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排序(三)之 Java詳解

前面分別介紹了拓撲排序的C和C++實現,本文經過Java實現拓撲排序。html

目錄
1. 拓撲排序介紹
2. 拓撲排序的算法圖解
3. 拓撲排序的代碼說明
4. 拓撲排序的完整源碼和測試程序
java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node

更多內容:數據結構與算法系列 目錄git

拓撲排序介紹

拓撲排序(Topological Order)是指,將一個有向無環圖(Directed Acyclic Graph簡稱DAG)進行排序進而獲得一個有序的線性序列。github

這樣說,可能理解起來比較抽象。下面經過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
例如,一個項目包括A、B、C、D四個子部分來完成,而且A依賴於B和D,C依賴於D。如今要制定一個計劃,寫出A、B、C、D的執行順序。這時,就能夠利用到拓撲排序,它就是用來肯定事物發生的順序的。
算法

在拓撲排序中,若是存在一條從頂點A到頂點B的路徑,那麼在排序結果中B出如今A的後面。數組

拓撲排序的算法圖解

拓撲排序算法的基本步驟: 數據結構

1. 構造一個隊列Q(queue) 和 拓撲排序的結果隊列T(topological);
2. 把全部沒有依賴頂點的節點放入Q;
3. 當Q還有頂點的時候,執行下面步驟:
3.1 從Q中取出一個頂點n(將n從Q中刪掉),並放入T(將n加入到結果集中);
3.2 對n每個鄰接點m(n是起點,m是終點);
3.2.1 去掉邊<n,m>;
3.2.2 若是m沒有依賴頂點,則把m放入Q;
注:頂點A沒有依賴頂點,是指不存在以A爲終點的邊。
測試

以上圖爲例,來對拓撲排序進行演示。ui

第1步:將B和C加入到排序結果中。
    頂點B和頂點C都是沒有依賴頂點,所以將C和C加入到結果集T中。假設ABCDEFG按順序存儲,所以先訪問B,再訪問C。訪問B以後,去掉邊<B,A>和<B,D>,並將A和D加入到隊列Q中。一樣的,去掉邊<C,F>和<C,G>,並將F和G加入到Q中。
    (01) 將B加入到排序結果中,而後去掉邊<B,A>和<B,D>;此時,因爲A和D沒有依賴頂點,所以並將A和D加入到隊列Q中。
    (02) 將C加入到排序結果中,而後去掉邊<C,F>和<C,G>;此時,因爲F有依賴頂點D,G有依賴頂點A,所以不對F和G進行處理。
第2步:將A,D依次加入到排序結果中。
    第1步訪問以後,A,D都是沒有依賴頂點的,根據存儲順序,先訪問A,而後訪問D。訪問以後,刪除頂點A和頂點D的出邊。
第3步:將E,F,G依次加入到排序結果中。

所以訪問順序是:B -> C -> A -> D -> E -> F -> G

拓撲排序的代碼說明

拓撲排序是對有向無向圖的排序。下面以鄰接表實現的有向圖來對拓撲排序進行說明。

1. 基本定義

public class ListDG {
    // 鄰接表中表對應的鏈表的頂點
    private class ENode {
        int ivex;       // 該邊所指向的頂點的位置
        ENode nextEdge; // 指向下一條弧的指針
    }

    // 鄰接表中表的頂點
    private class VNode {
        char data;          // 頂點信息
        ENode firstEdge;    // 指向第一條依附該頂點的弧
    };

    private VNode[] mVexs;  // 頂點數組

    ...
}

(01) ListDG是鄰接表對應的結構體。 mVexs則是保存頂點信息的一維數組。
(02) VNode是鄰接表頂點對應的結構體。 data是頂點所包含的數據,而firstEdge是該頂點所包含鏈表的表頭指針。
(03) ENode是鄰接表頂點所包含的鏈表的節點對應的結構體。 ivex是該節點所對應的頂點在vexs中的索引,而nextEdge是指向下一個節點的。

2. 拓撲排序

/*
 * 拓撲排序
 *
 * 返回值:
 *     -1 -- 失敗(因爲內存不足等緣由致使)
 *      0 -- 成功排序,並輸入結果
 *      1 -- 失敗(該有向圖是有環的)
 */
public int topologicalSort() {
    int index = 0;
    int num = mVexs.size();
    int[] ins;               // 入度數組
    char[] tops;             // 拓撲排序結果數組,記錄每一個節點的排序後的序號。
    Queue<Integer> queue;    // 輔組隊列

    ins   = new int[num];
    tops  = new char[num];
    queue = new LinkedList<Integer>();

    // 統計每一個頂點的入度數
    for(int i = 0; i < num; i++) {

        ENode node = mVexs.get(i).firstEdge;
        while (node != null) {
            ins[node.ivex]++;
            node = node.nextEdge;
        }
    }

    // 將全部入度爲0的頂點入隊列
    for(int i = 0; i < num; i ++)
        if(ins[i] == 0)
            queue.offer(i);                 // 入隊列

    while (!queue.isEmpty()) {              // 隊列非空
        int j = queue.poll().intValue();    // 出隊列。j是頂點的序號
        tops[index++] = mVexs.get(j).data;  // 將該頂點添加到tops中,tops是排序結果
        ENode node = mVexs.get(j).firstEdge;// 獲取以該頂點爲起點的出邊隊列

        // 將與"node"關聯的節點的入度減1;
        // 若減1以後,該節點的入度爲0;則將該節點添加到隊列中。
        while(node != null) {
            // 將節點(序號爲node.ivex)的入度減1。
            ins[node.ivex]--;
            // 若節點的入度爲0,則將其"入隊列"
            if( ins[node.ivex] == 0)
                queue.offer(node.ivex);    // 入隊列

            node = node.nextEdge;
        }
    }

    if(index != num) {
        System.out.printf("Graph has a cycle\n");
        return 1;
    }

    // 打印拓撲排序結果
    System.out.printf("== TopSort: ");
    for(int i = 0; i < num; i ++)
        System.out.printf("%c ", tops[i]);
    System.out.printf("\n");

    return 0;
}

說明:
(01) queue的做用就是用來存儲沒有依賴頂點的頂點。它與前面所說的Q相對應。
(02) tops的做用就是用來存儲排序結果。它與前面所說的T相對應。

拓撲排序的完整源碼和測試程序

拓撲排序源碼(ListDG.java)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