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您須要瞭解什麼是併發用戶、TPS 和它們之間的關係。數據庫
併發用戶:指的是現實系統中同時操做業務的用戶,在性能測試工具中通常稱爲虛擬用戶(Virutal User)。通常是站在客戶側評估的角度,可是不便於服務端的一些容量評估和高可用評估。服務器
併發用戶跟註冊用戶、在線用戶有很大差異。併發用戶必定會對服務器產生壓力,在線用戶數只是 「掛」 在系統上,對服務器不產生壓力,而註冊用戶通常指的是數據庫中存在的用戶。併發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每秒事務數, 是衡量系統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在 PTS 中,爲了直接評估TPS,也能夠採用RPS(Request Per Second,每秒請求數)設置壓測流量的大小。RPS模式更適合容量規劃和做爲限流管控的參考依據。工具
再看一個例子:假如 1 個虛擬用戶在 1 秒內完成 1 筆事務,那麼 TPS 就是 1。要想達到 1000 TPS 至少須要1000 個用戶;若是某筆業務響應時間是 1 毫秒,那麼 1 個用戶在 1 秒內能完成 1000 筆事務,TPS 就是 1000。性能
所以 1 個用戶能夠產生 1000 TPS,1000 個用戶也能夠產生 1000 TPS,主要看響應時間的快慢。測試
對於併發用戶數的評估:spa
能夠選取線上系統在高峯時刻必定週期內使用系統的人數,這些人數能夠認爲是在線用戶數,併發用戶數取其 10% 就能夠了。例如在 1 小時內使用系統的用戶數爲 10000,通常建議取 10% 左右做爲併發用戶數。事務
未上線系統或新上線系統:因沒有歷史數據可供參考,故只能經過業務發展趨勢來預判各項指標。io
對於 TPS(RPS)的評估:高可用
線上系統:經過線上系統在高峯時刻 10 分鐘內完成的業務量,計算出在單位時間內的處理筆數,即 TPS(RPS) = 業務筆數/單位時間(10*60,以秒爲單位)。
未上線系統或新上線系統:因沒有歷史數據可供參考,故只能經過業務發展趨勢來預判各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