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ERP
內容提要:ERP的概念實際上已經演變爲一個大衆化的通俗的概念,它就是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同義詞,只要是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內容都是ERP的範疇。企業管理的過程就是圍繞三項任務的監控執行過程,具體表現爲任務的下達、任務的執行過程控制、任務執行結果的統計分析。由此,爲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的ERP系統應該以三個訂單做爲其基本業務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由此內容演變出任意的業務管理流程,計劃管理則是訂單的一種產生方式。ERP對管理最誘人的改變,就是完全改變了一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即基本消除了距今爲止耗費各級管理者寶貴時間的80%以上的「彙報制」。
關鍵詞:ERP應用、企業信息化、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信息化現在已經成爲了各種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必選之路,隨之而至的則是ERP這個概念的風靡。然而,到底應該怎樣認識ERP,隨着企業管理信息化的不斷普及,ERP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否已經發生了變化,ERP會怎樣影響企業管理的業務流程,ERP是以什麼樣的管理方式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爲探討這些問題,本文試圖以一種解析ERP的方式就這些問題發表一些我的見解。固然不敢說這些見解具備什麼權威性,僅僅是一家之言而已,若是這些見解可以使得從事相關專業的人士們有所觸動,可以引起一些對ERP應用意識上的改變,就足以告慰本做者了,而即使波瀾不驚也應該是正常之理,在現在信息化的時代,百家爭鳴比以往任什麼時候候都更具造成真理的典型意義,何必擔憂此文沉入信息的×××大海中呢?可以作到有感而發自己就是一種快意。
1、 ERP的概念解析
翻開有關ERP內容的書籍,幾乎全部的做品都會在開始就介紹ERP的概念,或者引經據典深刻闡述其內涵,或者融內旁通描繪其合理擴展的外延。固然,這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也是ERP學者們付出心血的結晶,正是這些真知灼見多年來不斷地傳播和實踐,促成了今天中國企業普及ERP應用的局面。做爲一個多年來從事ERP工做教育與實踐者,在欣佩衆多學者們爲ERP事業作出貢獻的同時,很欣慰ERP在中國企業的實踐獲得了長足進展,也不妨對ERP的概念表達一點「真知灼見」。
ERP的概念實際上已經演變爲一個大衆化的通俗的概念,或者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樣的概念已經沒有必要再深刻細緻地去定義它的內涵和外延,它就是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同義詞,只要是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內容都是ERP的範疇。
ERP概念剛開始推出時,因爲人們對它的陌生,須要給以大量的解釋,須要一種相對固定的定義,給以相對明確的概念內涵和外延。此時,毫無疑問須要藉助權威人士的明肯定義以正視聽,隨着ERP應用的不斷深刻,人們更關心的問題必定轉變爲其應用價值的一面,固然,自己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基於其應用價值的,而這個應用價值的根本就是使得企業完成管理信息化。因此徹底能夠將企業管理信息化與ERP等同起來。追溯ERP概念的來源,確定涉及到MIS、MRP、MRP-等等,這些概念都是企業管理信息化的一個子集,在ERP的概念解釋中每每都將ERP描繪成比這些概念更普遍的概念,這種演進過程隨着量變而質變,乾脆直接與企業管理信息化等同不就免去過多的爭吵和解釋了嗎?並且ERP這一琅琅上口的說法即簡明又已經被公衆接受,何樂而不爲呢?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一個泛泛的概念,當ERP這個概念與它等同時,實際上意味着ERP已經被廣泛接受,此時已經徹底沒有必要再去爭論必須含有什麼功能纔是ERP,沒有什麼功能就不是ERP的問題。過去曾經有過的爭論,基本上源於MRP這個ERP中的基本元素,隨着應用的推廣,彷佛其它元素的擴展比這個元素更加迅速,這種客觀上的事實極大地豐富了ERP的內容,以致於使得ERP足以成爲企業管理信息化的代名詞。而現今還要爭論到底必須有哪些功能纔算是ERP的話,只會顯得過於學究,或者只能認爲是一種利益驅動的商業炒做了。固然,ERP確定是與商業利益相關聯的,最直接的關聯者就是各種ERP軟件供應商,不難設想,若是那一個軟件供應商可以炒做出另一個概念而被大衆接受的話,那不妨你們都跟着該一個稱呼也何嘗不可。可是估計如今這種形式下,在ERP已經被廣泛接受的環境中,恐怕是要大費周折的。
認爲ERP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絲毫都沒有貶低ERP的意思。由於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般所用的概念都是模糊的,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用「高個子」這樣一個概念來表示一我的的身高,人們每天在用,人人都會用,可是有誰可以準肯定義出到底多高才算是高個子呢?這必定是不能精肯定義的概念。若是考慮到不一樣的民族,甚至它的範圍都不可以肯定(模糊數學裏的率屬度)。儘管如此,人們在使用這個概念時並不會產生什麼歧義,並不所以而妨害人們對這個概念的使用。ERP是一個用來區別於手工管理的概念,也很難明確給出它的精確的定義,特別考慮到不一樣的行業應用ERP的內容也是徹底不一樣的,相同的行業因爲規模的不一樣應用的層次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ERP 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只要是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應用,都是ERP的範疇。很難給ERP劃分出一個肯定的邊界。
2、 ERP的業務流程解析
ERP是一個企業的業務處理系統,它與傳統的業務處理系統最大的差異在於傳統的業務處理系統是徹底由手工來進行業務處理,而ERP則特指由計算機來幫助進行業務處理。因此企業業務處理的流程是ERP的核心內容。固然,不一樣的企業其業務處理流程是不相同的,本文在對ERP的業務處理流程進行解析時,企圖經過一個ERP的抽象企業業務模式來進行解析,並但願這個抽象出來的模式可以適合大多數企業。
企業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藉助信息化手段高效率地完成管理任務。對於製造企業,其管理任務主要分爲三類:即銷售任務、生產任務、採購任務。他們之間的關係爲銷售任務肯定了生產任務,而生產任務肯定了採購任務。這是通常意義上的關係,在企業實際管理運做中,則不必定徹底是這種嚴格的肯定關係。這取決於企業是按訂單生產,仍是按庫存生產。更具說服力的是對於企業來說,其採購還包含非生產性採購,其生產有時也會有產品試製的狀況。考慮到這個現實,在進行企業管理信息化系統設計時,應使其在操做上能夠是獨立運做的,也能夠是關聯性運做。
這三項任務其實是在驅動着企業的一個物流過程,即製造企業採購原輔料、包裝材料,加工成在製品、半成品、產成品,再將產品銷售出去的過程。這樣一個物流演變過程可所有集中反應在企業的庫存管理中,由於銷售任務對應產成品出庫,採購任務對應原輔料和包裝材料入庫,而生產任務則有原輔料、包裝材料的生產領用出庫和完工的產成品、半成品入庫。對於製造企業而言,其管理就是經過這三項任務的執行,促成企業物流進程,並在每個物流週期中造就物的升值,從而獲取企業利潤。而要清楚知道物的升值過程是怎樣發生的,升值的幅度到底有多大,也就是說企業在一輪物流以後到底有沒有得到利潤,獲利多少?就必須將物的流動過程以價值量反映出來,這就是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其形式就是從原始憑證到記帳憑證的轉換。
企業管理的過程就是圍繞三項任務的監控執行過程,具體表現爲任務的下達、任務的執行過程控制、任務執行結果的統計分析。由此,爲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的ERP系統應該以圖-1做爲其基本業務管理模式,而圖中的三個訂單則是這一基本模式的核心內容,由此內容演變出任意的業務管理流程。在這三個訂單中應該完整記錄下圍繞企業三項任務的全部管理操做,固然包含這些操做中的時間、數量、金額、責任人等等,由此實現整個企業的信息共享,基本上消除手工管理時成百上千種的單據、報表、臺賬,完全簡化企業管理方式。這三個訂單實際上已經將企業中最重要的三項任務的下達、執行、結果統計的內容所有記錄在案了,且在系統中的相關人員均可以在其權限範圍內查詢,因此原有的手工管理的單據、報表、臺賬將能夠最大限度地取消。
至於三個訂單間的關聯關係,則徹底是由經典的物料需求計劃來創建的,如圖-2所示。
這個經典的物料需求計劃將三個訂單的關係反映得淋漓盡致,在ERP中成爲了離散製造業最通用的計劃模型。真切地表達了爲銷售而進行生產,爲生產而進行採購的基本經營邏輯。精準地計算了銷售訂單、生產訂單、採購訂單之間的數量關係。
至此,本文解析的是製造企業的業務流程,爲不失通常性,不妨設想將圖-1中的生產任務和生產訂單拿掉,應該能夠認爲剩下的部分就是商業銷售企業的業務管理模式,對於商業企業而言,其最大的任務就是銷售任務和採購任務,它一樣是在追求利潤,它的物流過程與製造企業所不一樣的就是沒有生產加工過程,而其庫存管理也是寫照了企業的物流狀態變化的過程,其財務管理的目的也是爲了對這樣一個物流過程進行價值評價,從而確認企業在這樣一個物流過程當中可否獲利,可以得到多少利。因此說圖-1所反映的管理業務流程是具備廣泛性的,是一個企業內部管理流程的高度抽象。
此外,在製造企業中,有至關一部分企業並非離散製造業,其產品很難用物料清單這種形式表達出來,再加之或許有些企業的物料種類比之於離散製造業要少得多,甚至少到無須要計算機來幫助其進行計算的程度。對於這樣一些企業,其爲銷售而生產,爲生產而採購的基本經營邏輯是不會改變的,但這類企業並不須要自動產生生產計劃,或者生產計劃在每一個計劃期中的變化是比較簡單的變化。所以這類企業徹底能夠經過手工直接下達生產訂單和採購訂單一樣完成其管理信息化,其原則就在於應用以後是使得管理簡單容易了,仍是使得管理變得更加複雜,這應該是判斷是否採用自動的計劃管理的一個標準。其實全部的企業在進行管理信息化,或者說在上ERP項目時,都應該按照本身所處的行業,企業的規模和產品的複雜程度來考慮應用的深度問題。爲此,本文將管理業務模式與計劃模式分開,就是爲了使得ERP的適應性更爲普遍,設想對於任何企業均可以適合圖-1所提出的管理業務模式,而對於不一樣的企業能夠肯定不一樣的計劃方法,固然這裏並無指明各類計劃方法,只是想到即使都是離散行業,對物料需求計劃和物料清單的應用也是大有不一樣的,不該該固化一種計劃方法在ERP軟件中,從而限制了軟件的適應性。
3、 ERP的管理方式解析
對ERP管理方式的解析,主要是想對採用ERP管理比之於手工管理到底有些什麼樣的差異進行一種自覺得是本質上的分析,咱們稱之爲ERP的企業管理模式。
從該模式能夠看到,最底層是企業的業務系統,在業務系統中所發生的全部的管理業務的情況都由前述提出的企業業務模式如實地、實時地記錄在案了。在ERP中這種如實記錄在案是利用了計算機的高速運算能力和海量的存儲來實現的。比之於手工管理,可能手工管理中要用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份(根據企業的規模和產品複雜程度不一樣而不一樣)單據、報表和臺賬才能完成。從查詢利用的角度來說,好的ERP產品應該能夠實現任意的查詢和統計分析,而手工管理狀態下,從這種數量級的資料中進行查詢和統計分析的難度與ERP相比,孰優孰劣是顯而易見的,這個想必不用多說。
再從經營企業的角度來進行一個考慮,爲何要進行這些查詢和統計分析呢?能夠認爲企業經營的惟一目標就是要獲取利潤。各級管理者圍繞這個目標必須要對企業的經營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從而實現企業經營中的揚棄,獲取更多的利潤。這種評價最直接的就是財務所作的價值評價,全部的管理操做都將被轉化爲價值量來進行評價,這就是財務管理的本質。那麼,ERP應用以後這種評價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呢?能夠從效率和精細度這兩個層面來進行認識。從效率這個層面來看,能夠說ERP實現了手工管理時不可實現的自動評價,即由業務管理中的每一項操做自動生成記帳憑證,記帳憑證自動登帳,而後自動生成財務報表,而且這個過程徹底能夠是實時的,理論上能夠作到每天都有財務報表,這是手工管理所沒法相比的。從精細化方面分析,因爲計算機的優越性能,這種評價過程能夠對每一筆管理業務來進行,能夠作到財務憑證與每一筆業務都是一一對應的,加上它產生的實時性,就是財務業務的同步管理,這是各級管理者監控每一項業務的基礎,這種精細程度與企業的規模成正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財務業務的同步管理是ERP最基本的核心。
以上分析在圖-3中是走了右邊往上的這個路徑,這個路徑已經充分現實了ERP給管理帶來的變化。然而,ERP給管理帶來的變化決不只僅如此,它應該還有一個更加誘人的改變,那就是完全改變了一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即基本消除了距今爲止耗費各級管理者寶貴時間的80%以上的「彙報制」。在傳統管理之中,面對數十萬、數百萬乃至數千萬份單據、報表、臺賬,越是高層的管理人員越感到茫然,惟一可以消減這種茫然的方法就是聽取彙報,因而上級聽取下級的層層彙報,不一樣部門的各級管理人員之間進行的各類狀況交流,企業中的各類會議難道不是80%以上都是在進行這種溝通嗎?在圖-3給出的管理模式中的左邊這個路徑,就是要完全改變這種狀態。基於財務業務同步管理而自動產生的各類實時評價企業經營業務的記帳憑證,在實現ERP管理以後,將再也不僅僅是用於傳統管理的財務記帳和產生財務報表,它們將直接對應到企業的各類預算、計劃、各類績效考覈指標、各類管理指標中去。而因爲ERP的實時的財務業務同步管理,將使得各級管理人員隨時均可以看到隨着企業業務的進行而發生變化的各類指標的變化,而且因爲這種反應的精細程度能夠達到與業務的一一對應,這就爲各級管理人員追溯指標變化的根源提供了最簡捷的途經。如此種種,還須要那種「彙報制」嗎?各級管理人員將完全從彙報制中解放出來,從加班加點的四則運算統計分析中解放出來,此時最須要的是他們可以真正的施展其管理才幹,處理和解決系統所反映出來的各類管理問題。上級找下級談話時將再也不須要下級彙報狀況,他會直接問你對於出現的問題你認爲是什麼緣由,你準備採起什麼方式加以解決,也或許找你去是由於已經看到了你的卓越表現,對你予以鼓勵且想給你加薪。這些應該是ERP給企業管理帶來改變的最根本的歸宿。而若是僅僅從減小庫存、加快交貨等等最實惠的說法中來探討ERP給企業帶來的益處的話,彷佛始終有點隔靴搔癢的感受。由於全部這些實惠,甚至包含對企業決策的輔助,其根本都是在發現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採起正確的解決方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