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模式之美學習(一):設計模式對編程工做者是很重要的,它的做用不言而喻。

繼數據結構與算法之美后,王爭老師的專欄又開始更新了,此次是《設計模式之美》,但願學習以後會對本身有所提高。在此記錄下本身的學習筆記,但願對本身或者看到的讀者都有所裨益。前端

爲何每一個程序員都要儘早地學習並掌握設計模式相關知識?

1. 應對面試中的設計模式相關問題程序員

學習設計模式和算法同樣,最功利、最直接的目的,可能就是應對面試了。面試

無論你是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仍是全棧工程師,在求職面試中,設計模式問題是被問得頻率比較高的一類問題。特別是一些像 BATTMD 這樣的大公司,比較重視候選人的基本功,常常會拿算法、設計模式之類的問題來考察候選人。算法

2. 告別寫被人吐槽的爛代碼編程

咱們常常說,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實際上,代碼能力是一個程序員最基礎的能力,是基本功,是展現一個程序員基礎素養的最直接的衡量標準。你寫的代碼,實際上就是你名片。後端

3. 提升複雜代碼的設計和開發能力設計模式

大部分工程師比較熟悉的都是編程語言、工具、框架這些東西,由於天天的工做就是在框架里根據業務需求,填充代碼。實際上,這樣的工做並不須要你具有很強的代碼設計能力,只要單純地能理解業務,翻譯成代碼就能夠了。安全

可是,有一天,leader 讓開發一個跟業務無關的比較通用的功能模塊,面對這樣稍微複雜的代碼設計和開發,就發現會有點力不從心,不知從何下手了。由於只是完成功能、代碼能用,可能並不複雜,可是要想寫出易擴展、易用、易維護的代碼,並不容易。前端工程師

如何分層、分模塊?應該怎麼劃分類?每一個類應該具備哪些屬性、方法?怎麼設計類之間的交互?該用繼承仍是組合?該使用接口仍是抽象類?怎樣作到解耦、高內聚低耦合?該用單例模式仍是靜態方法?用工廠模式建立對象仍是直接 new 出來?如何避免引入設計模式提升擴展性的同時帶來的下降可讀性問題?……各類問題,一會兒擠到面前。數據結構

4. 讓讀源碼、學框架事半功倍

對於一個有追求的程序員來講,對技術的積累,既要有廣度,也要有深度。不少技術人早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學習框架、中間件的時候,都會抽空去研究研究原理,讀一讀源碼,但願能在深度上有所積累,而不僅是略知皮毛,會用而已。

有些人看源碼的時候,常常會遇到看不懂、看不下去的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狀況?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緣由很簡單,那就是你積累的基本功還不夠,你的能力還不足以看懂這些代碼。

5. 爲你的職場發展作鋪墊

普通的、低級別的開發工程師,只須要把框架、開發工具、編程語言用熟練,再作幾個項目練練手,基本上就能應付平時的開發工做了。可是,若是你不想一生作一個低級的碼農,想成長爲技術專家、大牛、技術 leader,但願在職場有更高的成就、更好的發展,那就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基礎知識的積累。

你去看大牛寫的代碼,或者優秀的開源項目,代碼寫得都很是的優美,質量都很高。若是你只是框架用得很溜,架構聊得頭頭是道,但寫出來的代碼很爛,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不少不合理的、能夠改進的地方,那你永遠都成不了別人心目中的「技術大牛」。

總結

總結一下的話,主要有這樣五點:應對面試中的設計模式相關問題;告別寫被人吐槽的爛代碼;提升複雜代碼的設計和開發能力;讓讀源碼、學框架事半功倍;爲你的職場發展作鋪墊。

投資要趁早,這樣咱們才能儘早享受複利。一樣,有些能力,要早點鍛鍊;有些東西,要早點知道;有些書,要早點讀。這樣在你後面的生活、工做、學習中,才能一直都發揮做用。不要等到好多年後,看到了,才恍然大悟,後悔沒有早點去學、去看。

設計模式做爲一門與編碼、開發有着直接關係的基礎知識,是你如今就要開始學習的。早點去學習,之後的項目就均可以拿來鍛鍊,每寫一行代碼都是對內功的利用和加深,是能夠受益一整個職業生涯的事情。

從哪些維度評判代碼質量的好壞?如何具有寫出高質量代碼的能力?

對於程序員來講,辨別代碼寫得「好」仍是「爛」,是一個很是重要的能力。這也是咱們寫出好代碼的前提。畢竟,若是咱們連什麼是好代碼、什麼是爛代碼,都分辨不清,又談何寫出好代碼呢?

如何評價代碼質量的高低?

下面是描述代碼質量的全部經常使用詞彙:

靈活性(flexibility)、可擴展性(extensibility)、可維護性(maintainability)、可讀性(readability)、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易修改性(changeability)、可複用(reusability)、可測試性(testability)、模塊化(modularity)、高內聚低耦合(high cohesion loose coupling)、高效(high effciency)、高性能(high performance)、安全性(security)、兼容性(compatibility)、易用性(usability)、整潔(clean)、清晰(clarity)、簡單(simple)、直接(straightforward)、少便是多(less code is more)、文檔詳盡(well-documented)、分層清晰(well-layered)、正確性(correctness、bug free)、健壯性(robustness)、魯棒性(robustness)、可用性(reliability)、可伸縮性(scal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優雅(elegant)、好(good)、壞(bad)……

實際上,咱們很難經過其中的某個或者某幾個詞彙來全面地評價代碼質量。由於這些詞彙都是從不一樣維度來講的。這就比如,對於一我的的評價,咱們須要綜合各個方面來給出,好比性格、相貌、能力、財富等等。代碼質量高低也是一個綜合各類因素獲得的結論。咱們並不能經過單一的維度去評價一段代碼寫的好壞。好比,即便一段代碼的可擴展性很好,但可讀性不好,那咱們也不能說這段代碼質量高。

除此以外,不一樣的評價維度也並非徹底獨立的,有些是具備包含關係、重疊關係或者能夠互相影響的。好比,代碼的可讀性好、可擴展性好,就意味着代碼的可維護性好。不過,咱們真的能夠客觀地量化一段代碼質量的高低嗎?答案是否認的。對一段代碼的質量評價,經常有很強的主觀性。

正是由於代碼質量評價的主觀性,使得這種主觀評價的準確度,跟工程師自身經驗有極大的關係。越是有經驗的工程師,給出的評價也就越準確。因此,這也致使若是沒有人指導的話,本身一我的悶頭寫代碼,即使寫再多的代碼,代碼能力也可能一直沒有太大提升。

最經常使用的評價標準有哪幾個?

其中幾個最經常使用的、最重要的評價標準,來詳細講解,其中就包括:可維護性、可讀性、可擴展性、靈活性、簡潔性(簡單、複雜)、可複用性、可測試性。

1. 可維護性(maintainability

落實到編碼開發,所謂的「維護」無外乎就是修改 bug、修改老的代碼、添加新的代碼之類的工做。所謂「代碼易維護」就是指,在不破壞原有代碼設計、不引入新的 bug 的狀況下,可以快速地修改或者添加代碼。所謂「代碼不易維護」就是指,修改或者添加代碼須要冒着極大的引入新 bug 的風險,而且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維護、易維護、不易維護這三個概念不難理解。不過,對於實際的軟件開發來講,更重要的是搞清楚,如何來判斷代碼可維護性的好壞。從正面去分析一個代碼是否易維護稍微有點難度。不過,咱們能夠從側面上給出一個比較主觀但又比較準確的感覺。若是 bug 容易修復,修改、添加功能可以輕鬆完成,那咱們就能夠主觀地認爲代碼對咱們來講易維護。相反,若是修改一個 bug,修改、添加一個功能,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那咱們就能夠主觀地認爲代碼對咱們來講不易維護。

2. 可讀性(readability

軟件設計大師 Martin Fowler 曾經說過:Any fool can write code that a computer can understand. Good programmers write code that humans can understand.翻譯成中文就是:「任何傻瓜都會編寫計算機能理解的代碼。好的程序員可以編寫人可以理解的代碼。」

代碼的可讀性應該是評價代碼質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咱們在編寫代碼的時候,時刻要考慮到代碼是否易讀、易理解。除此以外,代碼的可讀性在很是大程度上會影響代碼的可維護性。畢竟,無論是修改 bug,仍是修改添加功能代碼,咱們首先要作的事情就是讀懂代碼。代碼讀不大懂,就頗有可能由於考慮不周全,而引入新的 bug

既然可讀性如此重要,那咱們又該如何評價一段代碼的可讀性呢?

實際上,code review 是一個很好的測驗代碼可讀性的手段。若是你的同事能夠輕鬆地讀懂你寫的代碼,那說明你的代碼可讀性很好;若是同事在讀你的代碼時,有不少疑問,那就說明你的代碼可讀性有待提升了。

3. 可擴展性(extensibilty

可擴展性也是一個評價代碼質量很是重要的標準。它表示咱們的代碼應對將來需求變化的能力。跟可讀性同樣,代碼是否易擴展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代碼是否易維護。那到底什麼是代碼的可擴展性呢?

代碼的可擴展性表示,咱們在不修改或少許修改原有代碼的狀況下,經過擴展的方式添加新的功能代碼。說直白點就是,代碼預留了一些功能擴展點,你能夠把新功能代碼,直接插到擴展點上,而不須要由於要添加一個功能而大動干戈,改動大量的原始代碼。

4. 靈活性(flexibility

靈活性是一個挺抽象的評價標準,要給靈活性下個定義也是挺難的。不過,咱們能夠想一下,什麼狀況下咱們纔會說代碼寫得好靈活呢?我這裏羅列了幾個場景,但願能引起你本身對什麼是靈活性的思考。

  • 當咱們添加一個新的功能代碼的時候,原有的代碼已經預留好了擴展點,咱們不須要修改原有的代碼,只要在擴展點上添加新的代碼便可。這個時候,咱們除了能夠說代碼易擴展,還能夠說代碼寫得好靈活。
  • 當咱們要實現一個功能的時候,發現原有代碼中,已經抽象出了不少底層能夠複用的模塊、類等代碼,咱們能夠拿來直接使用。這個時候,咱們除了能夠說代碼易複用以外,還能夠說代碼寫得好靈活。
  • 當咱們使用某組接口的時候,若是這組接口能夠應對各類使用場景,知足各類不一樣的需求,咱們除了能夠說接口易用以外,還能夠說這個接口設計得好靈活或者代碼寫得好靈活。

從剛剛舉的場景來看,若是一段代碼易擴展、易複用或者易用,咱們均可以稱這段代碼寫得比較靈活。因此,靈活這個詞的含義很是寬泛,不少場景下均可以使用。

5. 簡潔性(simplity

有一條很是著名的設計原則,你必定聽過,那就是 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Stupid。這個原則說的意思就是,儘可能保持代碼簡單。代碼簡單、邏輯清晰,也就意味着易讀、易維護。咱們在編寫代碼的時候,每每也會把簡單、清晰放到首位。

不過,不少編程經驗不足的程序員會以爲,簡單的代碼沒有技術含量,喜歡在項目中引入一些複雜的設計模式,以爲這樣才能體現本身的技術水平。實際上,思從深而行從簡,真正的高手能雲淡風輕地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複雜的問題。這也是一個編程老手跟編程新手的本質區別之一。

6. 可複用性(reusability

代碼的可複用性能夠簡單地理解爲,儘可能減小重複代碼的編寫,複用已有的代碼。實際上,代碼可複用性跟 DRYDon’t Repeat Yourself)這條設計原則的關係挺緊密的.

7. 可測試性(testability

相對於前面六個評價標準,代碼的可測試性是一個相對較少被說起,但又很是重要的代碼質量評價標準。代碼可測試性的好壞,能從側面上很是準確地反應代碼質量的好壞。代碼的可測試性差,比較難寫單元測試,那基本上就能說明代碼設計得有問題。

如何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代碼?

問如何寫出高質量的代碼,也就等同於在問,如何寫出易維護、易讀、易擴展、靈活、簡潔、可複用、可測試的代碼。

要寫出知足這些評價標準的高質量代碼,咱們須要掌握一些更加細化、更加能落地的編程方法論,包括面向對象設計思想、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編碼規範、重構技巧等。而全部這些編程方法論的最終目的都是爲了編寫出高質量的代碼。

總結

1. 如何評價代碼質量的高低?

代碼質量的評價有很強的主觀性,描述代碼質量的詞彙也有不少,好比可讀性、可維護性、靈活、優雅、簡潔等,這些詞彙是從不一樣的維度去評價代碼質量的。它們之間有互相做用,並非獨立的,好比,代碼的可讀性好、可擴展性好就意味着代碼的可維護性好。代碼質量高低是一個綜合各類因素獲得的結論。咱們並不能經過單一的維度去評價一段代碼的好壞。

2. 最經常使用的評價標準有哪幾個?

最經常使用到幾個評判代碼質量的標準是:可維護性、可讀性、可擴展性、靈活性、簡潔性、可複用性、可測試性。其中,可維護性、可讀性、可擴展性又是提到最多的、最重要的三個評價標準。

3. 如何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代碼?

要寫出高質量代碼,咱們就須要掌握一些更加細化、更加能落地的編程方法論,這就包含面向對象設計思想、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編碼規範、重構技巧等等。

面向對象、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編程規範、重構,這五者有何關係?

面向對象

主流的編程範式或者是編程風格有三種,它們分別是面向過程、面向對象和函數式編程。面向對象這種編程風格又是這其中最主流的。如今比較流行的編程語言大部分都是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大部分項目也都是基於面向對象編程風格開發的。面向對象編程由於其具備豐富的特性(封裝、抽象、繼承、多態),能夠實現不少複雜的設計思路,是不少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編碼實現的基礎。

須要掌握的7大知識點:

  • 面向對象的四大特性:封裝、抽象、繼承、多態
  • 面向對象編程與面向過程編程的區別和聯繫
  • 面向對象分析、面向對象設計、面向對象編程
  • 接口和抽象類的區別以及各自的應用場景
  • 基於接口而非實現編程的設計思想
  • 多用組合少用繼承的設計思想
  • 面向過程的貧血模型和麪向對象的充血模型

設計原則

設計原則是指導咱們代碼設計的一些經驗總結。設計原則這塊兒的知識有一個很是大的特色,那就是這些原則聽起來都比較抽象,定義描述都比較模糊,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解讀。因此,若是單純地去記憶定義,對於編程、設計能力的提升,意義並不大。對於每一種設計原則,咱們須要掌握它的設計初衷,能解決哪些編程問題,有哪些應用場景。只有這樣,咱們才能在項目中靈活恰當地應用這些原則。

須要掌握的經常使用設計原則:

  • SOLID 原則 -SRP 單一職責原則
  • SOLID 原則 -OCP 開閉原則
  • SOLID 原則 -LSP 裏式替換原則
  • SOLID 原則 -ISP 接口隔離原則
  • SOLID 原則 -DIP 依賴倒置原則
  • DRY 原則、KISS 原則、YAGNI 原則、LOD 法則

設計模式

設計模式是針對軟件開發中常常遇到的一些設計問題,總結出來的一套解決方案或者設計思路。大部分設計模式要解決的都是代碼的可擴展性問題。設計模式相對於設計原則來講,沒有那麼抽象,並且大部分都不難理解,代碼實現也並不複雜。這一塊的學習難點是瞭解它們都能解決哪些問題,掌握典型的應用場景,而且懂得不過分應用。

經典的設計模式能夠分爲三大類:建立型、結構型、行爲型。

1. 建立型

經常使用的有:單例模式、工廠模式(工廠方法和抽象工廠)、建造者模式。
不經常使用的有:原型模式。

2. 結構型

經常使用的有:代理模式、橋接模式、裝飾者模式、適配器模式。
不經常使用的有:門面模式、組合模式、享元模式。

3. 行爲型

經常使用的有:觀察者模式、模板模式、策略模式、職責鏈模式、迭代器模式、狀態模式。
不經常使用的有:訪問者模式、備忘錄模式、命令模式、解釋器模式、中介模式。

編程規範

編程規範主要解決的是代碼的可讀性問題。編碼規範相對於設計原則、設計模式,更加具體、更加偏重代碼細節。即使你可能對設計原則不熟悉、對設計模式不瞭解,但你最起碼要掌握基本的編碼規範,好比,如何給變量、類、函數命名,如何寫代碼註釋,函數不宜過長、參數不能過多等等。

代碼重構

在軟件開發中,只要軟件在不停地迭代,就沒有一勞永逸的設計。隨着需求的變化,代碼的不停堆砌,原有的設計一定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咱們就須要進行代碼重構。重構是軟件開發中很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持續重構是保持代碼質量不降低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避免代碼腐化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而重構的工具就是咱們前面羅列的那些面向對象設計思想、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編碼規範。

須要掌握的知識點有:

  • 重構的目的(why)、對象(what)、時機(when)、方法(how);
  • 保證重構不出錯的技術手段:單元測試和代碼的可測試性;
  • 兩種不一樣規模的重構:大重構(大規模高層次)和小重構(小規模低層次)。

五者之間的聯繫

  • 面向對象編程由於其具備豐富的特性(封裝、抽象、繼承、多態),能夠實現不少複雜的設計思路,是不少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等編碼實現的基礎。
  • 設計原則是指導咱們代碼設計的一些經驗總結,對於某些場景下,是否應該應用某種設計模式,具備指導意義。好比,「開閉原則」是不少設計模式(策略、模板等)的指導原則。
  • 設計模式是針對軟件開發中常常遇到的一些設計問題,總結出來的一套解決方案或者設計思路。應用設計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代碼的可擴展性。從抽象程度上來說,設計原則比設計模式更抽象。設計模式更加具體、更加可執行。
  • 編程規範主要解決的是代碼的可讀性問題。編碼規範相對於設計原則、設計模式,更加具體、更加偏重代碼細節、更加能落地。持續的小重構依賴的理論基礎主要就是編程規範。
  • 重構做爲保持代碼質量不降低的有效手段,利用的就是面向對象、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編碼規範這些理論。

實際上,面向對象、設計原則、設計模式、編程規範、代碼重構,這五者都是保持或者提升代碼質量的方法論,本質上都是服務於編寫高質量代碼這一件事的。當咱們追本逐源,看清這個本質以後,不少事情怎麼作就清楚了,不少選擇怎麼選也清楚了。好比,在某個場景下,該不應用這個設計模式,那就看能不能提升代碼的可擴展性;要不要重構,那就看重代碼是否存在可讀、可維護問題等。

總結
image.png

歡迎小夥伴們和我一塊兒學習。
image.png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發平臺 OpenWrite 發佈!
更多內容請點擊個人博客 沐晨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