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做流技術的相關概念與發展

做爲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做(CSCW)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工做流(Workflow)技術是爲提升工做效率而提出的。關於工做流的概念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負責WFMS標準化的工做流管理聯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簡稱WFMC)將工做流定義爲:業務流程的所有或部分自動化,再次流程中,文檔、信息或任務按照預約的規則流轉,實現組織成員間的協調工做以達到業務的整合目標,或是促使此目標的實現。工做流管理系統(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簡稱WFMS)則是一種能定義、建立和管理工做流執行的軟件系統。在此,咱們首先介紹一些相關的基本概念。

1)業務流程:在功能肯定的組織機構中,可以實現業務目標和策略的相互鏈接的過程和任務集。線程

2)過程定義:是對現實領域中的組織機構業務流程的形式化描述。它定義了過程運行中涉及的各類參數,如:過程的起始和終止條件,構成過程的活動及活動之間的關係、組織成員的角色。對象

3)過程實例:是某個工做流過程的一次執行,每一個過程實例表明一個能獨立控制執行、具備內部狀態的線程,外界經過標識可訪問。過程實例是真正執行的工做流。接口

4)活動:業務流程中在邏輯上相對獨立的工做步驟,是工做流系統執行中的最小工做單元,具備原子性。一個過程定義包含多個活動。活動通常分爲手工活動、自動活動、定時活動、路由活動、子過程活動等。ci

5)工做項:一個活動在一個過程實例中產生一個工做項,一個工做項就是實際運行中的一項任務,是任務的一次運行。路由

6)啓動一個流程時,由工做流管理系統解釋其過程定義,產生一個過程實例,由過程實例根據流程流向產生工做項。當人工參與執行工做項後,流程根據工做項的執行狀況繼續流轉,直到全部工做項都執行完畢。開發

隨着業務流程重組技術的發展,工做流管理系統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廣闊的應用領域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研究機構及軟件廠商愈來愈多的關注。目前國際上聲稱具備工做流功能的系統已經有幾百種之多,其中包括FlowMark,Ultimus,Visual WorkFlo及WorldFlow等,並開始進入我國市場。國內目前也已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與開發。工做流管理聯盟是一個以定製WfMS國際標準,實現不一樣WfMS之間的互聯與互操做爲目標的國際組織。它於94年11月發佈的工做流系統參考模型(Workflow reference model)詳細地描述了工做流系統的各個主要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之間的接口,已被廣大研究機構和軟件廠商接受。同時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在定義和採用基本對象服務後也將注意力轉向工做流技術,將其歸入對象模型(OMA)的公共設施(Common Facilities)中,做爲任務管理(Task Management)的一個重要部分:Workflow Facility,並以WorCOS項目支持其服務的實現。可見工做流技術正成爲IT界一個新的技術增加點。文檔

本文來源:時光·協同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