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數據庫範式的設計

 數據庫範式的設計html

    關係數據庫就是經過二維表(行和列)來保存數據。
程序員

  • 實體:現實世界中客觀存在並能夠被區別的事物。好比「一個學生」、「一本書」、「一門課」等等。值得強調的是這裏所說的「事物」不只僅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它也能夠是虛擬的,不如說「老師與學校的關係」。算法

  • 屬性:教科書上解釋爲:「實體所具備的某一特性」,因而可知,屬性一開始是個邏輯概念,好比說,「性別」是「人」的一個屬性。在關係數據庫中,屬性又是個物理概念,屬性能夠看做是「表的一列」。數據庫

  • 元組:表中的一行就是一個元組。安全

  • 份量:元組的某個屬性值。在一個關係數據庫中,它是一個操做原子,即關係數據庫在作任何操做的時候,屬性是「不可分的」。不然就不是關係數據庫了。數據庫設計

  • 碼:表中能夠惟一肯定一個元組的某個屬性(或者屬性組),若是這樣的碼有不止一個,那麼你們都叫候選碼,咱們從候選碼中挑一個出來作老大,它就叫主碼。工具

  • 全碼:若是一個碼包含了全部的屬性,這個碼就是全碼。優化

  • 主屬性:一個屬性只要在任何一個候選碼中出現過,這個屬性就是主屬性。spa

  • 非主屬性:與上面相反,沒有在任何候選碼中出現過,這個屬性就是非主屬性。設計

  • 外碼:一個屬性(或屬性組),它不是碼,可是它別的表的碼,它就是外碼。

第一範式(1NF):在關係模式R中的每一種具體關係r中,若是每一個屬性值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數據單位,則稱R是第一範式的關係。

   第一範式簡單的說,就是要求屬性具備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wKioL1On46OzcoxcAADM5fFxPTE714.jpg從表中能夠看到,在課程選修表裏,選修科目設計爲一個字段,選修的科目內容用逗號分開,看起來是好像沒什麼問題,可是,若是想統計哪些人選修那些科目,將變得很困難,若是要統計哪些人選修了化學,可能會用到如下的SQL

    SQL>select  count(*) from course wherer subject like '%化學%';

對於更新的影響也很是大,如李四想在選修的科目中增長一門生物,他必須先讀出之前的科目,而後再科目後面合併一個生物,這個表就不知足第一範式。

    能夠作以下改進:

wKioL1On5VvBvsCxAAFW95UZmNw576.jpg作了以上改進後就知足第一範式了,若是想統計哪些人選修了化學,SQL語句能夠修改成:

   SQL>select count(*) from course where subject='化學';

若是李四想增長一門生物選修課,只要insert一個新行就能夠。

 

第二範式(2NF):若是關係模式R(U,F)中全部非主屬性都徹底依賴於人一個候選關鍵字,則稱關係R數據第二範式。

     第二範式簡單的說,就是每一個表都有一個主鍵,其餘字段徹底依賴於該主鍵。

    上面的案例知足了第一範式,但不知足第二範式,沒有一個惟一肯定的主鍵。若是王五同窗想把課程地理改爲天文學,他不得不把全部的字段做爲查詢條件來更新該記錄。如圖所示,增長一個主鍵ID(PK).

wKiom1On51ijHlHrAAF4PPjYNhw238.jpg

有了主鍵,若是能肯定哪一行須要修改,用主鍵就能夠定位改行,若是王五想把課程地理改爲天文學,就能夠根據主鍵來進行更新:

   SQL> update course set sbuject='天文學'  where id=7;

這樣,以上的表符合第二範式了嗎,其實尚未,能夠看到,編號依賴於ID,但姓名依賴於編號,仍是沒有惟一的主鍵,還不符合第二範式。若是張三要換一個名字,就要更改表中的三條記錄。若是要統計有多少個學生,也是很麻煩!

   能夠作以下修改:父表--學生表  ,子表--課程表

父表:

wKioL1On6XHS1y2_AAC0zPeUAwU131.jpg

 

子表:

wKiom1On6bCQKcMbAAFJSoCSIcw149.jpg

經過以上兩張表,就清晰多了,學生的信息直接從學生表裏獲取,課程信息直接從課程表裏得到。

 

第三範式(3NF): 若是關係模式R(U,F)中的全部非主屬性對任何候選關鍵字都不存在傳遞信賴,則稱關係R是屬於第三範式的。

  第三範式表示不要存在值得依賴關係,好比仍是上面的課程表,如今增長了選修課成績等級:

wKiom1On6yqQDZiZAAGVEoVrLoA969.jpg如圖所示,成績等級是直接依賴於成績的值的,若是將某我的的成績直接從60改成50,那麼不得不修改對應的等級,若是修改失誤,則可能形成數據的異常(不對應),這就不符合第三範式。

 

附註:(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d817650100yj2i.html 感謝博主)

 

數據庫設計中的一些技巧

 

1. 原始單據與實體之間的關係
 能夠是一對1、一對多、多對多的關係。在通常狀況下,它們是一對一的關係:即一張原始單據對應且只對應一個實體。在特殊狀況下,它們多是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係,即一張原始單證對應多個實體,或多張原始單證對應一個實體。這裏的實體能夠理解爲基本表。明確這種對應關係後,對咱們設計錄入界面大有好處。
  〖例1〗:一份員工履歷資料,在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中,就對應三個基本表:員工基本狀況表、社會關係表、工做簡歷表。這就是「一張原始單證對應多個實體」的典型例子。
2. 主鍵與外鍵
 通常而言,一個實體不能既無主鍵又無外鍵。在E—R 圖中, 處於葉子部位的實體, 能夠定義主鍵,也能夠不定義主鍵(由於它無子孫), 但必需要有外鍵(由於它有父親)。
  主鍵與外鍵的設計,在全局數據庫的設計中,佔有重要地位。當全局數據庫的設計完成之後,有個美國數據庫設計專家說:「鍵,處處都是鍵,除了鍵以外,什麼也沒有」,這就是他的數據庫設計經驗之談,也反映了他對信息系統核心(數據模型)的高度抽象思想。由於:主鍵是實體的高度抽象,主鍵與外鍵的配對,表示實體之間的鏈接。
3. 基本表的性質
  基本表與中間表、臨時表不一樣,由於它具備以下四個特性:
   (1)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字段是不可再分解的。
   (2) 原始性。基本表中的記錄是原始數據(基礎數據)的記錄。
   (3) 演繹性。由基本表與代碼表中的數據,能夠派生出全部的輸出數據。
   (4) 穩定性。基本表的結構是相對穩定的,表中的記錄是要長期保存的。
  理解基本表的性質後,在設計數據庫時,就能將基本表與中間表、臨時表區分開來。
4. 範式標準
  基本表及其字段之間的關係, 應儘可能知足第三範式。可是,知足第三範式的數據庫設計,每每不是最好的設計。爲了提升數據庫的運行效率,經常須要下降範式標準:適當增長冗餘,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
  〖例2〗:有一張存放商品的基本表,如表1所示。「金額」這個字段的存在,代表該表的設計不知足第三範式,由於「金額」能夠由「單價」乘以「數量」獲得,說明「金額」是冗餘字段。可是,增長「金額」這個冗餘字段,能夠提升查詢統計的速度,這就是以空間換時間的做法。
  在Rose 2002中,規定列有兩種類型:數據列和計算列。「金額」這樣的列被稱爲「計算列」,而「單價」和「數量」這樣的列被稱爲「數據列」。
  表1 商品表的表結構
  商品名稱 商品型號 單價 數量 金額
  電視機 29吋 2,500 40 100,000
5. 通俗地理解三個範式
  通俗地理解三個範式,對於數據庫設計大有好處。在數據庫設計中,爲了更好地應用三個範式,就必須通俗地理解三個範式(通俗地理解是夠用的理解,並非最科學最準確的理解):
  第一範式:1NF是對屬性的原子性約束,要求屬性具備原子性,不可再分解;
  第二範式:2NF是對記錄的唯一性約束,要求記錄有唯一標識,即實體的唯一性;
  第三範式:3NF是對字段冗餘性的約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餘字段派生出來,它要求字段沒有冗餘。
  沒有冗餘的數據庫設計能夠作到。可是,沒有冗餘的數據庫未必是最好的數據庫,有時爲了提升運行效率,就必須下降範式標準,適當保留冗餘數據。具體作法是:在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時遵照第三範式,下降範式標準的工做放到物理數據模型設計時考慮。下降範式就是增長字段,容許冗餘。
6. 要善於識別與正確處理多對多的關係
  若兩個實體之間存在多對多的關係,則應消除這種關係。消除的辦法是,在二者之間增長第三個實體。這樣,原來一個多對多的關係,如今變爲兩個一對多的關係。要將原來兩個實體的屬性合理地分配到三個實體中去。這裏的第三個實體,實質上是一個較複雜的關係,它對應一張基本表。通常來說,數據庫設計工具不能識別多對多的關係,但能處理多對多的關係。
  〖例3〗:在「圖書館信息系統」中,「圖書」是一個實體,「讀者」也是一個實體。這兩個實體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典型的多對多關係:一本圖書在不一樣時間能夠被多個讀者借閱,一個讀者又能夠借多本圖書。爲此,要在兩者之間增長第三個實體,該實體取名爲「借還書」,它的屬性爲:借還時間、借還標誌(0表示借書,1表示還書),另外,它還應該有兩個外鍵(「圖書」的主鍵,「讀者」的主鍵),使它能與「圖書」和「讀者」鏈接。
7. 主鍵PK的取值方法
   PK是供程序員使用的表間鏈接工具,能夠是一無物理意義的數字串, 由程序自動加1來實現。也能夠是有物理意義的字段名或字段名的組合。不過前者比後者好。當PK是字段名的組合時,建議字段的個數不要太多,多了不但索引佔用空間大,並且速度也慢。
8. 正確認識數據冗餘
  主鍵與外鍵在多表中的重複出現, 不屬於數據冗餘,這個概念必須清楚,事實上有許多人還不清楚。非鍵字段的重複出現, 纔是數據冗餘!並且是一種低級冗餘,即重複性的冗餘。高級冗餘不是字段的重複出現,而是字段的派生出現。
  〖例4〗:商品中的「單價、數量、金額」三個字段,「金額」就是由「單價」乘以「數量」派生出來的,它就是冗餘,並且是一種高級冗餘。冗餘的目的是爲了提升處理速度。只有低級冗餘纔會增長數據的不一致性,由於同一數據,可能從不一樣時間、地點、角色上屢次錄入。所以,咱們提倡高級冗餘(派生性冗餘),反對低級冗餘(重複性冗餘)。
9. E--R圖沒有標準答案
  信息系統的E--R圖沒有標準答案,由於它的設計與畫法不是唯一的,只要它覆蓋了系統需求的業務範圍和功能內容,就是可行的。反之要修改E--R圖。儘管它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並不意味着能夠隨意設計。好的E—R圖的標準是:結構清晰、關聯簡潔、實體個數適中、屬性分配合理、沒有低級冗餘。
10. 視圖技術在數據庫設計中頗有用
  與基本表、代碼表、中間表不一樣,視圖是一種虛表,它依賴數據源的實表而存在。視圖是供程序員使用數據庫的一個窗口,是基表數據綜合的一種形式, 是數據處理的一種方法,是用戶數據保密的一種手段。爲了進行復雜處理、提升運算速度和節省存儲空間, 視圖的定義深度通常不得超過三層。 若三層視圖仍不夠用, 則應在視圖上定義臨時表, 在臨時表上再定義視圖。這樣反覆交迭定義, 視圖的深度就不受限制了。
  對於某些與國家政治、經濟、技術、軍事和安全利益有關的信息系統,視圖的做用更加劇要。這些系統的基本表完成物理設計以後,當即在基本表上創建第一層視圖,這層視圖的個數和結構,與基本表的個數和結構是徹底相同。而且規定,全部的程序員,一概只准在視圖上操做。只有數據庫管理員,帶着多我的員共同掌握的「安全鑰匙」,才能直接在基本表上操做。請讀者想一想:這是爲何?
11. 中間表、報表和臨時表
  中間表是存放統計數據的表,它是爲數據倉庫、輸出報表或查詢結果而設計的,有時它沒有主鍵與外鍵(數據倉庫除外)。臨時表是程序員我的設計的,存放臨時記錄,爲我的所用。基表和中間表由DBA維護,臨時表由程序員本身用程序自動維護。
12. 完整性約束表如今三個方面
  域的完整性:用Check來實現約束,在數據庫設計工具中,對字段的取值範圍進行定義時,有一個Check按鈕,經過它定義字段的值城。
  參照完整性:用PK、FK、表級觸發器來實現。
  用戶定義完整性:它是一些業務規則,用存儲過程和觸發器來實現。
13. 防止數據庫設計打補丁的方法是「三少原則」
   (1) 一個數據庫中表的個數越少越好。只有表的個數少了,才能說明系統的E--R圖少而精,去掉了重複的多餘的實體,造成了對客觀世界的高度抽象,進行了系統的數據集成,防止了打補丁式的設計;
   (2) 一個表中組合主鍵的字段個數越少越好。由於主鍵的做用,一是建主鍵索引,二是作爲子表的外鍵,因此組合主鍵的字段個數少了,不只節省了運行時間,並且節省了索引存儲空間;
   (3) 一個表中的字段個數越少越好。只有字段的個數少了,才能說明在系統中不存在數據重複,且不多有數據冗餘,更重要的是督促讀者學會「列變行」,這樣就防止了將子表中的字段拉入到主表中去,在主表中留下許多空餘的字段。所謂「列變行」,就是將主表中的一部份內容拉出去,另外單獨建一個子表。這個方法很簡單,有的人就是不習慣、不採納、不執行。
  數據庫設計的實用原則是:在數據冗餘和處理速度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三少」是一個總體概念,綜合觀點,不能孤立某一個原則。該原則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三多」原則確定是錯誤的。試想:若覆蓋系統一樣的功能,一百個實體(共一千個屬性) 的E--R圖,確定比二百個實體(共二千個屬性) 的E--R圖,要好得多。
  提倡「三少」原則,是叫讀者學會利用數據庫設計技術進行系統的數據集成。數據集成的步驟是將文件系統集成爲應用數據庫,將應用數據庫集成爲主題數據庫,將主題數據庫集成爲全局綜合數據庫。集成的程度越高,數據共享性就越強,信息孤島現象就越少,整個企業信息系統的全局E—R圖中實體的個數、主鍵的個數、屬性的個數就會越少。
  提倡「三少」原則的目的,是防止讀者利用打補丁技術,不斷地對數據庫進行增刪改,使企業數據庫變成了隨意設計數據庫表的「垃圾堆」,或數據庫表的「大雜院」,最後形成數據庫中的基本表、代碼表、中間表、臨時表雜亂無章,不可勝數,致使企事業單位的信息系統沒法維護而癱瘓。

   「三多」原則任何人均可以作到,該原則是「打補丁方法」設計數據庫的歪理學說。「三少」原則是少而精的原則,它要求有較高的數據庫設計技巧與藝術,不是任何人都能作到的,由於該原則是杜絕用「打補丁方法」設計數據庫的理論依據。

14. 提升數據庫運行效率的辦法

  在給定的系統硬件和系統軟件條件下,提升數據庫系統的運行效率的辦法是:
   (1) 在數據庫物理設計時,下降範式,增長冗餘, 少用觸發器, 多用存儲過程。
   (2) 當計算很是複雜、並且記錄條數很是巨大時(例如一千萬條),複雜計算要先在數據庫外面,以文件系統方式用C++語言計算處理完成以後,最後才入庫追加到表中去。這是電信計費系統設計的經驗。
   (3) 發現某個表的記錄太多,例如超過一千萬條,則要對該表進行水平分割。水平分割的作法是,以該表主鍵PK的某個值爲界線,將該表的記錄水平分割爲兩個表。若發現某個表的字段太多,例如超過八十個,則垂直分割該表,將原來的一個表分解爲兩個表。
   (4) 對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進行系統優化,即優化各類系統參數,如緩衝區個數。
   (5) 在使用面向數據的SQL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時,儘可能採起優化算法。
  總之,要提升數據庫的運行效率,必須從數據庫系統級優化、數據庫設計級優化、程序實現級優化,這三個層次上同時下功夫。
  上述十四個技巧,是許多人在大量的數據庫分析與設計實踐中,逐步總結出來的。對於這些經驗的運用,讀者不能生幫硬套,死記硬背,而要消化理解,實事求是,靈活掌握。並逐步作到:在應用中發展,在發展中應用

 

來源:http://tiany.blog.51cto.com/513694/1429849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