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LVS介紹
LVS介紹
- LVS是由國人章文嵩開發
- 流行度不亞於apache的httpd,基於TCP/IP作的路由和轉發,穩定性和效率很高
- LVS最新版本基於Linux內核2.6,有好多年不更新了
- LVS有三種常見的模式:NAT、DR、IP Tunnel
- LVS架構中有一個核心角色叫作分發器(Load balance),它用來分發用戶的請求,還有諸多處理用戶請求的服務器(Real Server,簡稱rs)
LVS NAT模式
- LVS NAT模式,藉助iptables的nat表來實現
- 用戶的請求到分發器後,經過預設的iptables規則,把請求的數據包轉發到後端的rs上去
- rs須要設定網關爲分發器的內網ip
- 用戶請求的數據包和返回給用戶的數據包所有通過分發器,因此分發器成爲瓶頸
- 在nat模式中,只須要分發器有公網ip便可,因此比較節省公網ip資源
![LVS NAT模式 輸入圖片說明](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 原理圖解釋:
- Load Balancer,就是一個分發器;把用戶的請求,分發給後端的Real Server ,Real Server這些服務器接收到請求之後,處理好用戶請求之後,就從新丟回給Load Balancer;最後Load Balancer再返回給用戶;
- 這個模式的弊端,當訪問量、請求量、反饋量大的時候,Load Balancer的壓力很大
- LVS規模,通常規模最多支持10來臺服務器,超過10臺的話就會有力不從心;
- nat模式這個結構,只須要有一個公網IP,其餘real server服務器所有在內網就能夠實現。優勢,節省不少的資源
LVS IP Tunnel模式
- LVS IP Tunnel模式,須要有一個公共的IP配置在分發器和全部rs上,咱們把它叫作vip
- 客戶端請求的目標IP爲vip,分發器接收到請求數據包後,會對數據包作一個加工,會把目標IP改成rs的IP,這樣數據包就到了rs上
- rs接收數據包後,會還原原始數據包,這樣目標IP爲vip,由於全部rs上配置了這個vip,因此它會認爲是它本身
![LVS IP Tunnel模式 輸入圖片說明](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 原理圖解釋:
- 在load balancer與real server之間創建了虛擬通道,叫作 ip tunnel ;其實是更改了數據包 目的IP;請求過來經過load balancer,經過在real server上配置的VIP;用戶請求的時候,數據包裏面包好的目的IP,當數據包到達load balancer的時候,load balancer會進行一個數據包目的IP的更改,而後發送到具體的real server上,經過lvs的本身的算法,進行實現到底傳輸到那個real server上;而後real server再解包處理,再經過一個VIP直接返回到用戶,這就省略數據回到load balancer分發器的過程,這樣就load balancer就沒有瓶頸
LVS DR模式
- LVS DR模式,也須要有一個公共的IP配置在分發器和全部rs上,也就是vip
- 和IP Tunnel不一樣的是,它會把數據包的MAC地址修改成rs的MAC地址
- rs接收數據包後,會還原原始數據包,這樣目標IP爲vip,由於全部rs上配置了這個vip,因此它會認爲是它本身
![LVS DR模式 輸入圖片說明](http://static.javashuo.com/static/loading.gif)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