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ST第五次藍橋杯訓練賽題解

NCST第五次藍橋杯訓練賽題解(2021-01) 【動態規劃專題】

A、區間和

題目描述

Description
金金最喜歡作有挑戰的事情了,好比說求區間最大子段和。
一開始,金金有n個數,第i個數字是ai。
金金又找來了一個新的數字P,並想將這n個數字中剛好一個數字替換成P。要求替換後的最大子段和儘量大。
金金知道這個題目仍然很簡單,因此若是你作不出來,金金就要和你談一談了。
注:最大子段和是指在n個數中選擇一段區間[L,R](L<=R)使得這段區間對應的數字之和最大。ios

Input
第一行兩個數n,P。
接下來一行n個數a[i]。c++

Output
一個數表示答案。算法

Sample Input數組

5 3ide

-1 1 -10 1 -1優化

Sample Outputspa

5指針

More Info
樣例說明:將第三個數變成3後最大子段和爲[2,4]。code

數據範圍:n<=1000,-1000<=ai,P<=1000。blog

題目講解

1、動態規劃:
對於此題,咱們能夠建立一個二維數組dp[N][2],dp[i][0]存儲不替換數字的前i個數字區間和的最大值,dp[i][1]存儲替換數字後的前i個數字區間和的最大值,dp[i][1]的值用dp[i][0]判斷並更新。
不替換數字的狀態轉移方程:

dp[i][0]=max(dp[i-1][0]+x,x);

替換數字後的狀態轉移方程:

dp[i][1]=max(p,max(dp[i-1][0]+p,dp[i-1][1]+x));

dp[i-1][0]+p表示替換第i位數字;
dp[i-1][1]+x表示不替換第i位數字,而已經在前面替換過了;

2、枚舉:
看數據範圍n小於1000,因此n^2複雜度的程序能夠經過程序。

1.不斷枚舉替換的數字,從第一個數字枚舉替換到最後一個。
2.對於尋找最大的區間和有如下的約束:
1)從第一個數字開始累加,一旦這個累加和小於零,則捨棄這段區間,由於將它放入,只會產生負效果。
2)尋找到的最大值須要更新

if(i==j) sum+=p;      //替換a[i] 
     else sum+=a[j]; 
     if(sum<0) sum=0;     //捨棄區間 
     ans=max(ans,sum);    //更新

代碼

動態規劃:

#include <iostream>
#define N 1005
#define inf -99999999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p,ans;
int dp[N][2]={0};
int main()
{
	cin>>n>>p;
	int x,ans=inf;
	for(int i=1;i<=n;i++){
		cin>>x;
		dp[i][0]=max(dp[i-1][0]+x,x);  //dp[i][0]:不更換數字前i個數字的最大區間和 
		dp[i][1]=max(p,max(dp[i-1][0]+p,dp[i-1][1]+x)); //dp[i][1]:更換數字後前i個數字的最大區間和 
		ans=max(ans,dp[i][1]); //更新ans 
	}
	cout<<ans;
	return 0;
	/*不替換數字的區間和:for(int i=1;i<=n;i++){
	                         dp[i]=max(a[i],dp[i-1]+a[i]);
				 ans=max(ans,dp[i]);
			     }*/ 
}

枚舉: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p,a[1005],ans=-9999999;

int main()
{
   cin>>n>>p;
   for(int i=1;i<=n;i++)
      cin>>a[i];
   
   for(int i=1;i<=n;i++){  //從第1個數開始枚舉被替換的數字 
       int sum=0;
       for(int j=1;j<=n;j++){  //計算用p替換掉a[i]後的區間和 
         if(i==j) sum+=p;      //替換a[i] 
         else sum+=a[j]; 
         if(sum<0) sum=0;     //捨棄區間 
         ans=max(ans,sum);    //更新 
       }
   }
   cout<<ans<<endl;
   return 0;
}

B、【藍橋杯】最大子陣

題目描述

Description
給定一個n*m的矩陣A,求A中的一個非空子矩陣,使這個子矩陣中的元素和最大。

其中,A的子矩陣指在A中行和列均連續的一塊。

Input
輸入的第一行包含兩個整數n, m,分別表示矩陣A的行數和列數。(1 ≤ n, m ≤ 500)

接下來n行,每行m個整數,表示矩陣A。

Output
輸出一行,包含一個整數,表示A中最大的子矩陣中的元素和。

Sample Input

3 3

-1 -4 3

3 4 -1

-5 -2 8

Sample Output

10

More Info
WA?你考慮矩陣內全爲負的狀況了麼

題目講解

咱們都知道在一維狀況求最大連續子序列很好求:

for(int i=1;i<=n;i++){
    dp[i]=max(a[i],dp[i-1]+a[i]);
    ans=max(ans,dp[i]); 
  }

那麼二維最大連續區間和怎麼求呢?咱們不妨換個思路,把二維轉換成一維,由於仔細觀察咱們就會發現,對於一個固定的連續二維矩陣,豎着的一列確定是都取的,不會出現這一列取兩個,旁邊一列取三個。這樣咱們就能夠把每列的值相加成一個值,從而把多行轉換爲一行,也就是把二維轉換成一維。例如:

0 5 -1 9
5 4 -3 -1
8 8 -4 -3

轉換成:

13 17 -8 5

對於上述3*4的矩陣,要求它的最大子陣,能夠進行行和列枚舉:
(1)一行k列(1<=k<=4):
即求每一行長度爲k的一維數組最大連續子序列。(不必定以第一列的數開頭)
(2)二行k列:
即求把連續兩行壓縮成一行後長度爲k的一維數組最大連續子序列。
例如:(0,5,-1 )和 (5 ,4, -3 )壓縮成(5,9,-4)
(3):三行k列:
即求把連續三行壓縮成一行後長度爲k的一維數組最大連續子序列。

這樣,這題實際上就轉變成了一維狀況求最大連續子序列。

代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memset要用到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p[505]={0},n,m,ans=-99999999;
int a[505][505]={0},b[505][505];

void DP(int j)  //一維狀態下求最大連續子序列 
{
   for(int i=1;i<=m;i++){  
       dp[i]=max(b[j][i],dp[i-1]+b[j][i]); 
       ans=max(ans,dp[i]);
   }
}

int main()
{
   cin>>n>>m;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j++)
          scanf("%d",&a[i][j]);
    
    //二維數組轉化爲一維 
    for(int i=1;i<=n;i++){          //從第i行開始 
        memset(b,0,sizeof(b));//清空b數組 
       for(int j=i;j<=n;j++){       //到第j行結束 
           for(int k=1;k<=m;k++)    //枚舉列 
              b[j][k]=a[j][k]+b[j-1][k];   //b[j][k]表示i~j行的k列相加的值 
            DP(j);    
       }
    }
    cout<<ans<<endl;

    return 0;
}

C、LIS最長上升子序列

題目描述

Description
給定一長度爲n的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在1~100000之間

請在不改變原數列順序的前提下,從中取出必定數量的整數(不須要連續),並使這些整數構成單調上升序列。

輸出這類單調上升序列的最大長度。

Input
輸入包括兩行,第一行爲n,表明數列的長度。(1 ≤ n ≤ 100000)

第二行爲n個整數。

Output
輸出這類單調上升序列的最大長度
Sample Input

5

3 1 5 4 6

Sample Output

3

More Info
對於樣例的解釋:356,156,146 都可組成長度爲3的上升子序列

題目講解

1.找子問題:
「求序列的前n個元素的最長上升子序列」是一個子問題,但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由於其不具備無後效性
設F(n)=x (前n個元素的最長上升子序列爲x),但在前n個元素中,可能有多個上升子序列的值爲x(結尾元素不必定是同一個,如2 3 7 6 5 6 2,當n=5時,23七、236 、235)。有的序列的最後一個元素比第n+1個元素小,則能造成一個更長的子序列;有的序列的最後一個元素大於等於第n+1個元素,沒法造成更長上升子序列。則當走到第n+1時,F(n+1)的值不只和F(n)有關,還和前n個元素中的多個最長上升子序列的最後一個元素有關,和之前所瞭解的「只和上一個狀態的值有關,與是如何到達上一個狀態的方式無關」相矛盾。換句話說,F(n+1)的值應當只與F(n)的值有關。

換一個方向考慮,把子問題改爲「求以a[k] (1<=k<=N)爲終點的最長上升子序列的長度」,把全部的F(n) (以第n個元素結尾的最長上升子序列長度)都求出來後,只須要找出其中最大的就是答案。

2.肯定狀態:
如上文所說,"狀態"就是以a[k] (1<=k<=N)爲終點的最長上升子序列。

3.肯定初始狀態的值:
顯然,F(1)=1;可是此處應當把全部的F初始值都設爲1;否則輪到一個k,前1~k-1個元素沒有比其小的,當在求後面的狀態的值時,輪到k時其F(k)應當爲1;

4.肯定狀態轉移方程:
dp[i]=max(dp[i],dp[j]+1);

代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100005],dp[100005];

int main()
{
	int n;
	cin>>n;
	for(int i=1;i<=n;i++)
	{
		scanf("%d",&a[i]);
		dp[i]=1;
	}
	
	for(int i=2;i<=n;i++)
	{
		for(int j=1;j<i;j++)
		{
			if(a[j]<a[i])
			dp[i]=max(dp[i],dp[j]+1);
		}
	}
	
	cout<<*max_element(dp+1,dp+n+1);
}

2、改進
上述代碼提交後你就會發現TLE了-_-||(由於時間複雜度爲n^2) .
那麼如何改呢。這裏用了非DP方法,經過輔助數組s[],結合數列自己特性求解,s[]的長度即爲答案。
操做:逐個處理a[]裏面的數字(1)若是a[i]比輔助數組s[]的最後一個數更大,s[]長度加一,把a[i]添加到s[]結尾;(2)若是a[i]比s[]最後一個數小,就用lower_bound()二分查找s[]中第一個大於等於a[i]的位置,替換之。
初始化:s[1]=a[1];tot=1;

代碼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a[100010];
int s[100010],tot=0,tmp;
int main(){
    cin>>n;
    for(int i=1;i<=n;i++)
        scanf("%d",&a[i]);
    s[++tot]=a[1];
    for(int i=2;i<=n;i++){
        if(a[i]>s[tot])s[++tot]=a[i];
        else{
            tmp=lower_bound(s+1,s+tot+1,a[i])-s;//STL的經常使用算法,二分查找s中第一個大於等於a[i]的數,複雜度爲O(logn)(s[]必須有序)
            s[tmp]=a[i]; //用a[i]替換
        }
    }
    printf("%d\n",tot);
    return 0;
}

解釋:
爲何這樣能行呢?對於操做(1),若是a[i]比輔助數組s[]的最後一個數更大,s[]長度加一,把a[i]添加到s[]結尾,很好理解。(2)"若是a[i]比s[]最後一個數小,就用lower_bound()二分查找s[]中第一個大於等於a[i]的位置,替換之。"首先,這個操做並不影響s[]的長度,即LIS的長度;其次,對於a[]中後面未處理的數字,可能不少都比s[]的最後一位小,可是有可能序列更長,這裏的替換就給後面的更小的數字留下了機會,就不會錯過造成更長LIS的可能(能夠動手寫一下)。

D、過河卒

題目描述

Description
大三老學長ZHB平時喜歡邊曬曬太陽邊下象棋養養老,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了這麼一個問題:

棋盤上AA點有一個過河卒,須要走到目標BB點。卒行走的規則:能夠向下、或者向右。同時在棋盤上CC點有一個對方的馬,該馬所在的點和全部跳躍一步可達的點稱爲對方馬的控制點。所以稱之爲「馬攔過河卒」。

棋盤用座標表示,AA點(0, 0)(0,0)、BB點(n, m)(n,m)(nn, mm爲不超過2020的整數),一樣馬的位置座標是須要給出的(假設馬的位置不會在距離棋盤邊緣兩格範圍內)。

如今ZHB學長要求你計算出卒從AA點可以到達BB點的路徑的條數,假設馬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並非卒走一步馬走一步。

Input
一行四個數據,分別表示BB點座標和馬的座標。
Output
一個數據,表示全部的路徑條數。

Sample Input

6 6 3 3

Sample Output

6

More Info
結果可能很大!

題目講解

本題稍加分析就能發現,要到達棋盤上的一個點,只能從左邊或上面過來,因此,根據加法原理,到達某一點的路徑數目,就等於到達其相鄰的上點和左點的路徑數目之和,所以咱們可使用逐列(或逐行)遞推的方法來求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路徑數目。

障礙點(馬的控制點)也徹底適用,只要將到達該點的路徑數目設置爲0便可。

狀態轉移方程:dp[i][j]=dp[i-1][j]+dp[i][j-1]
dp[n][m]即爲答案。
(PS:本身動手畫一下會很清楚)

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p,q;
int x[9]={0,-2,-2,-1,-1,1,1,2,2},y[9]={0,-1,1,-2,2,-2,2,-1,1}; //標記馬及其八個控制點的位置 
long long dp[21][21]={0},a[21][21]={0};

int main()
{
	int i,j;
	cin>>n>>m>>p>>q;
	
	for(i=0;i<9;i++)
	{
		if(p+x[i]>=0 && p+x[i]<=n && q+y[i]>=0 && q+y[i]<=m)
		a[p+x[i]][q+y[i]]=1; //標記 
	} 	
	  
	dp[0][0]=1; //初始化 
	
	for(i=1;i<=n;i++)  //爲何要把dp[0][i]和dp[i][0]設爲1?本身動手畫一下就知道了 
    {
    	if(a[i][0]==0) dp[i][0]=1;
    	else break;
	}
	for(i=1;i<=m;i++)
    {
    	if(a[0][i]==0) dp[0][i]=1;
    	else break;
	}
	   
	for(i=1;i<=n;i++)
	   for(j=1;j<=m;j++) 
	   {
	   	   if(a[i][j]==0)
	   	     dp[i][j]=dp[i-1][j]+dp[i][j-1];
	   	   else dp[i][j]=0;
	   }
	
	cout<<dp[n][m];
	return 0;
}

E、搬磚

題目描述

Description
Sam暑假找了個搬磚的活兒,天天12個小時內有1~8種轉能夠搬,每種的時間的工資都不同(如搬第一種磚的時間爲0時~4時,工資爲5元,搬第二種磚的時間爲2時~6時,工資爲8元),每次搬磚必須搬完才能搬下一次轉(即不可重疊,如上例中搬第一種磚就不能搬第二種轉),請你幫Sam拿拿主意,怎樣安排能夠賺到最多的工資?
Input
輸入包含八組(八種磚),每組包含三個整數:搬磚開始時間s一、結束時間s2與工資sal。(0 <= s1 < 11 , 0 < s2 <= 11 , 1 <= sal <= 10)。
Output
Sam12小時內最多能夠賺到的工資。
Sample Input

3 5 1

1 4 5

0 6 8

4 7 4

3 8 6

5 9 3

6 10 2

8 11 4

Sample Output

13

題目講解

這題有不少解法,這裏我用的是區間dp。
用f[i][j]表示從i時刻搬到j時刻的最大工資,f[0][11]即爲答案。
(1)枚舉區間長度(1~11);
(2)枚舉開始時刻並由長度肯定結束時刻;
(3)逐個枚舉中間時刻k並更新最大值。
關係式:f[i][j]=max(f[i][j],f[i][k]+f[k][j]);
時間複雜度:O(n^3)。(想要優化的能夠自行查閱資料)

代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13][13]={0};

int main()
{
   int x,y,v;
   for(int i=1;i<=8;i++){
       cin>>x>>y>>v;
       f[x][y]=v;
   }
   for(int len=1;len<12;len++)  //i和j之間距離,即區間長度
      for(int i=0;i<12-len;i++){  //從第i時刻開始
          int j=i+len;             //到第j時結束
          for(int k=i;k<j;k++)
             f[i][j]=max(f[i][j],f[i][k]+f[k][j]);
      }
    cout<<f[0][11]<<endl;
    return 0;
}

F、數字三角形

題目描述

Description
給定一個高度爲 n (1 ≤ n ≤ 100)的「數字三角形」,其中第 i 行(1<=i<=n)有 i 個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初始時,你站在「數字三角形」的頂部,即第一行的惟一一個數上。每次移動,你能夠選擇移動到當前位置正下方或者當前位置右下方的位置上。即若是你在 (i,j)(表示你在第i行從左往右數第j個數上,下同),你能夠選擇移動到 (i+1,j) 或 (i+1,j+1)。
你想讓你通過的全部位置(包括起點和終點)的數字總和最大。求這個最大值。
Input
第一行一個正整數 n,表示數字三角形的大小。
第 2 行到第 n+1 行,第 i+1 行爲 i 個用空格隔開的非負整數,描述數字三角形的第 i 行。
Output
一行一個整數,表示通過路徑上數的最大總和。

Sample Input

4

1

2 3

4 5 6

7 8 9 10

Sample Output

20

More Info
對樣例解釋
不停地向右下走便可

題目講解

從下往上推,二維數組對應位置存儲由下往上推到當前位置時更大的那個結果。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能夠看到,對應位置的結果只與上一步推的結果和當前位置的初始值有關。由此可得狀態轉移方程:maxSum[i][j]=max(maxSum[i+1][j],maxSum[i+1][j+1])+D[i][j]

代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1001
int D[MAX][MAX],n;
int maxSum[MAX][MAX];

int main()
{
   int i,j;
   cin>>n;
   for(i=1;i<=n;i++)
      for(j=1;j<=i;j++)
         cin>>D[i][j];
         
   for(i=1;i<=n;i++)
      maxsum[n][i]=D[n][i]; //底部初始化
      
   for(i=n-1;i>=1;i--)
      for(j=1;j<=i;j++)
         maxSum[i][j]=max(maxSum[i+1][j],maxSum[i+1][j+1])+D[i][j];
         
   cout<<maxSum[1][1]<<endl;
   return 0;
 }

PS:滾動數組優化和指針優化歡迎查看博主的另外一篇文章:洛谷[P1216] 數字三角形 Number Triangles

G、LCS最長公共子序列

題目描述

Description
給定兩個序列 X={x1,x2,…,xm} 和 Y={y1,y2,…,yn},找出X和Y的最長公共子序列。
Input
輸入數據有多組,每組有兩行 ,每行爲一個長度不超過500的字符串(輸入全是小寫英文字母),表示序列X和Y。
Output
每組輸出一行,表示所求得的最長公共子序列的長度,若不存在公共子序列,則輸出0。

Sample Input

abcbdab

bdcaba

Sample Output

4

題目講解

用dp[i][j]表示字符串S1的前i個字符和字符串S2的前j個字符的最長公共子序列長度。
(1)當s1[i]==s2[j]時,dp[i][j]=dp[i-1][j-1]+1;
(2)當s1[i]!=s2[j]時,此時須要求解【1】:s1的前i-1個字符和s2的前j個字符的最長公共子序列,即dp[i-1][j];【2】:s1的前i個字符和s2的前j-1個字符的最長公共子序列,即dp[i-1][j];取其中最大值做爲dp[i][j]的值。

代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ing s1,s2;
int dp[505][505]; //dp[i][j]表示字符串S1的前i個字符和字符串S2的前j個字符的最長公共子序列長度

int main()
{
   while(cin>>s1>>s2){
       memset(dp,0,sizeof(dp)); //由於多組輸入,每一次都要清空dp[][]
	    
     for(int i=1;i<=s1.length();i++)
        for(int j=1;j<=s2.length();j++){
      	
           if(s1[i-1]==s2[j-1]) dp[i][j]=dp[i-1][j-1]+1;
           else {
              dp[i][j]=max(dp[i-1][j],dp[i][j-1]);
           }
        }
      cout<<dp[s1.length()][s2.length()]<<endl;
   }
   return 0;
}

有關動態規劃的介紹和題目歡迎查看博主的其它文章(留個贊再走呀(〜 ̄▽ ̄)〜)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