後跟其餘人聊,其餘人說,站在老闆角度,也許是這樣,今天不知道明天事情,不加最長時間限制,到時候狀況有變,要調整工做,很難。老闆的時間,是頗有限。最終根據老闆角度及通用員工的考慮,設計出更合理的邏輯,更能知足這種情景下的核心需求。每一個需求,每一個意見,背後或多或少有一些特殊需求或者核心需求,須要深刻分析。時間
6.不要想固然
不能想固然,固然是不用功能!爲何不用?不用根因是什麼?真的是不用?之前,還有周圍的人,老是告訴我一個結果,可是深刻問緣由,又不明因此。好不容易有我的給個好點的緣由,可是那個緣由真的是根本緣由?不解決根本緣由,作再多設計都是無效。人家不是不想用功能,而是這功能沒解決到他的核心問題,那爲什麼用呢?思考
7.要先成爲人精,才能明白人
作產品,就是了解人心並能設計出符合人心的東西,須要面面俱到且精通。作個小設計,想讓用戶自主操做,判斷是否參加會議。難點是這操做沒意義,用戶不肯意,若是強行作就反感。最後設計,在會議內容、議題內容那,增長個蒙層,點擊參加或者不參加,才能看到。即不反感,又提升這個功能實際價值,發揮這個功能真正價值(能夠針對參加的人,作更加多設計)。行業
8.作用戶須要的東西,而不是臆想的東西
無法代入到用戶角度去思考問題,覺得設計出來的東西是用戶須要的。等用戶真正用起來的時候,才發現實際不是那樣。產品就是不斷假設,設計,驗證的一個過程。解決方案
9.作產品的目的
不是爲了把控需求,不是爲了贏別人,也不是爲了盲目知足用戶全部需求,而是爲了解決大部分用戶真實的需求。發現挺多作產品設計,要不就是要堅持本身是對的,大家都是錯的。要不就是堅持老闆說的都是對的,用戶說的就是對的,而後沒怎麼深刻思考作產品的初衷,這個產品的核心是什麼?
以上內容都是工做中,遇到的事情,或者偶爾有感想的時候記錄的。剛從新整理的時候也發現還能夠再繼續提煉一下,有一些都是同個問題。不過就先記錄下來,後面再深刻整理一下。產品道路漫漫,易學難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