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

最重點:
《1》二層網絡中,數據包到達路由器,是讀取以太網頭部,先記錄源地址+端口(MAC表),再檢查根據目的mac找到出端口,而後轉發出去;而主機收到數據包後,是經過讀取數據包的arp報文來獲取目的IP及mac;
《2》arp是後到位準。
《3》同一網絡下,A換了mac地址後,經過發送arp請求(廣播包)B地址來刷新B的arp表;可是C有兩種狀況:(1)原來沒有A的arp緩存,丟棄arp request包;(2)原來有A的arp緩存,更新。

----------------------------------------------緩存



《1》ARP介紹: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解決地址映射問題的協議,只有知道目的邏輯地址對應的硬件地址,才能發送出去。注意ARP只能適用於IPV4,而IPV6由於ARP安全問題,經過ICMPV6替代ARP發送鄰居探索消息。
arp只適合多點網絡,而不適於點對點網絡,例如PPP、GRE、IPSEC、FC等


《2》ARP報文:安全


 

 
硬件類型:表示硬件地址類型,1爲以太網;
協議類型:表示要映射的協議地址類型,例如0X0800(IP)、
硬件地址長度:通常值爲6,死記。
協議地址長度:通常值爲4,死記。
opcode操做碼:四種操做類型,ARP請求爲1,ARP應答爲2,RARP請求爲3和RARP應答爲4
發送端硬件地址:
發送端IP地址:
目的硬件地址:
目的IP:


《3》arp高速緩存:若是每發一個IP數據報都要一次ARP請求以此肯定MAC地址,那將會形成沒必要要的網絡流量。所以,一般的作法是把獲取到的mac地址與IP地址的映射關係緩存起來。

《4)工做原理:(複製)網絡

 

 

1) 應用程序FTP客戶端調用函數g e t h o s t b y n a m e(3)把主機名(bsdi)轉換成32 bitIP地址。
這個函數在D N S(域名系統)中稱做解析器,咱們將在第 1 4章對它進行介紹。這個轉換
過程或者使用DNS,或者在較小網絡中使用一個靜態的主機文件( /e t c / h o s t s)。
2) F T P客戶端請求T C P用獲得的I P地址創建鏈接。
3) T C P發送一個鏈接請求分段到遠端的主機,即用上述 I P地址發送一份 I P數據報(在第
1 8章咱們將討論完成這個過程的細節)。
4) 若是目的主機在本地網絡上(如以太網、令牌環網或點對點連接的另外一端) ,那麼I P
據報能夠直接送到目的主機上。若是目的主機在一個遠程網絡上,那麼就經過 I P選路
函數來肯定位於本地網絡上的下一站路由器地址,並讓它轉發 I P數據報。在這兩種情
況下, I P數據報都是被送到位於本地網絡上的一臺主機或路由器。
5) 假定是一個以太網,那麼發送端主機必須把 32 bitI P地址變換成48 bit的以太網地址。
從邏輯I n t e r n e t地址到對應的物理硬件地址須要進行翻譯。這就是 A R P的功能。
A R P原本是用於廣播網絡的,有許多主機或路由器連在同一個網絡上。
6) A R P發送一份稱做 A R P請求的以太網數據幀給以太網上的每一個主機。這個過程稱做廣
播,如圖 4 - 2中的虛線所示。 A R P請求數據幀中包含目的主機的 I P地址(主機名爲
b s d i),其意思是「若是你是這個 I P地址的擁有者,請回答你的硬件地址。 」
4-2 當用戶輸入命令「 ftp 主機名」時ARP的操做
7) 目的主機的 A R P層收到這份廣播報文後,識別出這是發送端在尋問它的 I P地址,因而
發送一個A R P應答。這個A R P應答包含I P地址及對應的硬件地址。
8) 收到A R P應答後,使A R P進行請求—應答交換的 I P數據報如今就能夠傳送了。
9) 發送I P數據報到目的主機。



《4》特殊arp:
(1)免費arp:
做用:若是主機更改硬件地址,經過免費arp告訴同一網絡下的主機;
      經過發送廣播包,確認地址是否有人在使用;
《2》代理arp:
做用:適用於沒有路由功能的網絡設備,但不建議使用。函數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