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歡這種簡單到極致的APP,今天聊聊same.學習
和昨天一樣的邏輯:設計
痛點->主功能->使用體驗是否可以最優實現主功能->設計視頻
1、痛點排序
第一次安裝same,是由於身邊同事在說,最近有個頗有趣的APP,叫作same.怎麼有趣呢?做爲普通用戶的她們又說不上來。這是爲何?由於same看起來徹底無用,可是有意思。圖片
所以,尋找它解決的痛點,也變得頗有意思。在我看來,這個痛點是:開發
擺脫孤獨,情感共鳴get
孤獨感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感受,無人能夠擺脫。打敗孤獨感,它已經把用戶心理對認同感的追求,細化到了場景和情緒,而不侷限於一個具體的言論,一種思想,或者物質,後面這些每每須要更大的付出。登錄
用移動互聯的技術,將每個小几率場景和情緒都擴展成了一個可觀的羣體,在這裏面,你的每一刻小情緒都能獲得關注,卻又無需負責迴應。音頻
如:想你的時候會拍雲,這裏沒人找到我,一我的的自言自語,等等。擴展
2、主功能
基於這樣的痛點,它的功能應該作到:
1-極致方便表達/找到此時狀態:短文,圖片,視頻,音頻
2-狀態能夠被全部人看到,從而吸引同類感興趣的人加入
3-弱關係:消除孤獨感便可,不用矯枉過正成爲強關係,更不能有關係上的負擔
3、使用體驗
接下來,咱們重新手開始體驗,same是否能作到這幾點,如何作到的,有什麼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
1-新用戶感覺:免登陸免選擇,無需引導便可瀏覽全部頻道內容 贊
全部不涉及到互動(點贊,分享,添加頻道)的內容都是能夠免登錄瀏覽,沒有太多的分類以及按鈕讓人無所適從,新用戶0經驗可輕鬆使用,閱讀體驗很是直接。
用戶打開後首先進入的是推薦頁面,分爲編輯推薦和用戶推薦。編輯手動推薦,這個由編輯自己的眼光以及勤奮程度決定。但我的的力量終究有限。好在有用戶推薦部分。這也是一種大機率吸引瀏覽者的做法。
切換到更新,新發表的頻道或者最新有人回覆的頻道在這裏會按照時間排序,沒有更多分類因素。所以,只要你願意不斷更新,你的狀態總能被更多人看到。千萬人中,總有人對你此刻的狀態有同感,從而點擊進來。
建議一:能夠更簡單,推薦頻道不用區分編輯推薦和用戶推薦,多一層選擇但並無產生更多意義,建議取消編輯推薦,徹底採起用戶推薦的形式。
2-登錄後自我表達體驗 SOSO
用戶發言有兩個渠道:自建一個新頻道(每24小時只能建立一個),或者在已存在的頻道中發言(不受限制)。
1)對於新用戶(如我)而言,第一次發言的經驗是糟糕的:「建立頻道」不是用戶習慣發言方式,在遍尋其餘發言按鈕不得時,我才嘗試了建立頻道,而後開始了第一次操做。
2)建立頻道時,須要選擇頻道格式(文字,圖文,圖片,音樂,電影),建立以後就不能再更改,感興趣想發表言論的其餘用戶也必須按照這個格式來作。在使用過程當中感受到受到了限制,也許我正好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但我並不但願按照頻道主的方式來表達。此時我能夠選擇勉強我本身,或者直接放棄。這樣的選擇自己就給用戶帶來了障礙。
3)不可評論的任性,贊:發言不可被評論,只可被贊,或者直接私信發言者。有種「我自說我心,無關你風月」的任性,用戶不用爲了回覆公開留言而絞盡腦汁,用戶之間的交互變得簡單輕鬆。
4)沒有打擾的弱關係,贊:頻道爲惟一的信息組織方式,沒有大V,沒有關注,你的動態不會隨時被別人知道,你也不用被別人的動態打擾。你須要關心的,只有此刻的狀態和情緒。
由3,4兩點來看,弱關係這一點same的確把握得很好,由此更加突出了惟一的主題:消除此刻的孤獨感。而後看到有文章說,創始人有意推出羣組功能,這個就讓我疑惑了,羣組是組成強關係的步驟,這和初始目標明顯不符。只能靜觀其發展。
建議二:針對第一次註冊的用戶,在註冊後第一次進入到發現頁面的時候,出現醒目提示告知用戶開始建立頻道的第一次嘗試,且此次嘗試不佔用當日名額。發言類型不用做爲整個頻道的規範,而是在每次用戶發言時能夠自由選擇。
4、設計
白色背景,灰色分隔以及主導航,藍色描邊圖標,黑色頻道標題。
總體的設計很是清爽簡單,甚至有空靈感。
雖然簡書APP開發製做顯得更加優雅有質感,而same的製做則勝在簡單清爽甚。這樣不一樣的設計和目標用戶羣,以及用戶使用時的場景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