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很久沒有更新了,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一直在思考個人公衆號的定位,能個你們帶來什麼價值。15年畢業的時候寫博客純粹是爲了記錄學習內容,後來公衆號火了之後,有人建議我開通公衆號,寫了新文章同步發到公衆號上,這樣關注個人粉絲們就能及時看到個人文章。因而我開通了公衆號,陸陸續續寫了兩三年,主要以技術內容爲主。如今在思考,其實技術內容網上有很是多同類的文章,我寫的帶給你們的收益仍是頗有限的,可是有些小粉絲對於我在職場中的經驗,工做五年來如何找準本身的定位,如何三年在北京買房等仍是很感興趣的。因而之後內容可能會更偏向於這些通用的總結經驗,適用面更廣。不知道你們喜不喜歡~程序員
今天想給你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接私活?算法
私活,是一個你永遠聽到有人再說,可是你永遠不知作別人到底在作什麼的詞。緣由很簡單,賺錢的事兒,別人爲啥要免費分享給你?我如今決定這篇文章,是由於:我之後不作私活了。緣由很簡單,公司禁止+沒有額外的時間。因此很是願意把以前的作私活的經驗分享給你們。學習
去年7月其實我就想寫這篇文章了,還發了微博,可是因爲當時還在某度,看我公衆號的同事、領導,領導的領導很是多,不方便寫,因此拖到了如今才寫。望你們見諒。(因此我但凡說了要寫的,立了flag,確定要寫的,嗯)flex
我能夠絕不避諱的說:就是想賺錢。討論賺錢這個事沒什麼很差意思的,有慾望想要賺更多的錢更沒有什麼好羞恥的。你們都知道,程序員是一個起薪高、但我的發展差別明顯、中年危機感嚴重的一個職業。35歲以後何去何從,是否會被裁人,是不少中年人焦慮感的來源。而中年,又是一個面臨各方面壓力的時期,因此儘早的積累財富+增長被動收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畢業的時候一直頗有焦慮感,滿腦子就想着賺錢買房,解決基本的經濟問題,因此跳槽多(並非很可取)+瘋狂熬夜作私活,而後順利的辦了工做居住證買了房。因此如今在工做的時候,可以焦慮感不那麼嚴重的去專心工做,盡心盡力的去工做,作本身真正想作的事。網站
除了賺錢之外,我更想經過私活逼着本身提高本身的技術能力。我在選擇私活的時候,都是跟工做方向是一致的,這樣能保證本身在下班時間,不想學習的時候也能瘋狂push本身去完成跟甲方簽好合同,必須作的活,無形之中保證了本身的學習和練習時間。ui
其實除了賺錢和逼着本身提高技術能力之外,還有一個更長期的收益:人脈。作私活會極大的擴展你的圈子,甲方乙方、志同道合的人、資深大牛等,對你將來的職業發展道路都有很多幫助,我之前會作三年職業規劃,可是後來認識的人多了,發現根本預測不了三年後的職業發展,只能預測一年的就不錯了,三年後的發展比本身預想的要好多了。因此也很感謝以前作私活的這段經歷。職業規劃
私活的種類太多了,選擇的成本也是不可忽視的,選了A,就沒有時間作B,A和B哪一個更好?雖然不能有100%的判斷標準,可是根據個人經驗,總結了三條關於接私活的原則,但願對你們有所幫助:
1. 本職工做永遠是第一位的:若是公司不容許、或者所在的團隊默認不容許,放棄吧。剛開始作私活賺的那點錢,遠不及本職工做帶來的長期收益大。
2. 充分考慮本身的沉沒成本:時薪最低不低於你如今工做時薪。個人原則是衡量好難度+人力成本後,再至少乘以2,報交付時間和報酬,而後再協商。這樣能保證本身可以及時交付,也不至於作的時候很勉強。
3. 作長期收益的事:切忌撿芝麻丟西瓜,最好與本身的工做內容強相關。兼職滴滴司機、低價格的家教、餐館服務員等時間和彙報不成正比的工做,不在我說的範圍內(固然沒有任何其實以上各類職位的意思,只是表述選擇很重要)spa
如今的環境和幾年前已經很不同了,之前程序員常見的私活有很多是豬八戒等外包網站,我其實不是很推薦,本身也歷來沒有在這些網站上註冊過,由於前期付出的花時間挑選匹配的成本過高。不符合個人第二個原則。我要推薦的有好幾類,篇幅緣由,今天先說推薦的第一類——打比賽/作模型code
關注個人粉絲們,作算法的巨多,15年算法尚未像如今這麼卷的時候,有很多中小型公司不想招一個長期的算法工程師,一般會經過模型外包的方式交給別人去作,後期適當維護就能夠。早期的價格仍是很是可觀的,一般一個模型根據難易程度訂價在1~5w之間,極少部分也有更高的。對於一個熟練工來講,大約須要1人/周~1人/月的工做量(前提是週六週末得保證有充足的時間來工做),若是團隊合做的話,效率更高,可是團隊也涉及溝通&效率&賺錢如何平衡的問題。我主要是單幹,不想牽扯太多的溝通精力。若是你有很是靠譜的朋友想一塊兒合做,也能夠。可是算法如今愈來愈內捲了,我已經兩年沒作了,因此也不太清楚市場行情是啥,初步估計應該不太樂觀。blog
若是找不到我上述所說的渠道,打比賽是一個很是不錯的方式。符合個人三點原則。常見的比賽平臺有kaggle、華爲雲、阿里天池、騰訊等的各類比賽等,獎金都比較豐厚。若是你剛開始打比賽,能夠先找一些小型的、週期短的、或者已經結束的比賽練練手,這樣能夠快速覆盤本身在比勝過程中的問題。若是是已經有必定經驗的,選擇比賽的時候,我建議如下幾點能夠參考參考:
平臺最重要。大平臺的含金量、流程、獎金等整個流程相對於小企業組織的比賽,相對更完善,若是有幸得到名詞,也能夠寫進簡歷里加分。前期的選擇,也是不可忽視的時間成本,若是選擇好,對於後面的參勝過程,長期收益都是很是值得的。
方向要匹配。若是你是作CV的,最好就參加CV的,如今有時間參加比賽的,除了精力很是旺盛的資深程序猿,大多數其實仍是以在校學生和工做三年如下的開發者爲主,那麼選擇本身研究方向的,尤爲是本身想進的企業,或者企業聯合辦賽的,就比各個方向都參加要好的多。前期的職業發展,不須要有多全面的人才,若是每一個方向都懂,但都不精,其實反而算劣勢。
相同平臺下選擇獎金多的。這點很重要,也沒有必要避開這點不談。若是都是同一梯隊的公司辦的比賽,一家獎金總共20w,一家200w,固然選擇200w的,除非真的是有情懷,或者是我前面所說的,你特別想去這家20w獎金的公司、方向特別匹配等。固然這點可能每一個人想法不同,我比較現實,考慮去作一件事的時候,會考慮清楚這件事的成本,但願能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
如何去找到這些比賽呢?在各大企業的官網、或者關注一些各家的公衆號、頭部科技自媒體公衆號,如機器之心、量子位等,基本均可以獲知比賽的信息,由於比賽前期都會有一段瘋狂的宣傳預熱期~
最後須要提醒的一點是:永遠永遠不要用公司的電腦、資源、工做時間來去打比賽!沒有查出來的,只是公司不想查你,實際上你的全部操做都是有記錄的,謹慎爲好,不要忘了前面說的第三個原則,不要撿了芝麻丟西瓜,很是得不償失。通常打比賽,主辦方會提供充足的計算資源,若是不提供,那,能夠明年不考慮參加這家了,換家吧,下一個更香~
寫到這裏,可能有些朋友們以爲,你說的這個難度好高啊,我不會怎麼辦?有沒有能夠練習的地方,我積累積累再去打比賽?自學寫代碼嘛?仍是自學去復現?一我的感受很沒有動力去作,老是堅持不下來怎麼辦?
正好最近咱們組織了一個很是具備極客精神的活動:MindCon極客周。作什麼呢?在12月14日~12月25日,天天一個城市連續作分享+改bugfix。你們一塊兒來協做,能夠收穫好幾點:
1. 學習如何contribute、提pr,爲之後打比賽熟悉流程作鋪墊
2. 學習如何解決簡單的bugfix,不少bug其實本質都是某一個方向,或者模塊的實現,解決一些特定的問題,至關於咱們把比賽的不少步驟分解了,如今帶領你們完成初級的bugfix(固然也有困難的),學會分解和解決任務
3. 認識志同道合的人和大牛。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些研發來專門講解如何解bugfix,在整個過程當中,不只能夠直接和這些資深程序員交流,還能夠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之後比賽想找隊友也很是方便了。
若是你感興趣的話,能夠直接添加小助手:mindspore0328,告訴他你所在的城市,他會把你拉進到城市羣裏,14號開始會放出bugfix的題目。點擊閱讀原文能夠看MindCon的細則。
我忽然想起來,這個活動是有獎勵的,完成bugfix等一些任務,能夠得到價值1500的機械鍵盤、索尼耳機等等。主要是我以爲,相比於這些實物獎勵,前面的三個獎勵對我的的長期收益更大,因此這個算是錦上添花啦~
北京的同窗能夠直接加我,給我發消息:北京,我拉你進羣就行
最後:你們不要以爲這是廣告啦,前面是認真總結的經驗,後面推薦的是以爲比較好的平臺和內容,感興趣的同窗能夠參加~這個系列會有好幾篇內容,下一篇跟你們談談其餘種類的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