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和exists的區別與SQL執行效率分析


本文對in和exists的區別與SQL執行效率進行了全面整理分析……

最近不少論壇又開始討論in和exists的區別與SQL執行效率的問題,
本文特整理一些 in和exists的區別與SQL執行效率分析

SQL中in能夠分爲三類:

  一、形如select * from t1 where f1 in ('a','b'),應該和如下兩種比較效率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a' or f1='b'

  或者 select * from t1 where f1 ='a' union all select * from t1 f1='b'

  你可能指的不是這一類,這裏不作討論。

  二、形如select * from t1 where f1 in (select f1 from t2 where t2.fx='x'),

  其中子查詢的where裏的條件不受外層查詢的影響,這類查詢通常狀況下,自動優化會轉成exist語句,也就是效率和exist同樣。

  三、形如select * from t1 where f1 in (select f1 from t2 where t2.fx=t1.fx),

  其中子查詢的where裏的條件受外層查詢的影響,這類查詢的效率要看相關條件涉及的字段的索引狀況和數據量多少,通常認爲效率不如exists。

  除了第一類in語句都是能夠轉化成exists 語句的SQL,通常編程習慣應該是用exists而不用in,而不多去考慮in和exists的執行效率.

in和exists的SQL執行效率分析

  A,B兩個表,

  (1)當只顯示一個表的數據如A,關係條件只一個如ID時,使用IN更快:

  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B)

  (2)當只顯示一個表的數據如A,關係條件不僅一個如ID,col1時,使用IN就不方便了,可使用EXISTS:

  select * from A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B where id = A.id and col1 = A.col1)

  (3)當只顯示兩個表的數據時,使用IN,EXISTS都不合適,要使用鏈接:

  select * from A left join B on id = A.id

  因此使用何種方式,要根據要求來定。

  這是通常狀況下作的測試:

  這是偶的測試結果:

  set statistics io on 
  select * from sysobjects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syscolumns where id=syscolumns.id) 
  select * from sysobjects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syscolumns ) 
  set statistics io off 

 (47 行受影響)

  表'syscolpars'。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3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2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表'sysschobjs'。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3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1 行受影響)

  (44 行受影響)

  表'syscolpars'。掃描計數 47,邏輯讀取 97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表'sysschobjs'。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3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1 行受影響)

  set statistics io on 
  select * from syscolumns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sysobjects where id=syscolumns.id) 
  select * from syscolumns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sysobjects ) 
  set statistics io off 


  (419 行受影響)

  表'syscolpars'。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10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15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表'sysschobjs'。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3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1 行受影響)

  (419 行受影響)

  表'syscolpars'。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10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表'sysschobjs'。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3 次,物理讀取 0 次,預讀 0 次,lob 邏輯讀取 0 次,lob 物理讀取 0 次,lob 預讀 0 次。

  (1 行受影響)

  測試結果(整體來說exists比in的效率高):

  效率:條件因素的索引是很是關鍵的

  把syscolumns 做爲條件:syscolumns 數據大於sysobjects

  用in

  掃描計數 47,邏輯讀取 97 次,

  用exists

  掃描計數 1,邏輯讀取 3 次

  把sysobjects做爲條件:sysobjects的數據少於syscolumns

  exists比in多預讀 15 次


  對此我記得還作過以下測試:

  表

  test

  結構

  id int identity(1,1), --id主鍵\自增

  sort int, --類別,每一千條數據爲一個類別

  sid int --分類id

  插入600w條數據

  若是要查詢每一個類別的最大sid 的話
select * from test a 
   where not exists(select  1 from test  where sort = a.sort and sid > a.sid) 

select * from test a 
   where sid  in (select max(sid) from test  where sort = a.sort) 
的執行效率要高三倍以上。具體的執行時間忘記了。可是結果我記得很清楚。在此以前我一直推崇第二種寫法,後來就改第一種了。


in和exists的sql執行效率分析,再簡單舉一個例子:
declare @t table(id  int identity( 1, 1), v varchar( 10))
insert @t select ' a '
union all select ' b '
union all select ' c '
union all select ' d '
union all select ' e '
union all select ' b '
union all select ' c '
--a語句in的sql寫法
select * from @t  where v  in (select v from @t group by v having count(*)> 1)
--b語句exists的sql寫法
select * from @t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t  where id!=a.id and v=a.v) 
兩條語句功能都是找到表變量@t中,v含有重複值的記錄.

  第一條sql語句使用in,但子查詢中與外部沒有連繫.

  第二條sql語句使用exists,但子查詢中與外部有連繫.

  你們看SQL查詢計劃,很清楚了.

  selec v from @t group by v having count(*)> 1

  這條Sql語句,它的執行不依賴於主查詢主句(我也不知道怎麼來描述in外面的和裏面的,暫且這麼叫吧,你們明白就行)

  那麼,SQL在查詢時就會優化,即將它的結果集緩存起來

  即緩存了

  v

  ---

  b

  c

  後續的操做,主查詢在每處理一步時,至關於在處理 where v in('b','c') 固然,語句不會這麼轉化, 只是爲了說明意思,也即主查詢每處理一行(記爲currentROW時,子查詢不會再掃描表, 只會與緩存的結果進行匹配

  而

  select 1 from @t where id!=a.id and v=a.v

  這一句,它的執行結果依賴於主查詢中的每一行.

  當處理主查詢第一行時 即 currentROW(id=1)時, 子查詢再次被執行 select 1 from @t where id!=1 and v='a' 掃描全表,從第一行記 currentSubROW(id=1) 開始掃描,id相同,過濾,子查詢行下移,currentSubROW(id=2)繼續,id不一樣,但v值不匹配,子查詢行繼續下移...直到currentSubROW(id=7)沒找到匹配的, 子查詢處理結束,第一行currentROW(id=1)被過濾,主查詢記錄行下移

  處理第二行時,currentROW(id=2), 子查詢 select 1 from @t where id!=2 and v='b' ,第一行currentSubROW(id=1)v值不匹配,子查詢下移,第二行,id相同過濾,第三行,...到第六行,id不一樣,v值匹配, 找到匹配結果,即返回,再也不往下處理記錄. 主查詢下移.

  處理第三行時,以此類推...

  sql優化中,使用in和exist? 主要是看你的篩選條件是在主查詢上仍是在子查詢上。

  經過分析,相信你們已經對in和exists的區別、in和exists的SQL執行效率有較清晰的瞭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