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實踐2019第四次做業

結對成員

031702601 羅愛玥

031702603 鍾玲

產品名稱

這款APP名字通過幾番探討後,終於敲定——「柚覓」,表意爲「又碰見」,也至關符合產品要實現師生間或學生間聯絡的初衷。

設計工具

產品的原型模型由墨刀實現。

1、 客戶的現實困擾(同門師生們長久以來的困擾)

1. 老師的困擾: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老師,總會經歷結識新生、相處多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又一批新生加入等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過程。這既是老師這個職業的悲哀,也許也是老師這個職業有活力的地方。做爲老師,夜深人靜時,偶爾會想,幾年前畢業的某某學生,如今怎麼樣了啊;某某學生,在哪裏工做啊,發展如何啊。可是###又很差主動去問。不知道是不便打擾,仍是老師太矜持,仍是想一想就夠了而答案不重要。也許默默地關注着學生的動態就夠了;不必定非得等到教師節,才收到學生###在問候中也許包含的關於現狀的描述。

2. 萌新學生的困擾:

做爲萌新學生,我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個老師做爲個人畢設導師,或選擇哪一個老師做爲個人研究生導師。除了瞭解導師的我的主頁介紹、和老師郵件溝通之外,其實最有效、客觀、避免踩坑的方法是和老師如今帶的或以前帶的已經畢業的學姐學長交流一下,聽聽他們對於老師的評價、見解和對個人建議。這也許對我選擇老師會更有幫助呢。看看已畢業的學姐學長們的去向和現狀,我也能知道我加入實驗室後,我從此可能的發展前途和趨勢是什麼樣的。

3. 在讀學生的困擾:

學姐學長們都是誰啊,該怎麼聯繫啊。我要找工做了,應該如何準備公司面試或進一步深造啊,有沒有同門學姐學長能夠給我內推的機會啊。我應該如何和他們聯繫呢。

4. 已畢業學生的困擾:

偶爾想念老師啦。主動敲老師的現狀,會很尷尬吧;老師也沒有特別有空吧。如今實驗室的學弟妹們都有誰啊,他們都在研究什麼課題,作什麼項目啊。我能不能提供工做招聘的內推機會給他們啊,這樣我也能順便獲得內推獎金😁,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爲。但是學弟妹是誰呢,有誰須要呢,如何聯繫呢。

5. 總結:客戶的主要需求由下圖得出

2、 解決方案

由客戶的需求出發,咱們發現客戶主要爲大學生以及大學教師,他們須要一個媒介將他們同門的家族(師生以及學生間)關係創建起來,以達到可以瞭解現狀以及可以實時聯絡和互動的效果。由此,咱們設計了一款社交APP以期能實現客戶需求。(如下,皆稱客戶爲用戶)

3、 結對過程

1. 咱們在設計初期,先利用MindMaster並結合第二次實踐做業的要求畫出了思惟導向圖,以下

以上流程爲此款APP的框架。

2. 考慮了做業提供的設計要求,咱們先從動態分享下手,參考了現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動態分享的功能,咱們將該功能簡單分爲「個人動態「和」朋友動態「,便於用戶在本身的動態界面進行查看和刪改操做,且動態僅限於好友可見,以保護用戶隱私。其次則是進行社交功能方面的設計,由於這是一款主打社交的軟件,同時咱們又但願可以在簡單的聯繫中增長一些話題性的交流,以此爲用戶的問題解答提供一個更大更廣的交流平臺,故咱們設計了」廣場「這一互動平臺,而且這一平臺是任何用戶均可以進行提問和回答的。(」廣場「這一功能在優點方面有具體體現)

3. 建立家族樹是本次做業以及此款APP的主要功能中的基礎功能,咱們在設計初期聯想到了一款市面上用於「記錄分享家族故事「的應用軟件——」我是誰「,這款軟件內的雲族譜功能很是強大,只要根據要求填寫好資料,就能夠馬上將你加入到你所在的族譜中,而且能夠實現實時修改,能夠實現找出功能很是強大(固然,前提是你有根可尋)。因此咱們最初設想的是將學生與導師之間的聯繫利用十分龐大的樹形圖創建起來,可是,商討後咱們發現,假設一位導師帶過10屆學生,一屆有7名學生(只是假設,以真實狀況爲準),那這位老師麾下就有70名學生,那麼以老師做爲根結點,那麼這個根結點下就有70個葉結點,那麼這個樹形圖在實現起來會很困難,由於它不像」我是誰「裏的族譜圖同樣,一個家庭最多可以養育7—10個孩子(大部分狀況是如此,固然存在個別狀況),由於沒有可比性,因此最終決定以跳轉頁面的方式實現用戶關聯。好比在學生的主頁增長了大學導師,而且能夠經過選擇大學各學習階段,找到其導師,而導師還增長了」個人學生「這一欄,經過點擊選項框中導師或學生的姓名,而後跳轉到該用戶的主頁,就能夠實現」 知道同門家族的前驅後繼,本身的前人和後來者,本身的導師,乃至導師的導師的導師的導師,上翻18代,也許是牛頓。「然而,這一功能目前還有一個尚待改進的問題就是,被查找的導師或者學生必定須要是這款APP的用戶,不然沒法實現查詢。

4. 因爲國慶期間結對夥伴不一樣時留校,故不少方案的商討都是在聊天軟件和通話完成的,由此也感覺到了項目合做中同伴的重要性,在同一個空間下完成項目真的會更加省力和省時。

如下是結對照片。

4、NABCD模型成果

1. N(Need,需求)和A(Approach,作法)二者在1、三中的思惟導向圖中有體現。

2. B(Benefit,好處)

首先,這次設計採用接近於莫蘭迪色調的藍色做爲主色調,藍色是一種讓人沒法抗拒的顏色,它可使明亮的,也能夠是憂鬱的,可是這款咱們嘗試了不少次才調出來的色調,能夠給人以一種溫馨的、愉悅的感官體驗。再者,這個app在最開始註冊的界面,會選擇你的身份,在校導師、在校學生、已畢業學生、遊客。除了遊客,其餘三個身份都須要審覈,要填身份證號和學號(或者教師工號),調用一次後臺數據,來覈實。

經過審覈後繼續完善信息,詳細信息也會根據不一樣的身份提出不一樣需求。

在錄入信息完成,後臺自動生成家族樹。

基本信息每一個身份必填,用於對陌生人可見。

詳細信息用於對好友可見

在校學生 || 在校導師 || 已畢業學子

在發佈動態這方面,咱們這裏設計了三個板塊,一個是本身發的動態,一個是朋友的動態,還有一個是廣場。廣場就是用於你們對某個話題暢所欲言的地方。在廣場這裏有搜索欄,用於查找感興趣的專業(以及專業相關用戶)或者導師

進入話題討論區

當用戶添加了好友後,看到的界面裏看到的就是詳細資料的信息。

因爲考慮到導師會帶過不少學生,因此在學生那塊,會以年份分類,用戶想了解導師帶過哪些學生,能夠看經過年份查找。查看同窗或學長學姐的導師亦是如此。

這是好友看到的界面 || 這是非好友見到的界面 || 這是用戶見到本身的界面

3. C(Competition,競爭)

這款app優點在於,當某個學生想要了解這個導師曾經的學生是誰,能很快的查找出來,找到名字後,經過廣場的搜索欄,找到這位學長或學姐,能夠直接交流。

在身份覈實這個位置,保證了使用者的隱私不被外人侵犯。劣勢也在這,因爲涉及到身份證號,可能會有用戶以爲透露過多信息。因此這點就必定要保證後臺數據的安全。不能泄露用戶資料。

用戶能夠經過發送動態說本身最近忙什麼,本身的恩師能夠經過你的動態默默關注着你。

4. D(Delivery,推廣;Data,數據)

因爲此款APP還未面世,沒有數據可參考,故僅進行推廣。

咱們的產品「柚覓「是爲了解決在校生、畢業生和在校導師的痛苦,他們須要相互間的實時聯絡以及知足他們對於選導師或找工做或深造方面困惑的解決,可是現有的產品並無很好地解決這些需求。咱們有獨特的辦法,經過關係網下的用戶間的社交和廣場話題互動,能給用戶帶來更溫馨的用戶體驗,以及可以更加清楚明瞭地查找到學生的導師,或者導師的學生,以及導師的導師,遠遠超過競爭對手XX(很差意思,對手的話應該就只有其餘同窗了<^0^>)。同時,咱們能夠利用校園推廣的方法,先讓身邊的同窗以及家人朋友先進行試用,這樣能很快讓目標用戶知道咱們的產品,並進一步傳播。


PDF連接:軟件工程實踐第四次做業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