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考取流程和感想面試
偶然發現,我們51CTO比較少信息技術教師方面的文章,恰好我在這方面作了嘗試,那就寫寫,分享本身的經歷給你們參考一下吧。
轉行一段時間,久不接觸代碼與運維。
2018年某天,想找點相關知識練練手,剛好表弟也讀大三也在考這個證,因而我就在一邊陪考一邊練手的心態中走完了整個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流程。算法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能夠教高中、初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但不能執教於職業技術中學)。網絡
高級中學教師(就是平常口中的高中老師)報考條件中的學歷要求本科以上學歷(不要求學位)。考這個證基本沒有年齡限制。運維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學教師招聘的年齡廣泛限制在30歲及如下。因此若是你年過30歲,基本沒有投身教師職業的機會了。只能當作學習來考這個證。ide
考證流程也稍微提一下,有興趣的IT友人能夠自行細查:
1、筆試,一共三門:
一、教育綜合知識;
二、教育專業知識;
三、教育信息技術知識;
(筆試一年兩次,初中、小學只考前兩門,不考第3門「學科知識」)學習
三門課能夠在一天考完(考到18:00),能夠分開上半年下半年考。
我當時一天考三門,因爲複習不足,只過了1教育綜合與2教育專業。教育信息技術由於輕敵,裸考沒過。等半年後,用了一點時間來複習才過了教育信息技術。測試
每一門課的加權折算分很多於70(120分滿分),則算經過。總共3門筆試經過後,才能在「報名面試」的界面選取「信息技術面試」,繼而參加面試。人工智能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只考基礎知識:
1信息技術基礎;(2個學分,必修部分,這部分在考試中的分值比較多)
2算法與程序設計;(2個學分,選修,佔據一小部分分值)
3多媒體技術應用;(同上)
4網絡技術應用;(同上)
5數據管理技術;(同上)
6人工智能初步;(同上)設計
下面摘抄一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給你們看看:
一、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
二、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生學習的平臺 ;
三、關照全體學生,建設有特點的信息技術課程 ;
四、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 ;
五、注重交流與合做,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 ; 3d
看完以上幾條教學行動的指導思想,不知各位IT工程師們有何感想呢?我試試總結概括吧。所謂思想指導行動,上面的「課程標準」決定了咱們高中信息技術老師在教學環節中要以教授信息技術爲輔,以教授積極科學的信息技術思惟和觀念爲主。
實際生產(職場)中的職場教學有一點「師徒關係」,口口相傳、前輩教晚輩的理念是有區別的,職場的IT技術傳授強調實用性---能解決問題、能帶來利潤、再嘗試超越同行;
而高中信息技術則是,既傳授經常使用計算機知識、也教學生如何分析、評價、感覺信息技術,還教育學生應該以如何的心態、思想去面對信息技術;
以上兩點的對比,在面試環節有所體驗。
下面說說面試環節:
面試前兩週本身學習了一下相關的面試知識,而後參加面試。家中的小白板是我練習教學板書的好幫手。
面試環節的前中後:
提早達到面試地點(當地某中學)
抽籤、而後就是漫長的等待;
抽取考題(變量規則講授),
備課(20分鐘),
試講:
一、回答兩道題,
二、試講,
三、回答面試老師即興想到的與你剛講的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
前面兩道是德育類題目;
然後面兩道是針對你面試教授過程當中的缺陷而提出的問題。
我當時被問的教學缺陷題目,
第一個教學缺陷類題目:變量命名會有習慣性,請問你會怎麼教,讓你的學生擁有良好的變量命名規則;
第二個教學缺陷類題目:怎麼讓孩子們知道變量用錯了有什麼後果(好比用浮點型變量裝置字符型內容)。
面試官在個人試講環節中,感受我說得太專業了,只在開頭經過通俗的「」火車、汽車對比「來講明變量差別,以後越說越深,我當時的思想是想把握學到的專業知識都交給個人學生。竟然已經說到項目開發去了,對於變量命名沒有迴歸「基礎教學」的理念,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只在本身擅長的區域大說特說。
好在看考官們仍是讓我仍是經過了,由於我在面試環節仍是有其餘可圈可點的地方的,好比聲音洪亮、說話連貫、專業基礎紮實、有教育孩子的心。
縱觀整個面試環節,最重要的教學思惟是」以學生爲本「 ,始終如一地貫徹這個教學思惟,能幫助咱們思考問題,讓咱們的解題思路少一點雜質,以更加純粹的思惟面對面試,繼而更容易經過面試。
這個時候,能夠參加普通話測試了(廣東要求二級乙等以上才能夠申請教師資格證,你也能夠提早參加普通話測試,並且最好提早參加普通話測試。)。
面試也經過後就能查詢到本身的合格證實。
要注意了,這個時候還沒拿到教師資格證。
申請教師資格證,還要體檢合格。到場確認。
整個考試流程若是順利進行,一般要大半年時間。
最後等通知,拿證。
教師資格證登記表格,能夠放進我的檔案袋,還能夠用來免掉3600元的應稅額度。以上是我教師資格證的大概流程,未能面面俱到。有興趣的能夠繼續深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