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練習寫做

究竟如何提升本身的寫做能力?我目前的理解以下:     
1、堅持:
     我從3月7號開始,決定練習寫做,一直不是聰明人,因此惟有堅持去寫。當初決定天天早上寫一篇不小於500字的隨筆,已經連續堅持了23天。我認可這確實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讓我天天早起,就像要刷牙,洗臉,是天天要作的一部分事情。
 
2、目的性:
     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讓我這種笨人也不由會駐足思考:爲什麼要堅持這件事情?堅持寫做確實是一時衝動而起的念頭。只是在衆多的經歷中,以爲寫做是作爲一名社會人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而不斷的提升這項技能是必要的。而這種一再重複性的、無目的、無方法的寫做,意義究竟是什麼? 人是不可能把什麼事情都作好的,特別是像我這樣什麼都想作的庸人。因此我用思惟導圖理了好一陣子,將個人技能逐一拋棄,最終將我須要持續優化與發展的技能簡化爲:英語、數據分析、編程、項目管理、設計、寫做與哲學。這樣理下來,我發現,我最愛的實際上是哲學,那麼其餘的一切都是爲哲學服務。數據分析、編程作爲工具,經常使用就好;英語作爲外國文獻的突破口,因此能讀就能夠,要的是詞彙量和閱讀能力; 項目管理更多的是時間管理能力的延伸,工做中要用到,餬口飯吃;設計與寫做能力則是哲學能力的嘗試與校驗手法,作爲主技能必須突破。這樣看來,這種重複性的持續無病呻吟式寫做必須換個方向了。我必須在白天讀到足夠的文獻,將寫做的方向和內容靠向哲學方向。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哲學方向的理解。
 
3、刷存在感?
     曾經有一段時間,仍是堅持將本身寫的東西發到朋友圈以刷存在感,後來發現朋友圈這種魚龍混雜之地,確實不適合發表純學術性文章。通常是糗事點贊多,長文無人問,偶然發個圖片,寫下個:啊,今每天氣好好啊便可。其實明確了寫做的目的,再思考發不發朋友圈,其實真無所謂了,刷存在感這種事,重要也不重要。仍是不要爲了虛容,將本身搞的一身騷!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