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心理學

最近看了兩本與行爲經濟學有關的科普讀物,一本叫《怪誕行爲學》,一本叫《別作正常的傻瓜》。這兩本書,描述了人們的一些非理性的行爲,而且總結出了其中的規律,看看在有遊戲策劃時須要使用到什麼樣的經濟學知識,但願總結出的這些規律能對遊戲設計有大的指導意義。安全

 

 

根據書中理論,人們進行選擇和風險評估有三個標準:網絡

指望值理論:就是經過嚴格的指望計算,來進行評估;佈局

效用最大化理論:不少東西都是存在邊際效用的,雪中送炭的效用歷來都比錦上添花大,以效用最大化做爲原則進行評估,是比較科學的作法;性能

前景理論:然而人類並不是是徹底理性的,不少時候會作出不理性的行爲,前景理論揭示了其中的規律.設計

 

遊戲中的一切設定,以及玩家在其中作出的行爲和選擇,都是爲了讓玩家產生某種體驗.這種體驗不是數值簡單的相乘和相加,有時還會違背效用最大化理論,由於人在生活中會有非理性的行爲,在遊戲中同樣會有.所以,行爲經濟學做爲研究人類行爲的科學,我以爲仍是很值得作遊戲設計的瞭解一下.遊戲

 

其中許多理論,看起來可能會感受有些太基本了,最多也給人一種」意料以外情理之中」的感受,而且不少原理也在許多遊戲中,有意無心的獲得了普遍的應用,但並不表明這些書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感覺到規律並有意無心的去應用],與提[煉出規律並有意識的運用],是存在區別的,我以爲讀這些書(包括其餘和遊戲設計相關理論的書)的意義,就在於這裏.資源

 

下面是我看書過程當中,將一些我的感受對遊戲設計比較有大指導意義的規律.在這裏由於不想單純作搬運工,因此重點不在於說明這些規律的得出根據和定義,而是結合本身玩遊戲和工做的經歷,描述一下本身的體會.對這些理論感興趣的話,強烈你們看看相關的書籍.get

廢話就說到這裏了.it

 

1.        損失厭惡

指的是一樣數量的東西,通常來講人們獲得它的喜悅要小於它失去的痛苦.模板

 

近些年,大多數帶有射擊要素的3A遊戲,都加入了相似於自動回血的設定.好比使命召喚的」喘氣回血」,無主之地的護盾系統(角色HP不自動回覆,護盾HP自動回覆),孤島驚魂系列的急救設定(不消耗資源,可是要必定時間作治療動做).

我以爲加入這些設定,除了讓遊戲流程更流暢(沒必要去找血包),顯得相對更真實(由於剩一絲血剛纔還活蹦亂跳,被一碰就死顯得不天然)之外,還有個很大的緣由,減小」損失厭惡」的心理產生的負面體驗.

 

玩過早期的一些FPS遊戲的話應該有體會,看着本身的HP被敵人一點一點的蠶食,那種感受是不太好的,老感受本身在被敵人」佔便宜」.FPS中,敵人的攻擊行爲不像動做遊戲那麼明顯,再加上視野狹窄容易被敵人」暗算」,所以玩家也不太願意將角色受傷扣血,歸咎於本身的失誤或操做不行.總的來講,就是以爲有些憋屈,多出了太多沒必要要的」負面體驗」 (並不是說就不須要負面體驗了).

加入自動回血設定後,只要角色沒死,這一部分被攻擊扣掉的血量,就能很容易的回覆,因此就每每不被看作是」損失」(就像虧了的股票只要沒賣就可能回本),所以也就大大下降了角色遭受攻擊帶來的負面體驗.

雖然說遊戲有必要提供必定負面體驗來調整節奏,可是也要維持必定恰當比例.應該說,自動回血設定去掉的負面體驗,是利大於弊的,不然也不會那麼多遊戲在設定上跟進了.

 

2.        錨定定律

之前聽過一個故事,記不到細節了,大體是說有個遊戲運營,一次活動的時候,在商城放了一隻高級坐騎,而且標了一個很高的價格.由於價格過高,去買的人寥寥無幾.過了一段時間,這個運營又推出了一個」廉價版坐騎」,可是這個廉價版坐騎和原來的坐騎外觀性能都差很少,價格卻便宜了不少倍.結果這個坐騎被你們爭相購買,運營收入也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雖然不曉得事情真假,可是原理上說得通的,那就是錨定定律的體現.

這個規律,也是爲數很少,可以經過較少的變通,就能應用到遊戲中的規律了.

 

錨定定律的大意是說的:無論是判斷一我的仍是一件事情,你對其第一印象就是一種能夠定位的」錨」,一旦定下來,後面接收的信息經常會受到這個」錨」的影響,並且不少狀況下是難以被察覺的.

 

3.        聯合評估與單獨評估

3.1      單獨評估

單獨評估:沒有明確的其餘事物可供比較,只能單獨的評價一個事物.

人們在單獨評估的時候,容易被那些易於評價可是不是特別重要的特徵所影響,從而作出失誤之舉.

 

對於玩遊戲不多的玩家來講,由於他對遊戲的經驗和記憶比較少,所以當其面對一個遊戲的廣告和宣傳時,對這個遊戲進行評估的方式,就是單獨評估.知名代言人,遊戲的題材,酷炫的誇張的特效,不明覺厲的宣傳語(送RMB,一刀999級),這些宣傳素材,就比較容易抓住這部分人.可是玩過遊戲多點的人都知道,遊戲好玩與否關鍵不在於這上面,甚至看到有上述特徵廣告的遊戲,就已經避之惟恐不及了.

 

 

3.2      聯合評估

聯合評估:在評價一個事情的時候,有明確的另外的事物能夠作比較,能夠同時分析這兩個或以上事物的利弊.

而且,通常來講,人們廣泛但願作出有根據的選擇.

 

對於遊戲來講,除非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玩法差很少,但品質上就是比其餘人作得好),通常來講,要儘可能讓玩家作單獨評估.也就說,要將一個信息傳達給玩家:本身的遊戲,在某些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其餘遊戲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再加上自己確實又在XX方面作得還行,因此選擇咱們就是沒錯的!

實際狀況也是,越獨特的遊戲,才越敢在便於拿來聯合評估的特徵上作的馬虎一些,好比說許多獨立的沙盒遊戲,就沒有在畫面,音效,引導上面作太多文章.

 

而在玩家進入遊戲之後,還要進行大量的選擇,好比選什麼職業,走什麼劇情線,怎麼培養之類的.從這時候開始,除非是一些純個性化的選擇(好比外觀),那就應該讓玩家儘可能是在作聯合評估.

讓玩家作聯合評估有兩個好處:

  1. 選擇作的更容易,不會陷入多重選擇障礙;

若是作出的選擇,沒有什麼明確的理由,那就會容易陷入多重選擇障礙.

選擇太多,難以作出選擇,其實也就是提供選擇的東西,很差或者難以概括出什麼重要且能夠聯合評估的特徵,所以纔會讓選擇變得困難.

  1. 可以進行一些有目的引導.

好比同時出售A,B兩個商品,而後由於A利潤更高,但願賣出更多的A.那麼這時候就能夠推出一個新型號A1,A1比A基本徹底同樣,只在某一不重要的因素上好一點點,可是價格卻高了不少.消費者難以肯定A與B到底哪一個划算(單獨評價),卻明確的知道A比A1划算不少(聯合評價).基於儘可能作有根據的選擇的原則,那麼假如A1後,就會讓A售出的比例,高出原來很多.

 

如今的手機網遊,大多有着很是多的玩法和培養線.爲了讓玩家在玩的過程當中,作選擇作的有根據不迷茫,其實也是應用了聯合評估與單獨評估的規律:

通常在關卡和培養玩法上,是但願玩家儘量多的參與的,所以許多遊戲爲此製造了」單獨評估」的情景:這些玩法都是獨立關卡次數,培養都是消耗各自獨立的資源.每條線互不干擾,可是」不作就是吃虧」,所以玩家就只能儘量的每個都參與了.

在一些並列同類的選擇上,好比對哪一個進行升級培養,則又製造了」聯合評估」的情景,這之間搭建橋樑的就是」戰鬥力」系統.有了戰鬥力系統,玩家在須要作一些選擇的時候,就變得很容易了.

4.        自我評價失衡

大多數人都是過分自信的,高估本身的能力和運氣.

這在生活中會帶來一些很差的地方,卻也是遊戲中可以利用的地方.

 

人們來玩遊戲,是尋找樂子的,可是一些包含PVP交互的遊戲玩法,始終是零和博弈:一方贏了就有一方輸了;一方得分100另外一方就失分100.爲了提升玩家的遊戲樂趣,就要讓-1+1>0.幸虧,玩家自身就具備」過分自信」的心理特徵,可以爲本身的過錯開脫,即便輸了也會盡力的去甩鍋和尋找本身的閃光點.如今的遊戲,也就愈來愈在遊戲機制上,爲人們的這種需求提供條件.

早期的格鬥遊戲,從最爲大衆的競技遊戲到如今變成小衆遊戲,其中沒法甩鍋(1V1),難以尋找本身的閃光點(戰局變化快,時間短,不方便記錄過程當中的數據),就是其衰落的重要緣由.

 

 

5.        交易偏見

5.1      合算交易偏見

在交易的過程當中會受到無關參考值的影響,過多考慮參考價格和商品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結果, 花大價錢買了更合算的,卻不必定是帶來最大效用的東西.

 

這個規律,就被一些促銷活動應用的更普遍了.經過打折扣,買一送一等方式,讓顧客以爲本身是獲得了」佔了便宜」.這種」佔便宜」的需求的驅使,就能讓本來並無什麼市場需求的東西,也能被賣得出去.

 

原本就搞不清楚原價是否合算的狀況下,就會以爲買折扣最大的準沒錯.

 

5.2      比例偏見

大多數人過多重視比例,而忽略實際收益的價值.

 

 

 

6.        社會規範與經濟規範

在現實世界,人們對因而否去作一件事情,是有兩個判斷標準:經濟規範與社會規範.

經濟規範:在直接的利益上,用成本收益的方式來計算,是否划算.

社會規範:在非直接利益以外的因素來對是否去作一件事情進行判斷.通常來講,就是考慮這件事是否道德,光榮之類的.

由於人們有損失厭惡的特徵,而且比較容易忽視未得收益.要禁止某些事情,較小的懲罰就能達到效果;要引導人去作某些事情,則須要高昂不少倍的報酬才行.所以:

l  經濟規範,更適合用在對人們不遵照規則後的懲罰上;

好比,違法犯紀,就會給予各類經濟或者法律的制裁.

l  而社會規範,更適合對人們正確行爲的引導上.

好比,軍隊警察的訓練都會進行一些思想教育,而不是隨時拿賞金作懸賞.雖然說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說法,那也只適合少數時候用在少數場合.若是全部場合都這樣,那成本將是不可計算的.在沒法支付得起報酬的場合,就應該讓社會規範出馬.

 

在遊戲中,玩家對因而否值得去作一件事情,也存在兩種思考模式:

  1. 1.    這件事的報酬是否值得(可類比經濟規範);
  2. 2.    這件事自己是否有趣(可類比社會規範);

這裏有一則故事:

有一位老人,獨自住在小屋裏,有一天,許多小孩來用石子砸他的房子.老人驅趕他們,小孩們反而以爲更好玩了.後來老人想了個辦法,他叫來了小孩們,說他本身一我的很寂寞,他們來讓他很高興.他願意爲他們來丟石子支付每人5元錢.小孩們拿了錢很高興,每天都來.幾天後,老人說本身生活困難,每人只能給5角錢.這下子,有一大半的孩子都不來了.再過了幾天,老人說,本身飯都要吃不起了,每次只能給他們每人5分錢了.這下子有的孩子氣了,說我大老遠跑過來,纔給這麼點錢,我才懶得得幹呢.因而再也沒有小孩來丟石子了,老人又過上了安靜的生活.

這個例子中,剛開始小孩們不爲名不爲利,純粹是以爲丟石頭好玩,即便受到老人的驅趕,也仍是要來;接着,老人給了錢以後,小孩們來丟石頭的意願,不知不覺,就從尋找樂趣,變成了獲得報酬;最後,老人削減報酬,孩子們以爲這報酬給的不划算,就再也不來了.

這就是將小孩們對於玩的態度,經過送錢,由社會規範變成了經濟規範(用內部緣由/外部緣由更恰當..);接着,再削減給予的報酬,讓小孩們以爲」不值」,最後自動放棄.

 

大多數網絡遊戲,都是在用相似的思路在走這條路.剛開始用可玩性來吸引住玩家,而後慢慢的讓玩家的價值判斷標準轉變,從尋找樂趣變成獲得報酬(社會規範>>經濟規範).由於相對於提供長期的可玩性和趣味性來講,長期的提供與付出相匹配的報酬,要容易不少.可是,其實兩種手段能夠結合着使用的,而並不是全部的玩法,系統都要導入經濟規範.

對於自己具有足夠趣味性和耐玩性的玩法,要提防加入經濟規範後,會變得失去可玩性;而有的遊戲,好比說要強調自由探索感受的遊戲,加入過重的經濟規範,甚至會扼殺掉遊戲的特點.


(塞爾達傳說看似作不少事情都有獎勵,可是大多獎勵並無實在乎義(HP,彈藥金錢都要最大限制,收集物對不少玩家來講也沒什麼動力去刻意收集),玩家以爲有意思的是:經過作有趣的事情,而後獲得了被獎勵的感受)

例如龍之谷的競技場,有完善模式(40,50,60級時候,後面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與角色的數值不要緊,而是採用一種相對統一和公平的數值;而且打競技場打得再多,也沒有多少實在好處.正是由於這樣一套摒棄了經濟規範的設定,讓龍之谷競技場裏的社會規範才能創建起來:玩家來這裏,是尋找樂趣的,而不是尋求報酬的.所以,爲了提高樂趣,玩家們願意相互妥協.這樣,也就有了」競技場潛規則」的說法.也就是玩家們在1V1的PK種,自發的約定成俗了一些規則,每一個職業在競技場哪些技能能夠用,哪些技能不能用.大多數來1V1 PK的玩家,也可以遵照這些規則.

當時龍之谷,還出現了大量不刷圖,專門PK的戰士號,每天就找對手單挑切磋技術.這些人雖然沒有爲遊戲帶來多少直接利益,倒是遊戲軟實力的重要方面,有了這種軟實力,就有了鶴立雞羣與其餘遊戲之間的特點.

 

(這種玩家本身制定潛規則來讓遊戲競技變得更有可玩性和平衡性的現象,應該說仍是挺少見的)

7.        沉沒成本誤區

沉沒成本:已經發生且不能夠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之爲沉沒成本.

 

一個徹底理性的決策者在作成本收益分析的時候,是不該該把沉沒成本算在內的,而只因考慮,如今這一刻某事自己的成本和收益,至於之前和這件事情相關的成本是不該該考慮在內的.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股民持有一支虧損的股票捨不得賣掉,總以爲有可能賺回來.這個股民十分苦惱,有好幾回準備賣掉股票,就差最後一步點擊肯定的時候,卻仍是收了收.有一次,他又準備賣掉這支股票,在最後肯定的界面,遲遲猶豫不決.這時候,他家的貓跳上桌子,踩到了鍵盤上的回車鍵,一會兒就把股票賣掉了.這下子這個股民一會兒就放鬆了,以爲這是」天意」,既然賣都賣掉了,那天然不可能買它回來了.與賣股票時候的猶豫相比,賣出股票後這位股民卻沒有絲毫的想過要從新買它回來.

 

之因此會陷入沉沒成本誤區難以自拔:

一是正常人不肯意人認輸,不肯認可本身的錯誤(前面的[自我認知失衡]說到,大多數人都容易高估本身);

二是由於人們會把一樣的東西根據不一樣的結果打上不一樣的標籤.

 

沉沒成本誤區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也是遊戲設計上,能夠利用的:

1)    一方面要讓玩家由於沉沒成本的存在,而引導他繼續作某些事情;

全部帶有賭博因素的設定,都利用了沉沒成本誤區的規律.玩家在離開賭桌前,就和股票賣掉之前同樣,每每是不大認可本身已經遭受損失的事實的,要撈回成本.結果,極可能是搭上更多的成本進去,甚至於血本無歸.好比龍之谷端遊中,不用保護藥強化裝備會降級甚至直接爆裝備.若是裝備降級了的話,玩家極可能會想至少把裝備強化到曾今達到過的最高等級;若是裝備爆了的話,還會可能強化其餘裝備,爭取拿一個強化到理想等級.

2)    一方面不要讓沉沒成本成爲玩家的負擔

高中和同窗玩絲路傳說OL,這個遊戲的屬性點是不能洗點的,花錢也不行.剛開始玩,咱們幾個都是胡亂加點的,但這個遊戲最理想的加點方式,不是全智力就是所有力量.當時咱們認識到本身加點的錯誤後,瞬間就以爲本身的遊戲號沒意思了,再玩都是垃圾,還好等級不高,從新玩吧.其中一個同窗玩的最勤快,等級最高,捨不得重玩.到了後來,那個沒有從新玩的同窗,愈來愈以爲本身的遊戲號沒意思,是垃圾,再怎麼玩,也是垃圾,也就玩的愈來愈少了.曾今玩的最積極的他,結果成了等級裝備都最差的.

 

8.        提高效用的準則

這一部分是<<不要作正常的傻瓜>>書最後兩三章的內容,算是對書中所述規律的應用總結,拿了其中幾條來講.

 

8.1      好事晚說不如早說

這個容易想到的就是遊戲中的一些福利活動的推送了,這方面通常都是採起的方式是,提早幾天就放出活動公告,先吊着玩家胃口.而後在活動正式開放前,先開啓一些預熱活動,讓玩家既能持續關注,又能保證足夠的期待度.

 

8.2      好事一塊兒享受不如分開享受

根據前景理論,一個東西對人帶來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甚至於效用爲負.

若是一我的很是餓,你給他一個餅,他以爲這是無上美味;你再給她一個,他以爲味道還能夠;你再給他一個,他以爲食之無味棄之惋惜;你繼續給他一個,他已經吃的反胃了;這時候你再給他一個,可能給錢他都不吃了.這時候,餅的效用,則就是從正轉負了.

如今手遊,強調屢次喚醒,短時長的碎片化玩法.這樣子下來,大多數遊戲難以作出多有深度的玩法.所以比較通行的作法是,作許多種玩法,每種玩法的耗時不長,讓玩家輪換着體驗.這一現象,是對這個原理最淺顯的印證.

 

8.3      靜止的好事不如變更的好事

這個其實就是納金斯試驗的結論.

 

這裏先說一個關於發獎金的事情:

有必定數量的獎金,要發給一個員工,如下面哪一種方式發比較好?

第一種,是直接平均分配到每月的工資上面;

第二種,是以獎金的形式,每月不按期不定量發出;

 

就員工角度來看,通常會選擇直接加工資;可是從公司角度,就工資對員工帶來的效用來看,發獎金是一個更好的方式.

1)    總數相同,獎金讓人更開心

由於人有很大的適應性,尤爲是對固定的,物質性質的東西.加工資會很快讓人習覺得常,而發獎金卻能讓人較長時間保持興奮.

固然,在驚喜和可預期性之間,仍是要找到一個平衡,不然就會以爲沒安全感了.

2)    發獎金能有更大的迴旋餘地

若是公司資金緊張,能夠一段時間不發獎金,員工也不會說什麼;可是若是一個月不發或者少發工資,那確定立馬炸開了鍋.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降工資是直接損失,沒有獲得的獎金是一種未得收益,人們每每對直接損失較之於未得收益更加敏感.

 

以遊戲製做者來講,但願一樣數量的」獎金」,可以對玩家帶來更大的效用,確定是要以公司的立場,來給玩家」發獎金」,而且遊戲能夠採起的形式更豐富.

這裏的」獎金」,不單指的是遊戲發給玩家的各類寶物,而是遊戲但願帶給玩家各類體驗的」遊戲元素」.遊戲給玩家發獎金的方式,應該按照前面說的,公司是立場來發,可以產生更大的激勵做用.

 

遊戲給玩家發獎金的形式,就是遊戲玩法的展示形式.遊戲樂趣的展示形式不少,如開放世界,沙盒,線性,對戰,ROGUELIKE,而且,這之間還可以有交集,一個遊戲,在不一樣的尺度上,玩法的展示方式可能也不一樣.

ROGUELIKE擁有極高的重複可玩性,可是將一些ROGUELIKE的元素,按照類型拆分開看,其實也不是不少.拿元氣騎士來看,會有這麼幾條:

  1. 角色職業:角色的技能和屬性具有足夠的特色,可以蓋過其餘變數形成不一樣的體驗.
  2. 角色能力:通關指定關卡,會隨機得到三個能力,從中能夠本身選擇一條;
  3. 關卡布局:包括單層佈局(普通房間,特殊房間),房間內敵人,場景,機關,補給佈局.元氣騎士在單層佈局上,感受是用模板房間(場景和敵人同樣)來按必定規則隨機組合成的;而補給的掉落又是隨機的.而一個大關有5層,最後一層有BOSS房,這些元素是固定的.
  4. 角色狀態:角色狀態主要就是玩家有多少錢,血量和MP.
  5. 戰術策略:玩家根據前面1-4個因素,會造成本身的戰術策略.由於形勢一直在變(角色狀態中某些參數,例如護盾值,是變得最快的),所以玩家的戰術策略也可能發生調整.

 

從上能夠看出,元氣騎士在可預期的事情上,將遊戲分紅了幾個職業,宏觀上將遊戲體驗分爲了幾類.這是爲了知足遊戲體驗必定程度的可預期性和遊戲直觀的豐富度.

接下來,經過2345幾條明顯可以感覺獲得的,而且又互相發生作用的線,經過隨機和不可控的因素(玩家沒法保證本身下個房間必定不出差錯),讓幾條線儘量的在不一樣的狀態下相交.

由於在遊戲過程當中,可能遇到的情形足夠多且不可預測,所以,元氣騎士這類ROGUELIKE就以不算不少的遊戲元素,創造出了極強的重複可玩性.

 

再套用這條幸福定律的話說,元氣騎士以變更的方式將遊戲的樂趣元素展示給玩家,所以這些樂趣元素都發揮出了很高的效用.

(其餘類型的遊戲,可能還擁有一些元氣騎士不具備的線,好比說敵人的AI,玩家的技術,這在對戰遊戲中會用到而且更爲變化無窮,規律也更加微妙,這裏若是再說更多就跑題了)

 

8.4      好事有選擇不如無選擇

有時候,選擇一個東西,意味着失去另一個東西,尤爲是從新選擇成本很大的時候.

這時候,雖然選擇任何一個,都能帶來愉悅,但同時也要承受」失去」另一個帶來的負面體驗.二者抵消,大大下降了總的愉悅體驗.

 

這種重來代價很大的選擇,在遊戲中,最多見的就是屬性點分配和技能點分配之類的選擇.雖然不少遊戲但願玩家在這裏面探索合理的洗點方案,從中找到可玩性,而且順便再提供洗點卷的增值服務.但是絕大多數玩家,尚未玩到可以去探索洗點方案的程度,最多不過找一個」完美加點」方案用上就能夠了.由於發現本身加點錯誤,或者發現本身加點方式不是」完美加點」而從新玩一個號,甚至直接棄坑的玩家也確定是有的,遊戲越是初期,越是容易這樣.

 

因此如今有許多遊戲就沒有加點的設定;有加點設定的,則適合將洗點的成本下降,甚至前期提供無償的從新洗點功能.(好比龍之谷手遊就是30級前免費洗點,另外洗點的費用也只是象徵性收取.在這總體收費較高的狀況下,此處卻如此慷慨,應該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吧)

 

8.5      壞事無選擇不若有選擇

在要面對一件肯定的壞事時,提供必定的選擇權,會下降負面體驗.

8.6      小獎不如不獎

這裏其實在社會規範與經濟規範那裏已經提到了.

8.7      小罰不如不罰

同上.

行爲經濟學讀書筆記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