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星|施展《樞紐》(上):中國歷史就是中原跟草原、西域、雪域、西南、海洋的互動史

 可是一旦中原統一,中原帝國就能夠用政治手段,或者關閉貿易,或者規定一個遠遠偏離於市場均衡價格的貿易條件。面對這種情況,對於草原上的諸多小部落來講,經過戰爭獲取必需品會變成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選項。要想對中原發動戰爭,小部落便必須聯合起來成爲一個大的部落聯盟,因而強大的遊牧帝國出現了。

 

 

樞紐3d

 

做者: 施展 blog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索引

出品方: 新民說資源

副標題: 3000年的中國get

出版年: 2018-1iframe

頁數: 697it

訂價: 99.00class

裝幀: 精裝基礎

ISBN: 9787549586080搜索

 

 

01

 

近700頁的書,看了前200頁。感受不錯。

 

內容是中國大歷史的視角,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中國歷史,把正史相對不重視的草原、西域、雪域、西南、海洋視做中國歷史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這些地區與中原的各類互動,認爲中國歷史是中原跟草原雪域西域等地區的互動構成的。

 

有一些觀點跟劉仲敬《經與史》類似,比《經與史》的闡述更詳細。他人的觀點給出了信息來源,這一點比《經與史》作的好。

 

跟《經與史》同樣充斥了很多我讀起來以爲生澀的偏哲學的名詞術語。

 

前200頁中比較有趣的觀點:

1:草原上降水量不足,人們只能以遊牧做爲主要謀生手段。這使得草原上沒法像中原帝國同樣創建起龐大的官僚體系與中央財政;

2:一旦中原統一,草原小部落便必須聯合起來成爲一個大的部落聯盟,因而強大的遊牧帝國出現了;

3:雪域高緣由此成爲古代中國很是獨特的一個區域,它成了教權有機會獨立於政權以外發展起來的惟一的地方;

4:客家人在南洋多以經營採礦業爲主,創建起了相似於東印度公司的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5:對於南朝的國家來講,其朝廷能力的強弱與國家能力的強弱,差很少是零和關係,互爲代價,根本緣由在於整個國家的建制已經貴族化;

6:吐蕃亡於內亂,但更深層的緣由是亡於其財政脆性;

 

前200頁的觀點我讀後認爲說的有理有據,是比較好的歷史解釋。

 

暫定5星,很是好。後續可能會把全書讀完再評。

 

 

02

 

如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那麼,中國歷史的根本特殊性在哪裏呢?本書認爲,它體如今兩點上:一是中國是一個軸心文明的載體,一是中國的超大規模性。這兩點以一種人們常常意識不到的方式相互發生做用,幾乎中國歷史的全部運動邏輯,理解當下中國問題的全部切入點,都在對這兩點的把握裏面了. P導言3

 

2:「大觀」小組的諸位同人各有術業所長,在相互砥礪的過程當中,讓筆者不斷見識各類跨學科的視野,見識各類思想的張力。本書即是在這八年來思想砥礪的基礎上完成的。固然,書中有何錯漏,文責自應由筆者承擔。P導言8

 

3:由此能夠得出結論,儒家文化具備地理依賴性,它因天然生態緣由而沒法越過長城以北、嘉峪關以西,只能在中原地區展開。可是其仳界想象並不會侷限在這樣一個地理空間當中,它具備一種廣泛想象,這帶來了後來的一系列歷史特性:P57

 

4:長城以北的草原上,有着與中原大相徑庭的秩序邏輯。草原上降水量不足,人們只能以遊牧做爲主要謀生手段。這使得草原上沒法像中原帝國同樣創建起龐大的官僚體系與中央財政。P63

 

5:可是一旦中原統一,中原帝國就能夠用政治手段,或者關閉貿易,或者規定一個遠遠偏離於市場均衡價格的貿易條件。面對這種情況,對於草原上的諸多小部落來講,經過戰爭獲取必需品會變成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選項。要想對中原發動戰爭,小部落便必須聯合起來成爲一個大的部落聯盟,因而強大的遊牧帝國出現了。P65

 

6:草原帝國嚴格說來是一個部落聯盟。因爲稅收成本的緣由,聯盟的大可汗仍然不掌握基於賦稅的中央財政;可是他能夠掌握從中原搶來的戰利品的分配權,以這樣的方式造成一種衍生性的中央財政。不過這點財政能力既不穩定,也不足以支撐其對各個部落民衆的直接管理,所以仍然只能容許各部落的小可汗自治。P66

 

7:草原帝國在遭遇其週期性的解體危機以後,分裂出來的一支會發展出一種「內部邊疆戰略」,即與中原帝國結盟,以對抗另外一支草原力量。好比南匈奴,便離開漠北,遷居到長城沿線的漢朝邊疆地區居住,依憑漢朝的支持與北匈奴對抗。相似的草原內戰後世也曾發生屢次,而與中原結盟的一方均毫無懸念地贏得了內戰。P70

 

8:一旦遊牧帝國征服了廣闊的農耕地區,則大可汗能夠將農耕地區的龐大財富轉化爲本身手中強大的中央財政,軍事貴族制便可以被贖買掉了。一如清兵人關以後,曾經對大汗構成現實約束力的八王議政會議就再也不起實質做用了,基於軍事貴族制的遊牧帝國轉化爲基於官僚制的、超越於中原-草原之上的帝國,P73

 

9:好比,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是經過中亞才傳播到中國的,而它在中亞的發展卻呈現出與印度本土的諸多不一樣,佛教的更多可能性呈現了出來。這些鮮活的精神要素傳人東亞地區,對東亞的影響與改造是全方位的。P85

 

10:雪域高原的地理特徵致使,其生態很嚴酷,地理被分割得極爲破碎,交通困難,沒法造成大規模的人口彙集繁衍,治理成本奇高無比,這使得雪域地區長期處於一種政治低成熟度狀態。P89

 

11:在資源稀缺的小共同體中,最低成本的組織模式就是以宗教爲核心造成的。各個小共同體的首領同時具備宗教身份,甚至以宗教身份爲其首要身份,即可造成一種較爲穩定的秩序。雪域高緣由此成爲古代中國很是獨特的一個區域,它成了教權有機會獨立於政權以外發展起來的惟一的地方。P92

 

12:這一系列的約束條件,使得後弘期的藏傳佛教都是以家族祕傳爲傳播載體,祕傳性一定會致使各傳承系統的宗教解釋有差異,且不易溝通,藏傳佛教所以分化出很是多的教派,幾乎一個部落就會造成一個教派。P94

 

13:在帝國統治技藝當中,君主與平民結盟,以對抗、壓制做爲社會中間機制的豪族和官僚,又與豪族-官僚結盟,來壓制平民的過分反抗,最終造成君主-豪族(或官僚)、平民之間的力量均衡,君主居間進行全局性的操控,這種統治技藝在土著地區被小規模地複製出來了。P99

 

14:客家人差很少是這裏惟一的例外。他們在南洋多以經營採礦業爲主,創建起了相似於東印度公司的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其領袖人物羅芳伯於1777年將一「公司」改建,在婆羅洲成立了著名的「蘭芳共和國」,一直存續到1886年。P109

 

15:而擊敗冉閔的前燕,悄然間在東北發展起一種二元的統治策略。慕容氏早先曾做爲曹魏的盟友攻打盤踞遼東的公孫氏,得以趁機瞭解中原的政治。在西晉初期登上部落首領之位的慕容廆,是第一個創建起兼容中原與部落兩種治理的君主。P163

 

16:苻堅超越胡漢的意圖無疑是正確的,可是其政治步驟走錯了。在打造起一君萬民的統一帝國以前,便先放棄了氐族共同體,甚至欲保留關東的鮮卑軍事貴族,做爲本身對抗關中氐族軍事貴族的依憑,卻又未能建起獨立於共同體以外直屬君主的軍隊。結果是其餘少數民族的共同體仍然很強大,君主能控制的軍隊卻渙散了。P164

 

17:所以,對於南朝的國家來講,其朝廷能力的強弱與國家能力的強弱,差很少是零和關係,互爲代價,根本緣由在於整個國家的建制已經貴族化,國家是做爲貴族合做的非集權秩序存在,寒族很難得到發展的機會;這種狀況下,南朝在多重均衡當中所落人的就是一個穩定性不好的點,而且憑其自身基本沒法走出來。P170

 

18:最終,以此一富有想象力的混一胡漢之製爲基礎,北周征服了北齊,一統華北;旋即隋氏代周,又一氣呵成征服了江南的陳朝。這個過程造成了更加複雜且深入的融合。西魏-北周更多的是進行了制度的綜合創新,而非原創性的文化; P175

 

19:隋煬帝的失敗嘗試,給了唐代開國君主深入警示,他們再次回到關中本位,以便鞏固國本。但這意味着,皇帝必須接受軍事貴族的制衡。唐太宗可以開明納諫,除了其本人確實寬宏大度,確保皇權沒法肆行專制的社會結構纔是更根本的保障。P178

 

20:從太宗時期開始,大唐就重用番將。陳寅恪先生注意到,太宗所用番將皆是部落酋長,番將統領的是其本部落;玄宗所用的番將則是寒族胡人,番將統領的是諸不一樣部落。這裏面蘊含着巨大的區別。P186

 

21:這就是玄宗朝任用番將的時代背景。他爲了抗衡關隴軍事貴族,又爲了免除身爲部落酋長的番將造成獨立王國,故而重用在中原了無根基、在草原也身份不高的人,東北軍鎮的安祿山、西北軍鎮的哥舒翰等人皆是所以而得到飛昇的機會。P187

 

22:元明清三個朝代對於宋遼金史如何編纂的爭論,實際上就是對這樣一個正統性敘事的尋找過程。這樣一種歷史編纂問題,本質上來講就是帝國的自我定位問題——帝國到底是中本來位或北族本位的,抑或它應該是超越於諸構成要素之上的廣泛帝國? P191

 

23:吐蕃亡於內亂,但更深層的緣由是亡於其財政脆性。840年,逃奔吐蕃的回鶻人,於甘肅、青海一帶創建了一個附庸性的甘州回鶻王國。甘州回鶻所處的地理位置,恰好橫亙在吐蕃核心區與絲綢之路的通道上,它在其中略微截流一下,則高度依賴外部財政的贊普立刻就會遭遇到困境。P198

 

 

 

全文完

 

相關連接:

 

歷史類好書37本

 


 

近年讀了1008本書,挑出32本5星好書

 

2019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截至6月30日)

 

2019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截至6月30日)

 

2019年讀過評過的198本書(截至6月30日)

 

本號979篇書評的索引與書單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搜索本號的最優方法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