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葡萄牙的奧比杜什湖海岸,大海、沙灘、山巒、城市錯落有致,大地的畫卷在太空中徐徐展開,藍色海浪衝上沙灘、城市的道路、山峯投下的陰影都一一呈如今距離地面 572km 的高分 02A 光學遙感衛星的鏡頭裏。
獵雲網獲悉,高分 02A、02B 星系長光自主研發的新型光學遙感衛星,長焦距光學雙相機共基準裝調與雙頻 GNSS 定軌及高精度雙星敏定姿技術相結合,使其具有高分辨、大幅寬、高定位精度、高速數傳的特色。
高分 02A 星是吉林一號衛星工程的第十四顆衛星,11 月 13 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進入吉林一號星座的預約軌道,並於當天成功獲取、回傳遙感影像;12 月 7 日,高分 02B 星發射成功,這也是吉林一號的第 8 次發射,已經成爲國內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strong>籌備九年,長光啓幕商業航天</strong>
但凡談起國內商業航天,基本離不開長光衛星,做爲國內首家商業航天公司,長光的起源要追溯到 2005 年,‘一彈一星大口徑大光柵’做爲光機所的重大課題,探索以載荷爲核心的星載一體化技術路線,長光衛星的早期籌備工做正式開始。第二年,長春光機所「星載一體化」技術研究室成立。
2008 年,經過省發改委批准,長春光機所建設「吉林省小衛星技術工程中心」,圍繞高性能小衛星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而大型衛星的時間週期較長,因此如今發射的基本都是小型衛星。
2010 年,吉林提出了衛星產業發展計劃,並自當年起,衛星建設項目連續 9 年被寫入吉林省政府工做報告,列爲全省重大建設工程。2012 年,以長春光機所爲主體,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建設「小衛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012 年 12 月,長春光機所正式啓動「吉林一號」衛星研製工做。
2014 年 4 月,「吉林一號」衛星工程被國家正式批准立項。2014 年 11 月,國務院 60 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
2014 年 12 月 1 日,中國第一個商業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創始人宣明帶領團隊開始了商業航天的創業歷程,宣明也被外界稱爲「商業航天第一人」。做爲國內首家商業航天企業,長光衛星脫離了原有體制的束縛,以市場化運做的模式開展業務。
<strong>16 顆衛星在軌,組網願景更近一步</strong>
獵雲網瞭解到,吉林一號佈局的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而‘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對地觀測能力’是遙感星座的三大特徵。當前,吉林一號星座內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星載一體化商業衛星、視頻衛星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2015 年 10 月 7 日,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與運營的「吉林一號」一箭四星成功發射,拉開了我國商業航天的大幕。2017 年 1 月 9 日,視頻 03 星發射。2017 年 11 月 21 日,視頻 0四、0五、06 星發射,實現了衛星低成本、短週期批量生產。2018 年 1 月 19 日,視頻 07 星、視頻 08 星發射。2019 年 1 月 21 日,光譜 0一、光譜 02 星發射。2019 年 6 月 5 日,高分 03A 星首次海上發射。
今年下半年,隨着高分 02A、02B 星相繼入軌,「吉林一號」星座衛星數量增至 15 顆。衛星數據服務能力也獲得大幅提高,具有全球任意地點天天最高 6 次重訪能力;衛星幅寬由原來 11km 提高至 40km;在傳統推掃及視頻成像基礎上新增微光、慣性空間及紅邊譜段成像模式,現已具有 1 個月便可對中國全境普查一次的能力。
長光衛星海南副總朱濟帥表示,從衛星研發到順利入軌須要一年的時間,涵蓋十二個大步驟,以高分 03A 星爲例:
肯定衛星主要應用指標,立項、衛星整體概要設計、選擇運載火箭(長征系列、快舟系列)、衛星詳細設計與籌備製造工做、衛星和運載火箭協議 IDS 表、肯定波段、頻段範圍;運載火箭發射場以及發射時間(多以酒泉和太原爲主)、購買商業保險、提交發射申請,等待審批、發射許可評審、衛星研發基地出場(性能)評審、入場發射。
有意思的是,衛星保險屬於特殊風險範疇,包括髮射前和發射後保障。雖然長光衛星發射的穩定性和成功率較高,但每次都會購買百萬級的發射前保險,儘可能規避損失,即便風險發生也能攤薄些成本。
朱濟帥告訴獵雲網,預計在年末以前還將完成一次發射,吉林一號屆時會有 16 顆衛星在軌運行。即將步入世紀的下一個十年,朱濟帥也透露了長光的十年願景,預計 2020 年末,吉林一號將有 60 顆衛星閃耀太空,2030 年,完成吉林一號 138 顆衛星組網工程。
<strong>太空回眸,長光終端商業化之路</strong>
雖然有人說商業航天是在追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級,屬於少部分人的追求。但在長光衛星的太空探索中,A類、G類客戶的訂單有限,商業航天將來始終都要走向盈利,這時,長光衛星也創建了多元生態的商業模式。
遙感易購做爲國內第一家遙感數據全鏈路電商平臺,是長光衛星面向B類、C類用戶的遙感應用。用戶能夠經過平臺規劃「吉林一號」星座執行任務,根據需求,經過遙感易購平臺進行下單拍攝,開放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單價從幾百到上千元不等。
時間維度上,用戶能夠看將來影像、當下影像和過去影像;面積維度上,用戶的最小訂購面積有限制,通常都在 100 平方千米以上起訂;甚至還有清晰度評估,朱濟帥說,「曾經有一位用戶調用衛星拍下了長白山一景,圖像打印後再進行裝裱,寄過去給他,很是漂亮。」
長光衛星的微博有 19 萬粉絲,粉絲們親切地稱爲「長長」,這要從 2018 年 9 月 MH370 殘骸搜捕事件提及。在 MH370 又一謠言肆虐的狀況下,長光衛星自主規劃十顆衛星拍下了柬埔寨的遙感圖像,由於雲量過多,耗時兩天,最終成功闢謠。
然後的粉絲抽獎環節中,長光衛星抽出了三位粉絲,自主規劃衛星拍攝地球任一地點。一位粉絲拍下了海螺溝的冰川瀑布,這是未來她和愛人舉行婚禮的地點;家住杭州的粉絲拍下了地球另外一端,一位追星女孩則拍下了演唱會現場。
長光的太空回眸並未就此停下,‘每日一圖’‘脈動地球’都在微博持續更新。澳門迴歸,吉林一號遙瞰香山澳夜景;國慶大閱兵,太空中記錄閱兵儀式,做爲共和國七十週年獻禮;深秋的長春,值得一副秋日伊通長卷;港珠澳大橋下的行船,客機飛越西人工島;南極的冰天雪地裏,雪龍破冰之旅;阿塞拜疆的巴庫之眼,視頻凝視下的陸家嘴…等等,大好山河、人文歷史都在這幅龐大浩蕩的太空畫卷裏徐徐展開。
<strong>差別化發展,長光佈局國內最大遙感星座</strong>
業內人士告訴獵雲網,當前商業航天頭部企業,幾乎沒有盈利的企業,衛星的成本投入自己就高,而長光衛星是有望短時間內實現盈利的。朱濟帥告訴獵雲網,隨着高分 03 系列衛星的研製,衛星成本已大大下降,長光衛星實現盈利的進程也隨之加快。
因爲長光是全產業鏈的研發製造,衛星成本體如今諸多環節上,長光也是「能省則省」。如衛星進入軌道依賴運載火箭,而運載火箭價格仍居高不下,因此長光的衛星發射中不多一箭一星,朱濟帥透露,衛星也有「拼單」發射,以主衛星爲主,設定火箭載荷 200 公斤,主衛星購買 100 公斤載荷,還可負載 100 公斤,經過其餘小衛星拼單來攤薄成本。
除卻技術的核心優點外,相對於國內其餘商業遙感公司,長光衛星的自主性優點也顯而易見,體如今兩個方面:
一是結合市場需求,對衛星性能和指標進行快速設計和調整。長光涵蓋了衛星全設計,靈活性高,吻合市場;整套的地面系統、地面站建設與規劃,使得國內國外的數據接收能力、處理能力大幅提高;
二是提供服務時效性高。從拍攝到提供服務,如數據指令上傳、上傳下達、指揮拍攝、數據數傳、處理、衛星控制,能夠在十一分鐘內完成。
這幾年的政策背景下,航天開始部分市場化。商業航天公司如雨後春筍,但國家隊也不容小覷,在供大於求的市場現狀前,長光佔領市場主要依靠差別化發展。
<strong>太空互聯網,商業航天走向價值投資</strong>
而資本方面,市場金融進入航天領域帶來的直觀數據是資金流向,據 IT 桔子數據,2015 年,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資超百億,成爲當年投資資金流向的黑馬賽道;2016 年,國家政策更爲鼓勵民營資本進入航天領域,同年便吸納了 194 億資金;直到 2019 年,商業航天賽道淨流入約六百億。
也有論點認爲,商業航天恐怕又會變成如 ofo、樂視同樣的資本泡沫。商業航天投資者認爲,當前正是發展商業航天的時機,經歷一輪市場的冷靜期後,商業航天從盲目的商業投資走向了價值投資,市面上全部的商業航天公司都在持續輸入資金。
自從長光衛星在 2018 年完成第三輪約 2.5 億元的融資後,長光衛星的投資人也並未將盈利、回本做爲首要指標,更爲注重長遠價值。朱濟帥也表示,雖然航天是高資金、高技術、高投入,但技術永遠是第一壁壘,投資人只會根據技術是否紮實,來評判項目值不值得投資。
今年長光的秋招宣講是,將來在星空閃耀。從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到煊赫一時的國內第一商業遙感公司,長光衛星曆時 14 年;從 2005 年商業航天的意識萌芽,到 2019 年年末預計將 16 顆衛星送入軌道。太空探索之路從未停下過腳步,心路歷程也凝練在八個字裏。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