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中國軟件網 趙滿滿git
校對:中國軟件網 海策安全
------網絡
2020年9月消息,微軟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提交申請文件,但願提供將衛星數據直接鏈接到公司Azure雲計算網絡的服務。FCC於9月2日受權微軟對這項服務進行概念驗證演示。
架構
這是微軟繼在美國國防部聯合企業國防基礎設施(JEDI)100億美圓雲計算合同中擊敗AWS以後,再一次在拓展雲服務技術和行業領域向AWS發起挑戰。佈局
早在2018年11月,亞馬遜就推出了AWS Ground Station服務,將衛星數據與其雲服務連通,涉足太空行業領域。ui
中國軟件網認爲,不得不認可,在雲服務領域,AWS的戰略與眼光獨到。而微軟的牢牢追隨,給用戶帶了更多的選擇,也繁榮這一市場。阿里雲
衛星地面站的天線雲計算
01事務
面向太空,微軟向亞馬遜發起挑戰ip
透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文件,咱們能夠一窺微軟計劃的原貌。
微軟計劃將一顆名爲Deimos-2的西班牙成像衛星鏈接到兩個位於微軟總部華盛頓州的地面站,直接將衛星數據傳輸到微軟的Azure雲上,進行即時處理。
地面站Ground Station,也被稱爲地球站,是向軌道上的衛星傳送數據的重要設備。微軟在兩個地面站所在的華盛頓州擁有本身的數據中心,它還提議要參與建造一個新的地面站。
FCC給予微軟6個月的許可時間,對這項服務進行概念驗證演示,容許微軟進行衛星地面通訊和圖像數據下載。
經過創建地面站網絡,微軟但願向衛星公司展現直連入Azure雲的潛在好處。
微軟但願「若是市場對這次演示表現出重大興趣,微軟將向FCC國際事務局(IB)申請常規地面站受權,以支持將來的商業運營,申請將包括DEIMOS-2進入美國市場。」
但微軟並非惟一這樣作的公司。它的思路與亞馬遜在2018年11月推出AWS地面站服務時的戰略很是契合,這意味着兩家科技巨頭將在雲計算服務的新領域展開競爭。
雲計算基礎設施與服務的兩個最大的提供者——AWS和微軟,若是業務可以相互補充,甚至相互競爭,就能夠知足潛在客戶的許多需求。
AWS在太空行業的探索中發現的雲服務優點包括:
第一,AWS地面站能夠與低地球軌道和中地球軌道上的各類衛星鏈接。
第二,AWS地面站將處理和分析衛星數據的時間從數小時縮短到幾分鐘或幾秒鐘。
第三,爲客戶節省了傳統地面站操做「高達80%的成本」。
02
AWS成立航空和衛星解決方案部門
位於美國的AWS地面站衛星天線
在太空領域,AWS與微軟展開競爭,一點都不出人意料。不過,AWS的起步要更早。
AWS在2018年11月27日宣佈,AWS Ground Station計劃正在創建一個由12個衛星設施組成的網絡。2019年年中,這項服務開始運營。
衛星數據對於構建各類重要應用很是有用,可是構建和操做所需的基礎架構卻很是複雜且昂貴。
AWS爲衛星客戶提供了根據實際需求,動態擴展其地面站天線使用的能力。並且,客戶可以直接將數據提取到AWS雲上,能夠安全地存儲數據,分析數據,並將其產品和服務傳輸給本身的客戶。
AWS Ground Station與多家衛星公司合做,包括Spire Global、DigitalGlobe和BlackSky。每家公司都有已經在運營地面設施,但與AWS Ground Station合做能夠擴大運營。
Spire Global是與AWS合做的衆多衛星服務公司之一。Spire在軌道上有60多顆「立方體」大小的衛星。Spire Global也已經運營了30多個地面站,預計採用Amazon的平臺後,將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向用戶提供服務。
首先,在地面站的建設中能夠發揮AWS的資金優點。Spire已經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面站網絡之一。「若是AWS在五年內在全球擁有數百個地面站,我不會感到驚訝,」 Spire的CEO Platzer說。
AWS地面站將免去像Spire這樣的衛星運營商建設地面站網絡的鉅額資本投入。能夠根據須要在亞馬遜上租用計算能力,以便根據須要從衛星獲取數據,
Platzer說,像Spire這樣的公司將支付運營租賃成本,能夠「根據須要增長產能」。
其次,經過與AWS合做,用戶的衛星數據能夠轉移到AWS雲上,向用戶提供多種的數據服務。該公司的衛星上裝有多個傳感器,能夠跟蹤船隻和飛機,並收集大氣數據以預測天氣。
Spire自稱是一家衛星數據分析公司,由於各類行業都在使用Spire的數據,從對衝基金到地球科學家再到運輸企業。Spire和AWS在業務上實現了互補。
亞馬遜的設施將創建在來自全球數十個AWS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上。
Spire發射小型衛星能夠知足用戶的特定需求
再次,擴展在太空行業的應用。
AWS地面站是亞馬遜首次公開涉足與太空相關的領域,公司還創建了航空和衛星解決方案部門,並致力於AWS本身的天基互聯網網絡「Project Kuiper」。
航空航天和衛星解決方案部門將尋求爲行業中的公司提供普遍的服務。該部門的職位清單代表,它正在尋求爲幾乎每一個航天子行業提供服務,包括火箭發射、人類航天支持、機器人系統、任務控制操做、空間站、衛星網絡等。
航空航天和衛星行業須要雲服務提供的敏捷性、速度和靈活性,這是太空領域的許多國防和情報客戶的重要需求。
近年來,亞馬遜經過其稱爲AWS Ground Station的衛星鏈接服務和一項名爲Project Kuiper的衛星互聯網業務穩步發展了其在太空工業中的影響力,它將與SpaceX的Starlink和其餘衛星寬帶提供商競爭。
AWS地面站於2018年11月發佈,已經爲NASA的噴氣推動實驗室以及衛星運營商Iridium Communications和Spire Global等客戶提供服務。
其中AWS與Iridium Communications創建合做夥伴關係,以開發一個名爲CloudConnect的基於衛星的網絡,用於物聯網(IoT)應用程序,知足農業和航運業的需求。
03
AWS更大的目標是全球互聯網
一樣,AWS的佈局更具備全球視野。
亞馬遜正在研究基互聯網網絡Project Kuiper,該項目計劃將3236顆衛星送入軌道,以向全球任何地方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
全球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對於像亞馬遜這樣的具備雲服務能力的巨頭而言尤爲如此。
這是AWS CEO Jeff Bezos的一項龐大計劃。儘管亞馬遜還沒有說明全面部署該網絡的時間表或成本,但最初的計劃與至少四家其餘公司建造和發射高速互聯網衛星類似,特別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
現有運營商,如帶有「 Starlink 」網絡的SpaceX和由軟銀支持的OneWeb等在互聯網上的衛星營銷主要集中在鏈接農村網絡的機會上。亞馬遜在這方面沒有什麼不一樣。該公司還但願提供「與全球未服務和服務不足社區的聯繫」。
分析家認爲,全球互聯網的用戶估計將增長40億,這些用戶將在電子商務、雲服務等領域創造更大市場。
在龐大的互聯網衛星網絡市場,亞馬遜的加入,使原本已經充滿挑戰的市場更具競爭力。這些網絡具備高昂的投資成本以及複雜的技術挑戰。
有趣的是Jeff Bezos但還經營着另外一家名爲Blue Origin的太空公司,該公司正在開發下一代火箭和航天器,如將人類送到月球的登月器。Blue Origin領導的團隊最近贏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一項價值5.79億美圓的合同,該合同製造航天器,以幫助NASA實現其到2024年宇航員登月的目標。
04
雲上競爭沒有邊界
微軟在Ground Station領域服務還處在開始實驗階段。何時能提供商業服務,如今仍是一個未知數。在這方面,AWS顯然是領先了一步。
衛星雲圖觀測
行業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亞馬遜在不斷增加的雲計算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2019年將達到45%,而微軟則約爲18%。阿里巴巴、谷歌、騰訊和其餘雲提供商的份額均不到10%。
亞馬遜的雲部門AWS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加了29%,增加相比第一季度的33%有所放緩。
在過去五年中,AWS的增加速度超過了亞馬遜的其餘細分市場,爲亞馬遜帶來了大部分營業利潤。可是此次,狀況發生了變化。
第二季度AWS收入總計108.1億美圓,佔亞馬遜總收入的12%,低於去年同期的13%。至少自2015年第一季度以來,AWS首次落榜增加最快的部分。
增加放緩並不是AWS獨有。截至6月30日的季度中,微軟的總體收入按年計算增加了13%,上一季度收入增加了15%。微軟雖然沒有透露Azure的收入規模,可是Azure的收入增加率從上一季度的59%降至47%。
微軟的智能雲業務部門包括Azure公共雲、Windows Server、SQL Server、GitHub和企業服務,該季度的收入爲133.7億美圓,同比增加17%。其商業雲業務在本財政年度的收入超過500億美圓。
阿里雲2020第二季度業務收入123.45億元,同比增加59%。可是第一季度雲計算業務營收78億元,同比增加66%,增速也降低。
行業內廣泛見解是,因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上雲需求的增加,雲服務上的收入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持續增加。
可是,在第二季度,世界上著名雲服務商們的收入增速都放緩。固然,雲服務商的收入仍是保持增速,就是增加速度下降了。
雲服務市場的競爭除了存量市場外,加大對新領域如太空領域等投入是一個方向。
同時,下降運營成本,將是規模愈來愈大的雲服務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