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忽然看到:html
原來,我已經寫了300多篇博客了。如今想一想,我收穫了不少,也失去了不少。如今我想寫一篇文章,感想類的文章,也是這麼久以來、這麼多文章中惟一的一篇非技術類文章。python
開寫以前,先把我寫的3大系列文章的目錄貼出來,目前爲止幾乎全部文章都在這3個系列裏。面試
Linux & shell基礎系列:http://www.cnblogs.com/f-ck-need-u/p/7048359.html
MySQL/MariaDB系列:http://www.cnblogs.com/f-ck-need-u/p/7586194.html
網站架構類系列:http://www.cnblogs.com/f-ck-need-u/p/7576137.htmlshell
想必你已經看出來了,我寫的都是運維類的文章。bash
先說說我此刻的狀態:拔着鬍鬚,摸着老臉,聽着Beyond的《灰色軌跡》,想着這篇文章裏我要寫什麼內容。由於想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徹底沒有之前寫技術類文章的那種流暢感。因此,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吧。網絡
想必不少人開博客的那一刻,是想着之後要常常寫文章,記錄本身學習、進步、經歷的方方面面。可是開了博客以後,可能寫了一篇、兩篇甚至0篇,而後就沒有而後了。架構
我很榮幸也入了這一羣人海中,博客已經開了3年零3個月了,真正開始寫博客並堅持到如今,倒是從去年(2017)的6月份開始的。運維
上面的圖裏面,2017年6月開始的第一篇文章是第1章 Linux文件類基礎命令。也許從題目上已經看出了,這是教程類文章,若是你點進去看了,可能還會發現內容冷冰冰的。重點在於教程兩個字,下面這張圖是我Linux & shell基礎系列裏的一段話。學習
我想爲那些非科班、培訓班出身的道友提供一個系統學習的地方,完善Linux運維類知識體系。這想法很"偉大",很幼稚,還不知所謂,本身就那麼幾斤幾兩,還想寫教程,是要誤人子弟呢,仍是誤人子弟呢?可是,我本身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只要體系夠完整,知識夠系統,就能讓那些正在苦海中掙扎的人找到方向,找到歸屬感。哪怕有些地方寫錯了,也可有可無,對與錯,對於學習的人來講,一點都不重要。測試
對於非科班出身的人,想轉入IT入個門沒多大問題。但沒有計算機的底子,不懂操做系統原理,只要稍微深刻一點,必定會遇到不少問題。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以爲如今大學裏的課程死板,學不到東西,和真正的工做內容脫節,科班和非科班其實沒什麼區別(在我印象中我已經聽到、看到過好屢次這種言論了)。我想說,都是站着說活不腰疼的人,這和讀書無用論實際上是相似的。
一個非科班的人的,可能連讀、寫、IO的概念都不清楚,更別說沒學過C語言,去看內核方面的書。正如我上面的圖中描述我本身"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什麼叫作服務"。這些苦,只有非科班的人能體會。直到如今,我依然認爲本身的基礎嚴重欠缺,功底不深,不少該懂的基礎都不懂。
個人IT啓蒙老師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大學裏落下的課,畢業後必定會花更多時間去補回來"。儘管我不是計算機專業的,但對於計算機類的課程來講,我深深的認同這句話。
不管是非科班出身,仍是大學落下了不少知識的人,即便到後面想去補上這些理論基礎,又談何容易。IT世界的水這麼深,學那些專業知識的時間尚且不夠,如何能狠下心花大量時間來學這些不能馬上帶來"生產力"的知識。好比要選擇一門語言學習,如今的首選幾乎是python,誰會去選C語言?短時間內它真的沒有什麼實際生產力,可是想了解內核,必學C。
我我的的學習經歷比較曲折,初入IT那一兩年走了不少彎路,無基礎,無人指導。雖然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是有意義的,但如今回頭想一想,實在是浪費了太多沒必要要的時間。後來從網上找了視頻看,不能否認這些視頻對於入門來講,幫助是極大的。可是,可是,可是,看視頻學習的缺點也是很大的,知識點不深刻、知識點不銜接(處處漏洞)、知識體系不完整(若是你說視頻的課程目錄都很完整,恕我直言,你只是看到了建築坐落在那裏,還不知道門在哪裏),這對於後續再深刻學習的阻礙性超乎想象的大。這正是不少公司不收培訓班出身的重要緣由之一。正如我前面的截圖中所說,在我看完了某哥、某男孩幾乎兩整期的視頻後,連bash中文手冊都看不懂,我認可本身比較笨,但至少不會笨到弱智的程度,我知道不少人也都和我同樣。
因此,我要寫文章,寫儘可能完整、能先後銜接、又稍有深刻的文章,還要儘量詳細地在須要的地方加上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以便爲各初入IT,或者看視頻、培訓班出身的道友,填充本身的知識點漏洞。這是我最初決定寫系列文章的最大緣由,也是我至今堅持並勵志要寫下去的緣由。
我還翻譯了一些官方手冊,也算是爲各位作一點本身的貢獻。
可能有些人會以爲我虛僞,如今哪還有這樣的雷鋒。若是你真這樣想,你錯了。IT界有不少活雷鋒,那些開源者們,還有衆所周知的大佬:
等等,他們都是無私地分享知識。我不知道他們最初是爲何寫文章,以及爲何堅持下來,但我本身確實是由於曲折的學習經歷,而想給一些人提供幫助,我也確實堅持寫了很多文章,儘管文章質量上沒法和衆大神相提並論,但也算是無私奉獻,也花了大量心血。
網絡資源不少,大多數時候咱們也能從網上找到答案,但不能否認,資源太分散,並且絕大多數文章都是淺嘗輒止,千篇一概,想找到一些出衆的、優秀的、比較原理性的文章真的沒那麼容易。因此,我想寫點"不同凡響"的文章,並且知識體系還要足夠完整。
固然,我並不是是說那些文章很差,每種類型的文章都有對應口味、對應階段的讀者,對不一樣的人也有不一樣的幫助。也並不是說本身的文章真的多麼"不同凡響",只是自我感受的不同凡響。
在不斷分享文章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很多忠實讀者,我知道本身的文章發揮了必定的價值,每一次讀者的回饋對我都是很大的鼓勵。
甚至有一些讀者在春節先後由於打算換工做而瘋狂(深夜、大清早,回覆時間推斷出來的)讀個人文章查缺補漏,那段時間當我收到這類回覆和私信時,個人心在流淚,我知道個人文章已經給一些人帶去了很大的幫助。
評論對寫文章的鼓勵真的很大,這些良好的評價,也更堅決了我堅持寫下去的想法。
還有這些、那些緣由都是促使我堅持寫下去的緣由。
每一個人作每件事都有定位,我對個人文章也有定位。我前面說了,我要寫儘可能完整、能先後銜接、又稍有深刻的文章,還要儘量詳細地在須要的地方加上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以便爲各初入IT,或者看視頻、培訓班出身的道友,填充本身的知識點漏洞。
因此,個人文章定位從開始到如今一直都是:查缺補漏、側重完整、側重理論。有得必有失,正由於這樣,絕大多數文章都很長、很長、很長(頓號處停留時間長一點,能夠感覺個人無奈),寫出來的內容對初學者不友好,冷冰冰的,不適合沒有耐心的人。
有時候我會本身安慰本身,那些友好的文章都只是用來入門的。真正深刻的文章就不可能會友好,看看那些官方手冊,全都不友好,但全都是深刻所必須閱讀的。其實,我連大學語文都會掛科,實在寫不出既知足上面幾種定位,又足夠友好的文章,因此我只能say sorry,sorry again and again。
最大的收穫,是寫文章過程當中給本身帶來的進步。
我寫過一本書(感謝個人IT啓蒙老師給我寫書的機會),自開始寫書以後,深深地體會到寫文章對本身有多大的幫助。不只能強化理解知識點,並且寫做過程當中也會常常性地遇到問題、冒出新想法,同時爲了文章的完整性,不可缺乏地會作不少實驗,查不少資料。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只要敢查、多查,各方面的知識點都會慢慢累積,增加本身的見識。
相信寫過書的人都知道,要認真、負責地寫一本書有多累,與之相應的是有多少收穫(寫書是賺不了幾個錢的)。因此,個人文章幾乎都是按照寫書的風格寫的,只有這樣,我本身才會從寫文章中不斷進步。
想必各位ITer們,歷來都沒有停下過學習的腳步,畢竟社會和技術都變化太快了。我也同樣,一直堅持學習着,但我是個強迫症患者,遇到問題總想搞清楚,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由於本身的折騰而鬧得心情焦灼(喜歡研究的人、強迫症患者必定跟我有相似的經歷)。在把遇到的問題研究清楚以前,幾乎老是會花掉大量的時間,短則半天或一天,長則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
另外,爲了保證文章的準確性、完整性,不少時候會花大量時間去作實驗、查大量資料並整理、總結。特別是寫那些服務軟件類文章,幾乎每一個服務軟件都要看不少官方手冊。
很不幸,我買不起時間的單,現代人都買不起時間的單。強迫症患者之因此是強迫症患者,就是最後仍是會去買這個單。強行買單,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失去的時間老是最珍貴的,我只能安慰本身,我失去的時間對本身、對別人都是有價值的。但改革總會陣痛,個人陣痛是我失去的時間。
在此斗膽鼓勵各位寫博客,由於寫博客的好處不少。它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本身,不少平時想不到、想不通的東西,在寫文章的時候常常會啓發式地閃現。有些是靈感,有些是頓悟,更重要的是持續不斷地在向前進步着。
學IT技術(山東藍翔最強),每一個人都很容易遺忘曾今學過的東西。本身親手寫下文章,寫完後對本身寫的內容會很熟悉,雖然同樣會忘,但之後想找答案,或者面試前翻一翻,會很方便。
可能有些人說本身不知道怎麼寫博客。其實,只要開始寫,並堅持寫,早晚會找到本身的style,網絡文章原本就是"free style"的。因此,那些想寫,又沒有寫的道友們,請踏出第一步,"向前看,齊步走",而後奔跑。
固然,認真寫文章,必然會花去大量時間。如何去衡量,就須要本身去決定了。
寫這些文章,有得有失。但我會堅持寫下去,堅持到何時我也不知道。至少,在我目前的計劃中,還有不少內容要寫。
最後,來個慣例:
沒想到寫了整整一個晚上,該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