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系列】SAP庫齡報表邏輯理解

公衆號: SAP Technical
本文做者: matinal
 

 

前言部分

你們能夠關注個人公衆號,公衆號裏的排版更好,閱讀更溫馨。html

存貨賬齡和呆滯料分析 

一般庫存週轉率高,則賬齡低,存貨賬齡高將引發呆滯甚至廢料,好比有保質期的食品和藥品, 庫存帳齡超過保質期直接就是廢物,某家企業呆滯料居然高達2億,對於利潤率低的企業絕對算得上致命打擊。不一樣企業不一樣物料定義的呆滯週期不一樣,那麼ERP如何定義和計算呆滯料呢?好比AB類物料超過180天未動即呆滯,C類超過90天未使用即呆滯, ERP中的計算邏輯能夠參考以下: 安全

簡易型 

a.先取物料的最後出入庫時間 
b.輸入呆滯查詢時間或當前時間 
c.二者相減大於90天的即呆滯品,並顯示呆滯時間和呆滯數量。 

如今,假設物料DZ1前期無庫存,2008/01/01購入1000個,2008/04/04消耗1個,2008/06/06消耗1個,2008/11/11消耗1個,到2008/12/01來看DZ1的呆滯狀況,因爲2008/11/11有消耗,則2008/12/01分析時認爲DZ1無呆滯,實際上該料呆透了呆得可愛極了,1年下來總共才消耗了仨,呆滯了997個。 htm

增強型 

a.先取物料的最後入庫時間和當時數量 
b.再查物料最後出庫時間和數量 
c.二者相減大於90天的即呆滯品, 並顯示呆滯時間和呆滯數量。 

如今,假設物料DZ1前期無庫存,2008/01/01購入1000個,2008/04/04消耗1個,2008/06/06消耗1個,2008/11/11消耗1個,到2008/12/01來看DZ1的呆滯狀況, 能夠計算出呆滯997個和呆滯時間,可是實務中存貨是連續補充和消耗的,假設2008/10/10再次補收了某未清採購單的10個(之後再不採購了),根據此邏輯,假設無批次管理,將認爲DZ1一點也不呆滯,實際上呆滯得很透徹。 blog

批次型 

接上例,假設物料DZ1前期無庫存,2008/01/01購入1000個,批次1,2008/04/04消耗1個,2008/06/06消耗1個,2008/11/11消耗1個 ,2008/10/10再次補收了某未清採購單的10個,批次2, 默認使用先進先出,則呆滯品爲997, 2008/10/10的10個暫時不呆滯,慢慢變呆滯。 內存

增強型和批次型的區別在於: 

物料的收發是不斷持續的,無批次管理的物料你沒法知道具體消耗的到底是哪次採購入庫的物料,所以你沒法準確判斷物料呆滯數量。簡單實例,物料A在過去三年中採購了250次,每次100個,過去三年到如今發料25次,每次250個,即便實物是按採購入庫前後存放,發放也大概是按前後入庫發料,若是ERP系統中無批次管理,除非你模擬批次,從最初的第一次入庫根據總消耗數扣除,一直扣除到最近的一次入庫,象本例歷史總消耗數爲6250個,則採購第63次(63*100>25*250)就知足消耗,後187再根據入庫時間計算呆滯,這種每次抓全部歷史業務的報表基本上是沒法跑出數據的,自己邏輯思路就很呆滯,哪裏還能計算出庫存的呆滯。若是使用批次,則只要首先查找出批次>0的再根據該批入庫時間簡單就能計算出賬齡判斷是否呆滯,固然,實現批次也有不少反作用。 get

第二篇:

庫存帳齡 

討論庫存帳齡分析的目的與後續的分析方法,爲下降庫存提供實際的操做方法。 
1.    庫存帳齡與庫存週轉率 
……提到庫存帳齡,就不得不說到庫存週轉率。庫存週轉率是在某特定的週期,銷售成本與存貨平均餘額的比率。用以衡量必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週轉速度,是反映企業的供應鏈的總體效率的績效指標之一,並且不少企業都把它做爲總體經營業績的考覈指標之一。而庫存帳齡是在某時間節點,某種或者某類存貨的庫存時間的加權平均值。很明顯,庫存週轉率越高,庫存帳齡越低,可是兩者又不是反比關係(比較簡單的證實就是一樣的平均庫存,入庫時間的不一樣就會引發庫存帳齡很大的差別),因此雖然這兩者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是不能簡單的把庫存帳齡當作庫存週轉率的一個衍生指標來對待。 
2.    庫存帳齡分析的目的 
……在庫存帳齡分析中,其目的主要有如下兩點: 
1、庫存成本的控制。庫存帳齡在ERP系統內,應該能夠查詢指定的時間點,各庫存存貨的庫存帳齡狀況,即從入庫起在倉庫中放置了多久。與應收帳款的帳齡同樣,存貨的庫存帳齡越長,說明週轉越慢,佔壓的資金也就越多。這也就是咱們你們日常所說的呆滯料。對於呆滯料,應該分析其產生的緣由,從計劃的源頭控制入手,才能最有效的下降無效的庫存,達到下降庫存總額的目的。呆滯料實際上包括兩部分:不周轉的物料和週轉慢的物料,對於不周轉的物料,顯然除了上述工做外,還應該作相應的處理:好比代用或者變賣。 
2、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等同於應收帳款的壞帳計提,對於超齡的庫存,也應該作好存貨損失的準備,更真實的反映庫存的實際價值。 
3.    庫存帳齡的計算 
……手工計算庫存帳齡是很困難的。在ERP系統中,庫存帳齡的計算至關方便。若是要計算某一倉庫或者所有存貨的庫存帳齡(雖然該數字可能沒有實際的意義),那麼公式以下: 
庫存帳齡=∑(批次入庫金額/統計時點庫存總額*批次入庫時間)。 
下面我舉例一說明: 
在2008年10月6日,存貨A的庫存爲1000,系統自動搜索入庫單,獲得以下入庫單: 
入庫單號 日期    數量 
NO.025     10月5日 入庫 200 
NO.023     10月4日 入庫 300 
NO.022     10月3日 入庫 300 
NO.020     10月2日 入庫 400 
NO.015     10月1日 入庫 100 
系統默認先進先出的原則,從10月6日的入庫單倒推滿1000爲止,也就是200(10月5日)+300(10月4日)+300(10月3日)+200(10月2日入庫的400只取值200便可)=1000. 
那麼:庫存帳齡=200*/1000*1+3000/100*2+300/1000*3+200/1000*4=0.2+0.6+0.9+0.8=2.5天 
庫存帳齡還有另一種報表方式,反映的是庫存帳齡的集中度,舉例二以下: 
庫存30天如下的金額: 1000 
庫存30天--90天的金額:   2000 
庫存 90天--180天的金額: 1500 
庫存 180天以上的金額: 500 
4.   庫存帳齡標準的設定 
……經過上面的討論,咱們已經知道了庫存帳齡分析的目的,和庫存帳齡的計算方法,可是,在現實的管理中,如何知道某種存貨的庫存時間長了呢?如何定義呆滯料,標準是什麼呢? 
我下面介紹一下我我的的想法: 
一、按照財務對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的期限設定。好比:財務規定超過180天,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爲2%;超過360天,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爲5%。那麼結合庫存帳齡集中度的表格,對超過180天以上的物料應該當即處理,上面例二中超過180天的500就應該按照比例計提了。對於90天以上的物料應該額外關注。 
二、按照公司制定的存貨週轉率設定庫存帳齡標準。舉例以下: 
存貨週轉率設定爲1次/月,那麼庫存帳齡的平均值是0.5月,最大值不能超過1月。按照ABC分類,A類物料佔存貨總額的80%,B類物料佔存貨總額的15%,C類物料佔存貨總額的5%。顯然,把全部的物料設置爲一樣的週轉速率是不對的,對A類物料的額外關注,多定貨,分批次,對於下降庫存總額是最有效的。那麼:假定,B類物料的爲2個月,C類物料的帳齡爲4個月,在這個條件下,只有A類物料的帳齡不大於0.625月時才能夠知足要求:80%*0.625+15%*2.0+5%*4.0=1 
三、 按照每種物料的經濟批量設定。也就是說,物料的存儲時間不該超過經濟批量的平均消耗時間。這種計算方式忽略了安全庫存對於庫存帳齡的影響,可是很明顯,只適用於在物料均勻比較消耗,標準方差很小的狀況下。 
四、參考採購提早期肯定,物料的存儲時間不該超過採購的週期。顯然,這種方法比第3種更容易得到參考值。 
五、若是該物料有保質期,庫存帳齡超過保質期就是報廢了。那麼結合ERP系統中的保質期和批次管理,該庫存帳齡的危險期必然要小於保質期。 
以上的各類方法要針對不一樣類型的物料,選擇使用。 
5.    ……後續的工做 
……在物料管理工做中,庫存帳齡分析的方法,是發現庫存積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是發現問題很重要,更重要的如何解決問題。 
因此,在發現物料積壓的狀況以後,必定要把發現的問題立項解決,完成一個PDCA的循環。當庫存下降後,更容易發現庫存的問題,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 
須要注意的是: 
一、對於發現積壓的物料,不能一律予以一樣的關注,由於管理也須要成本的。發動機週轉速度變慢,要比標準件積壓更可怕。 
二、在庫存帳齡分析中,用金額表示比用數量表示,更直觀,更有效。 
三、對於標準帳齡的設定,也是須要不斷修正的,由於提升庫存的週轉速度,下降無效庫存爲最終目的。 
四、 庫存帳齡分析是過後諸葛亮,是糾正方法,遠不如事先控制也就是預防有效。在這點上,與質量管理的原理是同樣的。 
在處理庫齡時,須要注意的一個就是如何肯定庫齡,就是每一個物料的出生日期,一種是按照先進先出法,這種方式須要明確的就是是按照記帳日期仍是系統維護日期,若是中間刪除一筆記錄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是須要大量的數據計算,解決的方式能夠經過結帳的方式來防止過多的前期刪除致使從新計算,sap中就是採用的結帳後不準再作,對這種方式頗有用,第二個就是按照一個批次的方式,直接取一個批次的最小值做爲庫存的日期,這樣能夠每次產生入庫時比對。 
1\入庫日期的確認問題. 採用入庫單的日期,仍是採用物品首次入庫的日期? 
若是是入庫單的日期,則若是發生倉庫的調撥,退貨,庫存的盤盈.....等一系列入庫業務時,物料入庫日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當成庫齡計算日期,而應該以該物料首次入庫的日期來計算庫齡.那麼,首次入庫日期如何來確認? 
2\若是採用流水賬的庫存入庫及出庫控制方式下,能夠肯定的每一個入庫單都會對應一個或者多個出庫單,任何一個出庫單均可能從一個入庫單或者多個入庫單上出物品,並讓系統嚴格控制和跟蹤到相應的入庫單,此時入庫單上的數量能夠表達爲庫存數量=入庫數量-出庫單已經出庫的數量.那麼庫齡的計算方式能夠這麼理解爲 
∑有庫存量的入庫單(入庫數量-已出庫數量)*(查詢截止日期-入庫日期)/庫存總量 效率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