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思惟轉變帶來的顯著效果程序員
前天晚上(雙十一)忽然發現朋友圈裏有人發拼多多的內部優惠活動,一個Airpods Pro 只須要 1699元,不過須要集滿 249 個內部券,新客助力一次能夠領取2~5張,可是老客每助力一次只會拿到一張券。微信
比官網價便宜了 300 啊,大福利!事不宜遲,趕忙行動!資源
我首先選擇在朋友圈發助力消息,不過我發現個人朋友圈裏基本是拼多多的老客(側面反映 PDD 如今對人羣的滲透確實強!),因此一個小時過去了還差90張,其實我能夠選擇羣發全部朋友讓他們幫忙助力,
這樣確實能快速收集全部的券,但這種作法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消耗人情不說,還打擾了朋友。產品
既然朋友圈裏不行,那發羣吧,我轉向了我司的兩個大羣,不過在發以前我考慮了一個問題,如今大羣裏這種助力消息氾濫,效果其實很不顯著,願意助力的人比較少,就拿我本身來講,基本對這種消息不太感受,
緣由很簡單,因爲天天都有很多人在羣裏發這些助力分享的消息,致使你們對這類消息愈來愈免疫!因此在大羣裏請你們幫忙助力貌似也行不通!程序
那怎麼辦呢,已經晚上9點多了,越晚發這個券的收集難度越大,而券的有效期是明天零點,此時我靈機一動,選擇了在大羣裏發這個助力活動,但同時也發了幾十塊錢的紅包請你們幫忙助力,有了紅包的助力,
你們一下被吸引住了,紅包快速被領取的同時,券也一會兒就收集滿了,這就是典型地用較小的資源撬動較大的槓桿,看似我損失了幾十塊錢,但算上PDD的300優惠,其實我仍是賺了200多,並且還不消耗人情,
節省時間,皆大歡喜,思惟的轉變過重要了!im
什麼是產品思惟,這不就是產品思惟嗎!這就是典型地用讓利來換增加,換促活,這不就是 PDD 們正在乾的事情嗎?做爲程序員咱們可能作了不少拉新需求,但可能從未想過利用一樣的這些思惟來應用到咱們的平常,
做爲程序員除了要埋頭寫代碼,更要擡頭看路,說不定有更廣闊的天地!img
公衆號「碼海」分享
做者微信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