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看看課本和學習資料上關於處理併發網絡編程的三種常用方案,以及對應的大體思路和優缺點:
1) IO多路複用模型
->思路:單進程(非多線程)調用select()函數來處理多個連接請求。
->優點:單進程(非多線程)可支持同時處理多個網絡連接請求。
->缺點:最大併發爲1024個,當併發數較大時,其處理性能很低。
2) 多進程模型
->思路:當連接請求過來時,主進程fork產生一個子進程,讓子進程負責與客戶端連接進行數據通信,當客戶端主動關閉連接後,子進程結束運行。
->優點:模式簡單,易於理解;連接請求很小時,效率較高。
->缺點:當連接請求過多時,系統資源很快被耗盡。比如:當連接請求達到10k時,難道要啓動10k個進程嗎?
3) 多線程模型
->思路:首先啓動多個工作線程,而主線程負責接收客戶端連接請求,工作線程負責與客戶端通信;當連接請求過來時,ACCEPT線程將sckid放入一個數組中,工作線程中的空閒線程從數組中取走一個sckid,對應的工作線程再與客戶端連接進行數據通信,當客戶端主動關閉連接後,此工作線程又去從指定數組中取sckid,依次重複運行。
->優點:擁有方案2)的優點,且能夠解決方案2)的缺點。
->缺點:不能支持併發量大的請求和量稍大的長連接請求。
通過對以上三種方案的分析,以上方案均不能滿足高併發、高性能的服務器的處理要求。針對以上設計方案問題的存在,該如何設計才能做到高併發、高性能的處理要求呢?
1) 框架-1
圖1 大體框架-01
[注:接收線程數:接收隊列數:工作線程數 = N:N:X]
優點:
1)、有效避免接收線程之間出現鎖競爭的情況。
每個接收線程對應一個接收隊列,每個接收線程將接收到的數據只放在自己對應的隊列中;
2)、在數據量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此框架結構還是能夠滿足處理要求。
缺點:
1)、在連接數量很少、而數據量很大時,將會造成鎖衝突嚴重,致使性能急劇下降。
假如:當前系統中只有1個TCP連接,由Recv線程2負責接收該連接中的所有數據。Recv線程2每收到一條數據,就將隨機通知工作線程到該隊列上取數據。在某個時刻,該連接的客戶端發來大量數據,將造成所有工作線程同時到Recv隊列2中來取數據。此時將會出現嚴重的鎖衝突現象,性能急劇下降。
圖2 大體框架-02
[注:接收線程數:接收隊列數:工作線程數 = X:Y:Y]
優點:
1)、有效避免工作線程之間出現鎖競爭的情況。
每個工作線程對應一個接收隊列,每個接收線程將接收到的數據只放在自己對應的隊列中;
2)、工作線程數 >= 2*接收線程數 時,能夠有效的減少接收線程之間的鎖競爭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我想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處理性能!
缺點:
1)、需要爲更高的性能,付出更多的系統資源(主要:內存和CPU)。
「併發量」是指系統可接受的TCP連接請求數。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高併發"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如:有些系統1K併發就算是高併發,而有些系統100K併發也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在此只給出提高併發量的設計思路。
衆所周知,IO多路複用中1個select函數最多可管理FD_SETSIZE(該值一般爲1024)個SOCKET套接字,而如果要求併發量達到100K時,顯然已大大超過了1個select的管理能力,那該如何解決?
答案是:使用多個select可以有效的解決以上問題。100K約等於100 * 1024,故需大約100個select纔能有效管理100k併發。那該如何調用100個select來管理100k的併發呢?
因FD的管理在進程之間是獨立的,雖然子進程在創建之時,會繼承父進程的FD,但後續連接產生的FD卻無法讓子進程繼續繼承,因此,要實現對100k併發的有效管理,使用多線程實現高併發是理想的選擇。即:每個線程調用1個select,而每個select可以管理1024個併發。
在理想情況下,啓動N個接收線程,系統便可處理N *1024的併發。如:啓動100個接收線程,單機便可處理100 * 1024 = 100k的網絡併發。但需要注意的是:線程越多,消耗的資源越多,操作系統調度的開銷越大,如果調度開銷超過多線程帶來的性能提升,隨着線程的增加,將導致系統性能越低。(如果要求處理5k以上的請求,我將毫不猶豫的選擇"多線程+epoll"的方式)
爲了提高Recv線程接收來自客戶端的數據的性能,其處理過程需要使用到:IO多路複用技術,非阻塞IO技術、內存池技術、加鎖技術、事件觸發機制、負載均衡策略、UNINX-UDP技術、設計模式等,這需要研發人員對各技術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Recv線程的大體處理流程:
圖2 Recv線程處理流程
爲了減少數據的複製,可以在接收數據開始時,Recv線程就爲將要接收的數據從接收隊列中分配一塊空間。當Recv線程接收到一條完整的客戶端數據後,則通過UNINX-UDP發送消息,告知某一Work線程到指定接收隊列中取走數據進行處理。Recv線程通知Work線程的過程需要採用負載均衡策略。
2) Work流程
在無處理消息到來之前,一直處在阻塞狀態,當有Recv線程的處理通知時,則接收消息內容,對消息進行分析,再根據消息的內容到指定的接收隊列中取數據,再對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其大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3 Work線程處理流程
以上設計方案適合客戶端向服務端傳輸大量數據的場景,如果需要服務端反饋最終的處理結果,則需爲Recv線程增加一個與之對應發送隊列,在此不再贅述。總之,要做到高併發、高性能的網絡通信系統,往往需要以下技術做支撐,這需要研發人員對以下技術擁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當然這還遠遠不夠。
1)IO多路複用技術 2)非阻塞IO技術 3)事件驅動機制 4)線程池技術 5)負載均衡策略 6)內存池技術 7)緩存技術 8)鎖技術 9)設計模式 10)高效算法和技巧的使用等等
以上轉載自:"祁峯"的CSDN博客:http://blog.csdn.net/qifengzou/article/details/23912267
在linux 沒有實現epoll事件驅動機制之前,我們一般選擇用select或者poll等IO多路複用的方法來實現併發服務程序。在大數據、高併發、集羣等一些名詞唱得火熱之年代,select和poll的用武之地越來越有限,風頭已經被epoll佔盡。
本文便來介紹epoll的實現機制,並附帶講解一下select和poll。通過對比其不同的實現機制,真正理解爲何epoll能實現高併發。
select的缺點:
相比select模型,poll使用鏈表保存文件描述符,因此沒有了監視文件數量的限制,但其他三個缺點依然存在。
拿select模型爲例,假設我們的服務器需要支持100萬的併發連接,則在__FD_SETSIZE 爲1024的情況下,則我們至少需要開闢1k個進程才能實現100萬的併發連接。除了進程間上下文切換的時間消耗外,從內核/用戶空間大量的無腦內存拷貝、數組輪詢等,是系統難以承受的。因此,基於select模型的服務器程序,要達到10萬級別的併發訪問,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
因此,該epoll上場了。
由於epoll的實現機制與select/poll機制完全不同,上面所說的 select的缺點在epoll上不復存在。
設想一下如下場景:有100萬個客戶端同時與一個服務器進程保持着TCP連接。而每一時刻,通常只有幾百上千個TCP連接是活躍的(事實上大部分場景都是這種情況)。如何實現這樣的高併發?
在select/poll時代,服務器進程每次都把這100萬個連接告訴操作系統(從用戶態複製句柄數據結構到內核態),讓操作系統內核去查詢這些套接字上是否有事件發生,輪詢完後,再將句柄數據複製到用戶態,讓服務器應用程序輪詢處理已發生的網絡事件,這一過程資源消耗較大,因此,select/poll一般只能處理幾千的併發連接。
epoll的設計和實現與select完全不同。epoll通過在Linux內核中申請一個簡易的文件系統(文件系統一般用什麼數據結構實現?B+樹)。把原先的select/poll調用分成了3個部分:
1)調用epoll_create()建立一個epoll對象(在epoll文件系統中爲這個句柄對象分配資源)
2)調用epoll_ctl向epoll對象中添加這100萬個連接的套接字
3)調用epoll_wait收集發生的事件的連接
如此一來,要實現上面說是的場景,只需要在進程啓動時建立一個epoll對象,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向這個epoll對象中添加或者刪除連接。同時,epoll_wait的效率也非常高,因爲調用epoll_wait時,並沒有一股腦的向操作系統複製這100萬個連接的句柄數據,內核也不需要去遍歷全部的連接。
下面來看看Linux內核具體的epoll機制實現思路。
當某一進程調用epoll_create方法時,Linux內核會創建一個eventpoll結構體,這個結構體中有兩個成員與epoll的使用方式密切相關。eventpoll結構體如下所示:
而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事件都會與設備(網卡)驅動程序建立回調關係,也就是說,當相應的事件發生時會調用這個回調方法。這個回調方法在內核中叫ep_poll_callback,它會將發生的事件添加到rdlist雙鏈表中。
在epoll中,對於每一個事件,都會建立一個epitem結構體,如下所示:
epoll數據結構示意圖
從上面的講解可知:通過紅黑樹和雙鏈表數據結構,並結合回調機制,造就了epoll的高效。
OK,講解完了Epoll的機理,我們便能很容易掌握epoll的用法了。一句話描述就是:三步曲。
第一步:epoll_create()系統調用。此調用返回一個句柄,之後所有的使用都依靠這個句柄來標識。
第二步:epoll_ctl()系統調用。通過此調用向epoll對象中添加、刪除、修改感興趣的事件,返回0標識成功,返回-1表示失敗。
第三部:epoll_wait()系統調用。通過此調用收集收集在epoll監控中已經發生的事件。
最後,附上一個epoll編程實例。(作者爲spark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